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节水型社会知识一览(三)

更新时间:2014-06-10 18:40:16 来源: 作者: 浏览:3606次 评论:0

导读: 资 源 篇 16、什么叫水资源水资源包含水量与水质两个方面,是人类生产生活及生命生存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是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为社会直接利用或待利用,参与自然界水分循环,影响国民经济的淡水。17、我国的水资源总量是多少我国多年平均年水..

资 源 篇

16、什么叫水资源

水资源包含水量与水质两个方面,是人类生产生活及生命生存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是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为社会直接利用或待利用,参与自然界水分循环,影响国民经济的淡水。

17、我国的水资源总量是多少

我国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地表水资源量约为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82万亿立方米,核减重复计算量0.72万亿立方米,实际水资源总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

18、我国水资源的严峻形势

由于我国可利用的水资源仅占世界的6%,人口却占世界的1/5,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为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88位,被列为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13个国家之一。

19、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是怎样的

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南多北少,相差悬殊。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珠江流域,浙闽台诸河等南方4片,平均年径流深都在500毫米以上,浙闽台超过1000毫米,北方6片中,淮河流域为225毫米,黄河、海滦河、辽河、黑龙江仅为100毫米,内陆河流仅为32毫米。

20、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表现

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全国669个城市中有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全国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国际公认的用水紧张线,北京、天津、山东等10个省、市低于严重缺水线。

21、我国水资源严峻形势面临的三大问题是什么

(1)洪涝灾害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总体防洪工程没有达到规划标准;(2)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水资源进一步开发难度极大;(3)水环境恶化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水体水质总体呈恶化趋势。

22、如何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

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要做到:(1)必须懂得如何科学用水;(2)从每个家庭做起,建设节水型家庭;(3)大力加强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4)控制污水及污染物排放,加快污水处理系统建设,依法管理水资源、水环境。

23、由于供水管网漏损,全国城市每年大约有多少水被浪费了

建设部根据对408个城市的统计,2002年全国城市公共供水系统的管网漏损率平均达21.5%,其中主要原因是管网的跑、冒、滴、漏。供水管网漏损严重造成全国城市供水漏损量每年达到近100亿吨以上,是我市2005年总用水量的近3倍。

24、水污染的来源

水污染的来源包括: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农田废水;堆放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水土流失;矿山污水等六个方面。

25、全市水资源情况

全市地表水资源量2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2亿立方米。按2006年人口统计,人均水资源量仅为600 立方米。2005年总用水量36.72亿立方米,全市人均用水量696立方米,高于全国的人均用水量432立方米;单位GDP用水量654立方米/万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两倍。

26、缺水类型可划分为哪几类

缺水类型分为资源型缺水、管理型缺水、水质型缺水、工程型缺水和综合型缺水。我市属于资源型缺水城市,切实抓好节水型城市建设,对于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7、如何解决水资源短缺状况

从环境角度来说,最完善的措施是拦水和调水。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充分利用水资源。同时注重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工业方面提倡节水产业、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废水处理;农业方面应采用先进的灌溉方式(喷灌、滴灌)等。

28、地下水漏斗

在许多城市和工矿区,地面来水不够用,就打井抽取地下水。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的发展,采用地下水的量越来越大,而地下水的自然补充和恢复又跟不上,如此入不敷出,天长地久就形成一个地下水面以城市和工矿区为中心,中间深,四周浅的大漏斗。极易造成地面沉降和地质灾害发生。

29、我市的地下水漏斗现状

我市地下水资源贮量丰富,水质较好,但由于开发利用起步较早,地下超采现象较为严重,已形成区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被省政府列为黄灯警示区。根据资料显示,市区的漏斗面积已达1350平方公里,漏斗中心水位埋深44.0米。

免责声明:《 创建节水型社会知识一览(三)》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水利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水利在线联系(QQ:593295900),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击下面的打赏按钮,对本站进行打赏支持!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3/3/3
| 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