微型水利大有作为
更新时间:2013-11-20 21:38:33 来源: 作者: 浏览:972次 评论:0条
导读:微型水利大有作为在我国一些高山丘陵地区,虽然区域水资源总量并不短缺,但受地质条件限制,普遍存在工程性缺水问题。要么缺乏水利设施,降水白白流走;要么水利工程没有跟上或者不完善,有水存不住,导致农业和生活供水不足。2010年我国西南大旱以及今年江南地区大..
微型水利大有作为
在我国一些高山丘陵地区,虽然区域水资源总量并不短缺,但受地质条件限制,普遍存在工程性缺水问题。要么缺乏水利设施,降水白白流走;要么水利工程没有跟上或者不完善,有水存不住,导致农业和生活供水不足。2010年我国西南大旱以及今年江南地区大旱,都暴露出水利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的局面。可见工程性缺水,仍是南方广大地区的主要缺水形式。
怎样才能有效克服这一瓶颈?我以为,还是离不开八个字: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以笔者所在的湖北省宜都市为例,位于长江、清江交汇处,年均降雨量1200-1400毫米左右,是典型的雨水丰沛之地,但是由于地貌“七山一水二分地”,山区乡镇喀斯特地质构造,下雨溪河涨水,雨后很快断流,小水库蓄水量十分有限,有的山村甚至没有一口堰塘,农民在屋后挖坑蓄水,遇雨则满,天晴即干。人在山上住,世代为水愁,基本是三年一大旱,小旱年年有。对此,地方水利部门根据山区“田靠山,山依田”的自然条件,一方面开展微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这种微型水利工程设施主要是在某小流域范围内的小溪小河上,在不同地段修建一些小型拦水坝工程,这种工程就像是一座座微型都江堰,依地势形成梯级水流,在需要的地方合理分流。每个小水坝投资不足万元,特别小的坝坎甚至千元左右,但却具有削减山洪、拦沙引水、以坝代桥等多种功能。拦下来的蓄水不仅可以农田灌溉,还能解决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一方面在既无水源又无山洪沟的坡地修建旱地水窑,利用岩面、屋面和路面,在集雨面做汇水沟,拦天上之水,截地表之水,将雨水汇集引入田间抗旱水池,蓄留水源。宜都市松木坪镇是一个以煤炭生产为主的工业城镇,由于长期开采,地表水源渗漏严重,灌溉难、吃水难成为困绕地方经济发展的难题。该镇双井寺村一条溪沟经常发生山洪,前年他们在上面修建了拦水坝、沉沙坝、蓄水池等综合小型水利工程,不仅防洪减灾,还解决了3700多人生活安全饮水难题。枝城镇在九道河流域逐级修建拦水坝,通过护堤河坎,将烂泥滩改造成310亩良田,农民在此种植冬枣3.5万株,使水利建设与农业产业有机结合。王家畈乡在全福河和大沟小流域实施综合治理,修建拦沙取水谷坊,建成万亩高效生态观光茶园,一年可为农民创收540万元。新桥河小流域水保项目配套建设蓄水池、沉沙池、沼气池等附属设施,年减少水土流失1.36万吨,年增加拦蓄地表径流量22.2万立方米,相当修建一座小二型水库。白马溪流域修建了1500多个旱地集雨水窖和100多处拦河小水坝,解决了3000多亩旱地灌溉用水。全市建设8000多口水窖,雨季集雨,旱时灌溉,年增蓄水8万立方米。可见,微型水利虽小,但却大有作为,发挥了抗旱和防洪以及水保等多重效益。
长期以来,在山洪资源面前,我们多重于“防”而忽视“用”。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农村种植结构调整后,经济作物市场价值高,一旦遭遇洪旱灾害,每亩地损失都在千元以上。随着我国大江大河的逐步根治,山洪灾害和干旱缺水已成为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趋利避害的根本出路在于源头治理。宜都市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微型水利工程建设,体现了人水和谐思想,是基层群众在治水实践中的智慧结晶。如果还他们的治水思路还停留在过去“人定胜天”传统的思维上,在山区盲目修库挖堰,就会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反之,如果因为自然条件恶劣,什么也不去做,什么也不敢想,就只能听天由命望天收,山区农民生产灌溉条件和防洪保障就永远也得不到改善。因此,只有不因循守旧,树立科学治水理念,因地制宜开展水利建设,才能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障人口、社会、环境与资源的协调发展。
免责声明:《微型水利大有作为》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水利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水利在线联系(QQ:593295900),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击下面的打赏按钮,对本站进行打赏支持!
| 相关新闻
| 评论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