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沿着丝路看节水
更新时间:2015-12-08 11:13:29 来源: 作者: 浏览:690次 评论:0条
导读:农业灌溉方式寻求突破,工业用水处理不断创新沿着丝路看节水本报记者 常 钦 在宁夏吴忠市孙家滩开发区的苹果基地,树下埋着的一根根黑色细管,构成了给果树滴灌的管网系统。别小看这一根根细管,正是这高效节水灌溉让当地农民得到了不少实惠:原来每亩地需要100立..
农业灌溉方式寻求突破,工业用水处理不断创新
沿着丝路看节水
本报记者 常 钦
在宁夏吴忠市孙家滩开发区的苹果基地,树下埋着的一根根黑色细管,构成了给果树滴灌的管网系统。别小看这一根根细管,正是这高效节水灌溉让当地农民得到了不少实惠:原来每亩地需要100立方米水,现在只要20立方米就够了。苹果产业日渐红火,种植、采摘以及后期加工也为当地农户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家顾了,活儿干了,钱也挣了”,当地农民高兴地说。
沿丝绸之路西行,顺着黄河追赶太阳,水畔镶嵌着洛阳、西安、银川、西宁、乌鲁木齐等一颗颗城市明珠。路上,既能看到农业灌溉方式上寻求突破的一次次精细耕作、在处理工业生产用水上的一项项技术创新,也随处可见沿途社区百姓生活中的一个个节水妙招。
爱水情结更深:为生活,也为生产
黄河以占全国2%的水资源量,承担了全国12%的人口、15%的耕地以及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
然而据黄河水利委员会最新统计,今年1—10月,黄河来水总量较常年偏少36%,其中上游地区偏少27%、中游偏少52%。来水偏少,直接造成可供水量指标、省区年度配水指标都会减少,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水生态保护问题更加突出。这严峻的现实使节水从抽象化概念变得具体而又真实,沿途各地人们的爱水情结反映在生活生产之中。
银川的金凤区宝湖社区,“每个月都有人来检查我们的用水情况,并给出家庭能耗分析,这下我们就知道在哪里浪费了水,以后可以在哪个方面省水了。”小区业主介绍,物业定期会将用水、用电等情况与同期比较,进行家庭能源消耗分析,摸排出原因,再想办法改善。社区节水行动也在柴米油盐中探索出适合家庭实际的节水方式。
宁夏被毛乌素、乌兰布和腾格里三大沙漠包围,为了让水发挥最大潜能,宁夏一直在努力引进各种农业节水技术。在吴忠国家农业科技园,能够看到类似“人体出汗”的灌溉方式:施行远程控制滴灌和微溶灌溉,将水分集中供给至作物根部,减少了灌溉中的水量消耗;在同样缺水的新疆哈密,灌溉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灌溉方式已从漫灌、沟灌、滴灌发展到了自动化控制。
“大家看,这就是经过我们生产处理后的水。”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的技术员举起从中水处理池里打上来的一杯清水说。水里没有杂质,跟普通自来水看起来没啥差别。“洛轴”早在1999年就开始考虑节水了,投资建设废水污染治理工程,每年节约水费近300万元,用水重复率达90%。如今生产用水经过沉沙池、曝气池等过程,每天可以处理1万立方米,处理出来的水干净清澈,可供工业再次利用。
用水效率更高:靠科技,也靠管理
地处河西走廊腹地的甘肃张掖市以资源型缺水闻名,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只有1250立方米,亩均511立方米,分别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7%和29%,可以说“水资源像珍珠一样珍贵”。因此,张掖利用新科技节水方面一点也不含糊。
张掖市甘州区水务局负责人介绍:“以前主要是渠灌,现在改用膜下滴灌,配上自动化传感系统,一亩地一个轮次可节水近30立方米,一年下来能节水200立方米左右。另外,高效节水和水肥一体化配套推广,用多功能一体机一次性完成滴灌管道铺设、覆膜、播种和施肥,不仅省水、省工,还能节约大量肥料和种子。”
乌鲁木齐也正面临着严峻的缺水考验:“十二五”期间,全市年用水总量由10.45亿立方米增长到11.20亿立方米,年平均增长1500万立方米。而乌鲁木齐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4,是全国最缺水的14个城市之一。
“2015年我们每小时用水量比2013年少706立方米,五大车间里的四个实现零排放。这得益于我们在管理上运用‘倒逼法’,不断完善节能节水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指标预测、分解、考核体系,制定节能节水挖潜措施。”新疆华泰重化工责任公司安全环保处副处长孟涛说。在这家公司里,车间将设备、管线、阀门落实到人,将节水指标层层分解、责任到人,进行全过程监督并进行日检查、周分析、月考核。并把污水站废水处理成本与工资绩效挂钩。
节水妙招更多:找思路,也找出路
在实际的节水工作中,只有思路对路了,才能找到合适的出路。节水思路的转变,可以创造新的节水招数,让节水变得更加可触可控,得到实际效用。
在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国营敦煌农场农田里,近万亩红枣喜获丰收,枣农们忙着采摘、分拣、搬运,一派忙碌景象。农场职工老周说:“我们这枣树不仅结果多,而且枣在地里自然风干,直接拣出来就行。”
敦煌农场始建于1954年,隶属甘肃农垦集团,地跨敦煌、瓜州两(县)市,水资源极度缺乏。这里常年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但日照充足,适宜红枣、哈密瓜、棉花等农作物种植。
“缺水可是困扰农场农业发展的大难题,只有让水真正‘活’起来,农业生产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敦煌农业用水占全社会用水总量的85.4%,节水重点也在农业。”敦煌市水务局负责人说,目前他们正逐步压缩低效、高耗水的作物种植面积,积极引导农民采用滴灌、管灌、垄膜沟灌等新的灌溉技术种植高效节水农作物。
宁夏医科大学心脑血管病医院也有自己的“小发明”:一旦水管发生滴漏,水滴会顺着电线流到金属裸露的正负极接触点,触动报警器,能够减少未能及时维修而造成的浪费。面对每年高昂的草皮灌溉养护费用,洛阳体育运动学校在体育场下修建了蓄水池,收集雨水和学校生活废水,净化后用来浇灌草皮,每年可节水5000吨。
小妙招往往蕴藏着大智慧,小灵感也能创造大效益。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的万头标准化奶牛养殖场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方式种植牧草、饲养奶牛,奶牛的粪便经处理后发酵加工成有机肥料施放到牧草中,“原料—产品—废物—原料”的农业有机循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沙漠生态问题。
免责声明:《人民日报:沿着丝路看节水》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水利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水利在线联系(QQ:593295900),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击下面的打赏按钮,对本站进行打赏支持!
| 相关新闻
| 评论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