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水利史研究所成立八十周年专刊 (第四期)

更新时间:2016-08-18 21:57:53 来源: 作者: 浏览:1266次 评论:0

导读: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道——周魁一先生关于绍兴鉴湖的研究  周魁一先生是原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会长,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多次来绍兴考察水利史,对稽山鉴水充满厚爱,尤为对鉴湖有着精深的研究。并由此探索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规..

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道

——周魁一先生关于绍兴鉴湖的研究

  周魁一先生是原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会长,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多次来绍兴考察水利史,对稽山鉴水充满厚爱,尤为对鉴湖有着精深的研究。并由此探索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规律和理论,对水利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和产生了重要影响。

  1990年4月绍兴鉴湖会议期间,周魁一和蒋超先生发表重要论文《古鉴湖的兴废及其历史教训》。该文依据宋代原始文献资料,参考现代地质、水文成果,着重对宋代鉴湖水利进行研究,得出鉴湖废毁前后的蓄水量,并与今鉴湖及其上游水系的水资源调蓄能力相比较。结果表明,宋代大规模围垦前,鉴湖的库容比今天本区水资源调蓄能力的总和大一倍,可见鉴湖围垦前仍能正常发挥作用,认为鉴湖的围垦并非由于泥沙的严重淤积所引起,并非是无法避免的自然变迁。鉴湖围垦是人为破堤泄水,降低湖水位的结果。作者认为,人类克服不利的生存环境所做的种种努力是积极的必要的,但同时也应审慎地保护和顺应自然,深刻理解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以谋求与自然的和谐,并在和谐中求得共同的发展。2002年2月周魁一先生在为《鉴水流长》所写的《序》中有对鉴湖废毁进行了进一步评述:

  绍兴鉴湖是本区最大最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它是在南部山麓地区,围以堤防而形成的一座防洪、灌溉、航运、供水的人工控制的湖泊,开创于公元140年,是会稽太守马臻亲率百姓胼手胝足的劳动成果。其工程技术水平在当时居于全国领先水平。在它存在的一千多年里使绍兴地区的洪水、干旱、咸潮、滞涝等灾害显著减少,也造就了良好的城市环境和交通便利。鉴湖的成就为历代学者所讴歌。沈约(441-513)说:“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土地,亩值一金。鄠、杜之间不能比也”,认为绍兴地区的经济繁荣超过了当时富庶的关中地区

  北宋政和年间,越州太守王仲嶷为了讨好宋徽宗,公然以政府的名义大肆围垦鉴湖,所得湖田租税上交皇帝私库,供皇室享用。地方豪强继之掠夺,甚至破堤泄水,致使鉴湖逐渐干涸。如今只保留了一片水面和鉴湖的盛名而己。鉴湖围垦的得失如何比较,让我们看一组数字。据近人研究,围垦后的一百多年较之围垦前的一百多年,本区水旱灾害分别增加4倍和11倍,所失远大于所得。宋高宗对此检讨说:“往年宰臣尝欲尽干鉴湖去,岁可得十万斛米。朕谓,若遇岁旱,无湖水引灌,即所损未必不过之”。地方各界人士也几乎众口一词地谴责废湖围田的恶果。可见鉴湖的围垦是统治者追求眼前利益的一种短视行为,是违背自然规律并遭到自然报复的一个例证。陆游在庆元元年(1195)的《镜湖》诗中就明确说:“镜湖泆已久,造祸初非天……民愚不能知,仕者苟目前”他在《甲申雨》诗中又说:“甲申畏雨古亦然,湖之未废常丰年。小人哪知古来事?不怨豪家唯怨天”。指出鉴湖围垦是私利驱使下的短视行为,而并非自然变异的结果。直到鉴湖废毁的五百年后,在明代嘉靖年间先后修建了三江闸和改道西小江,绍兴平原的水旱灾害才得以缓解。

  有人说,如果鉴湖不废而为土地,今天的绍兴人将何以居,何以发展?离开时代背景来讨论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宋代人对当时围垦鉴湖做出的结论是“不合以湖为田也”。那么如果鉴湖保留至今,我们自然会相应减少土地资源。但除却依然保持昔日的防洪灌溉等功能之外,鉴湖还将成为绍兴城市空气清新剂和气温调节器,因此更适合于人类居住;鉴湖将美化环境,成为城市的美容师;鉴湖水面还将生发丰富的水产和成为令人迷醉的旅游胜地,并由此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从长远来看,还有保护资源、生态环境,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对今天来说,两相比较孰重孰轻、孰优孰劣尚需论证,而对后代子孙来说,当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未必不更渴望得到“带海傍(鉴)湖”的绍兴。

  在古代,人们主要依靠自身的体能去和自然搏斗以求生存。近代以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提高,科学的光芒和技术的威力使许多人不自觉地滋生出技术至上思想而睥睨千古。以为依靠科学技术人类无所不能,而把天与地都看作人类利用之外物,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导致功利主义的泛滥,走进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误区,并引发出一系列生态和环境危机。事实说明,我们应该充分尊重社会与自然的历史,从时空两方面进一步扩展自己的视野,正确把握我们的社会行为,以营造今人与子孙后代持续繁荣和发展的基础条件。

  来源: 绍兴市鉴湖研究会

免责声明:《纪念中国水利史研究所成立八十周年专刊 (第四期)》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水利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水利在线联系(QQ:593295900),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击下面的打赏按钮,对本站进行打赏支持!

| 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