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水利史研究所成立八十周年专刊 (第三期)

更新时间:2016-08-18 21:57:52 来源: 作者: 浏览:1152次 评论:0

导读:兴发精神感召之水 善利文化——读姚汉源《鉴湖与绍兴水利·序》  姚汉源(1913-2009),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水利史学科的领头人。1990年4月绍兴鉴湖会议期间,大家对姚老的印象:大师风范、平易谦逊;学识渊博、循循善诱;风趣幽默、妙语连篇。姚老不但对中国水利史、..

兴发精神感召之水 善利文化

——读姚汉源《鉴湖与绍兴水利·序》

  姚汉源(1913-2009),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水利史学科的领头人。1990年4月绍兴鉴湖会议期间,大家对姚老的印象:大师风范、平易谦逊;学识渊博、循循善诱;风趣幽默、妙语连篇。姚老不但对中国水利史、运河有精深的研究,著述颇丰,并且对绍兴水利史,犹为对浙东文化有着厚爱和独到的见解。他在会议之后出版成书的《鉴湖与绍兴水利·序》中精辟论述了绍兴水文化内涵、意义和影响力。并对绍兴水文化现代的传承、发展有着精准的阐述、方向性的倡导和启示作用。至今读来,依然使人如沐春风,可温故而知新。

  《序》之开篇当然是他对绍兴水利历史的高度概括,和带有哲理性的评述:

  绍兴多水,南宋以前鉴湖为其肠胃。自春秋越王勾践生聚教训,越地开发已着眼于塘堰水利。东汉马臻修鉴湖是大江以南最早最大的塘堰工程,灌田9000 顷。虽自有开发以来,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湖成后,水乡之水害益少,利益多,是绍兴地区开发的一大跃进。既庶且富,文教勃兴。晋以后水利,东通海有西兴运河,北扦潮有海塘千百里。南有三十六水,南镇诸山是水源头;中有鉴湖为蓄水之腹,下灌良田万顷。所谓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为水之浸润。尾闾聚于塘闸以达于大江海,声气四通以运河为腰膂。

  宋以后鉴湖散而为桑田,为百川,为泽为泊。闸堰、斗门、堤防、桥梁调节水势,增建以千计;御咸蓄淡,海塘可以代湖塘,均为人力代天功。浙东水利大形势仍维持不衰。于此见绍兴水利实集水工之大全。山可以建水库,施水土保持之功;平原水网,静所以为湖泽,为圩田,动可以为水运,无远弗届。沿海可以御大潮,束航道。城市并衢路为河流,既供居民之饮盥,涤污洗垢,又可以舟船为车马。千桥之名城为谈城市水利者所乐道。

  之后,是站在历史的高度对绍兴水利的发展之规划和期望:

  综合山、原、湖、海之地形,星罗棋布之水体,历史上历千百年之开发,水利形成一独特格局。将来进一步开发,就自然形势,就前人成绩,用现代科学技术,全盘规划,正大有广阔天地,足以构成一雄丽典范,使马侯之泽绵延千古。

  随后,承上启下,言明水利的重要历史地位。

  诸同志来绍兴,拜大禹陵思治水之祖,睹越王庙思开发之功,纪念马侯则思继禹之绩,掌握开发关键。晋人谓,东土会稽一郡丰收,三吴不饥,号为乐土。人多英杰而地效其灵,水利实为乐土之物质基础。

  由此,峰回路转,达到更高的境界。

  另一方面的水利,为近人常说之水足以美化环境。其意义为水对人的精神启发。古语谓“仁者乐山”,见山之峙而兴内蕴宝藏,外育动植之情;“仁者寿”是历久不磨。“智者乐水”,见渊渟川流而兴照澈内外,无所不润之感;“智者乐”,是变化动静无不沛及之悦怡。行山阴道上,应接不暇,非特指文人墨客的一觞一咏,独乐其乐。实山示人以雄浑壮丽,水感人以清幽秀美。波涛弘阔而惊其动天地。山川孕育,地灵而人亦杰。汉有王充,吴有虞翻,两晋南北朝人物荟萃,文彩风流照耀千古,或挺生斯土,或流寓仕宦,及唐有贺监,宋由放翁。谓不由于自然环境酝酿化育不可。德、智、体、美四育并列,均与所处环境有关。自然条件,水最重要。《管子·水地》极重水,谓水为地之血气,万物本原,治世的枢纽在于水。所论是非,谈水利者不可不深思。

  推而广之,宋明新儒学之兴,宋有浙东杨(简)袁(燮)舒(璘)沈(焕)四先生为陆象山(九渊)之高弟;明有王阳明(守仁)良知之学,一振颓靡之风,刘蕺山(宗周)为理学后劲。晚明清初学术争鸣,仅次于先秦,不溯源于阳明之说不可。浙东明末抗清之惨烈,要不使先进文化堕于落后。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者在此。清代章实斋(学诚)盛称浙东学术,以经世之志不愿列于吴皖朴学之林,尊黄犁洲(宗羲)全谢山(祖望)等。其影响及于晚清,革命贤哲先后辈出,亦皆不欲文化之落后于先进。其事迹宣传纪念,彰彰在人耳目,来游者随处可见。凡此种种要非偶然,所谓人杰地灵,地灵人亦杰。治水者尤不能忘情奠定物资基础,兴发精神感召之水。

  真如庖丁解牛、有条不紊;贯古通今、由浅入深。

  作为绍兴一域,足以可成为一水文化历史和发展的典型案例予以解剖缕析。青山绿水对人的启示与感化、会稽之地灵人杰、浙东学术领先、革命先贤继出,都离不开这里的自然环境与水利改造,而精神感召之水足以使人深思不忘。

    水文化的源头和基础是水利史研究。此序可谓现代人对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人、水关系,水与文化理解的创新开篇力作,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对水文化历史和科学的精准阐述,具有水文化发展前瞻性的指导、启示意义。

  之后,绍兴人对水文化的理解认识、理论研究和实践受益于姚老此序之益无穷。其善利文化之功,不可磨灭。

  来源: 绍兴市鉴湖研究会

免责声明:《纪念中国水利史研究所成立八十周年专刊 (第三期)》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水利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水利在线联系(QQ:593295900),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击下面的打赏按钮,对本站进行打赏支持!

| 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