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改革之药”破解骗补套路
更新时间:2018-11-11 21:49:14 来源: 作者:勇军 浏览:847次 评论:0条
导读:“灌阳县黄关镇联德村村委主任周某,在扶贫项目中‘捞油水’。”接到线索,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决定:直查直办!仅用4天,案情便水落石出——2014年,周某申报扶贫项目时虚报面积,多得补助1.89万元;2016年8月,侵占道路建设资金3.5万元。最终,周某被开除党籍,..
“灌阳县黄关镇联德村村委主任周某,在扶贫项目中‘捞油水’。”接到线索,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决定:直查直办!仅用4天,案情便水落石出——2014年,周某申报扶贫项目时虚报面积,多得补助1.89万元;2016年8月,侵占道路建设资金3.5万元。最终,周某被开除党籍,违纪所得被追缴。
推进脱贫帮扶工作,有钱才好办事,修公路、建水利、改危房、兴产业,都离不开资金的大力支持。可是,惠民补贴资金一到,有的基层干部不是考虑谁最需要这笔钱、如何分配才公平合理,而是抱着“近水楼台先得月”,自己“先咬上一大口”,再把留下的“残汤剩水”分配出去。结果是,惠民资金让个别干部得了最大实惠,老百姓仍然苦于“嗷嗷待哺”。
其实,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骗补问题。各级纪检部门也深谙这些乱象,将监管视线下移,查处了许多顶风违纪者,形成了强有力震慑作用。但面对惠民资金的诱惑,总有干部缺乏自律克制,变着花样与监督“软抵抗”,要么搞“借鸡下蛋”手法,拿集体资金个人经营,亏了算集体,赚了归个人;要么利用村民“事不关己”心理,虚报冒领惠农专项补贴;要么自导自演承揽工程,赚得盆丰钵满,可谓是套路满满,令人眼花缭乱。
种种骗补的套路背后,不单是“盲目拼胆子大”的侥幸,而是一些干部对资金管理办法、职能部门监管模式、民众监督心态深入钻研之后,巧于投机“钻漏洞”。专项资金拨下来,村干部第一时间知情,可以提前“量身定做”骗补条件;职能部门往往只关心“钱是否用完”,至于“如何用的”“是否合理”却没有较真管一管,如此种种,给骗补者欺上瞒下有了可乘之机。
面对这些嚣张的骗补者,光靠“打板子”还不够,而且也是“亡羊补牢”的滞后动作,造成的一些既定损失、对惠民政策的公信透支,显然无法补好如初。从源头入手进行改革,在预防上下猛药,才能彻底破解现有的骗补套路。一是改革传统村务公开模式,由“被动”到“主动”,对每一笔资金的使用,必须定期详列清单,主动推送到每家每户,接受村民监督和质疑;二是传统改革民主议事模式,既要会商,也需要听取每个村民意见,避免村干部耍花招,刻意找几个“跟自己一条心”村民协商,就把重大事项决定了,变相剥夺其他村民的参与权。
基层骗补行为虽难管,但也并非无计可施,只要对传统监管模式进行升级,改革传统的思维,就完全有可能找到更有效的防范之策,切实保护好广大惠民资金。
免责声明:《用“改革之药”破解骗补套路》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水利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水利在线联系(QQ:593295900),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击下面的打赏按钮,对本站进行打赏支持!
| 相关新闻
| 评论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