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水流域出圣贤
更新时间:2019-01-04 12:09:57 来源:陕西水利 作者:常崇信 浏览:2175次 评论:0条
导读: 黄土高原,明长城脚下的白于山,定边县郝庄草梁山发端了一条河——北洛河。秦岭南麓洛南县龙潭泉发端了一条河——南洛河,也称伊洛河。两条被称古人昵称为洛水的河,都属黄河流域。北洛河先汇入渭河再入黄河,南洛河直接汇入黄河。洛河流域地灵人杰,是河图洛书的..
黄土高原,明长城脚下的白于山,定边县郝庄草梁山发端了一条河——北洛河。秦岭南麓洛南县龙潭泉发端了一条河——南洛河,也称伊洛河。两条被称古人昵称为洛水的河,都属黄河流域。北洛河先汇入渭河再入黄河,南洛河直接汇入黄河。洛河流域地灵人杰,是河图洛书的传说发生地,古今许多圣贤英雄在这片土地上展示过雄才大略,创造出了灿烂的古今文明。2018年深秋时节,我们来到北洛河,从河源区出发到入渭口,一路踏寻文明的轨迹,考察北洛河的水生态和河流文明。
沮水畔 中华人文初祖黄帝
北洛河地处陕北和关中东部两大地理单元。远古时期,气候温润水丰林茂,是原始人类渔猎耕种的理想之地。上世纪二十年代,我国考古专家在流域内发现了晚期智人化石,3-5万年进入旧石器时代,开始了智慧人类时代。流域面积含陕甘两省2.69万平方千米,干流均在陕西12个县区的北洛河,宓妃河神的传说在流域内广为传颂,成为中国河神中两位女河神之一。在宓妃河神故事的发祥地,5千多年前中国原始社会末期的黄帝,成为一位部落首领,后来成为天下共主,成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国语 晋语》载,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史书传说记载,黄帝农历二月二日在北洛河的支流沮水畔降龙峡出生,且以所居之姬水为姓。黄帝时的那些事,多为口口相传,后人把这些传说记载下来,成为人们研究的凭据。人们在研究黄帝时,姬水成了重要的线索。姬水到底在那里,那条姬水才是真正出生黄帝的,人们苦苦寻找了几千年。
由于时代久远,当时还没有准确的文字资料记录下他的出生地,自商周以后,关于黄帝的传说见于各类文献典籍。司马迁写《史记》时,已“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训,缙绅先生难言之”。《史记 五帝本纪》:“引皇蒲谧云,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居轩辕之丘,固以为名,又以为号”。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 渭水》中说:“黄帝生于天水,在上邽东七十里轩辕谷”。史典记在出生地寿丘,人们理解也不尽相同,一部分人认为是山东寿丘,即现在的曲阜东北;一部分认为是陕西黄陵县,一部分人认为是甘肃天水。甘肃天水清水县有轩辕谷,即黄帝居住地。还有一部分根据“黄帝有天下,号曰有熊,论证黄帝出生在河南。《史记 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所以被称为黄帝”。中国广袤的土地上,黄土高原坦荡浑朴,博大雄沉,山丰土原,土色呈黄,黄乃地之正色,黄帝出生于黄土高原是可性的。关于沮水和姬水的记载也有十多处之多,遍布我国西北西南,就陕西而言,称作沮水的就有四处之多,其中渭河流域就有三处。《诗经 大雅 绵》:“自土沮,漆”。《诗经 周颂 潜》:“猗与漆沮”。《毛传》:“漆沮,岐周之二水也”。即当今陕西彬县、岐山一带的沮水。胡渭《禹贡锥指》一文中的沮水,指发源于麟游的漆水,今在杨凌入渭水。铜川市的沮河,在铜川庙湾镇沿铁路而下,与石川河在交口镇入渭河。
黄陵县的沮河,古名姬水,北洛河右岸支流,发源于子午岭(陕甘界)东麓沮源关(又名兴隆关)南侧,集水面积2486平方千米,年径流1.03亿立方米。沮水呈东偏南走向,横贯黄陵全境,在桥山至龙首的县河口入北洛河沮河。流域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南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上游植被较好,最高点1762.2米,东西高差1022.2米,形成了东西走向的沮河川道。传说黄帝生于沮河流域,因长于姬水而姓姬。姬水绕桥山形成山环水绕的“仙岛”势态,黄帝陵是东湾(龙湾)和西湾连着龙首,西接龙尾。5千多年前,一个秋高气爽阳光明媚的日子,传说天上的巨龙降到桥山,欲接黄帝回天宫,百姓知晓这是天帝的旨向,人们哭天恸地,依依不舍。眼泪打湿了地面,沮水河上起了泪水浪花。但这是天意,谁也违背不了,巨龙驮着黄帝升天而去。为了缅怀生于斯,死于斯的黄帝,人们把沮河改为泪河,又觉欠妥,改为祖河,即祖宗之河。郦道元在写《水经注》时,把祖河又改回沮河,“沮”字的三滴水代表人们的眼泪,“且”自是“祖”的一半,就这样沮水的名称就成为定名,几千年不再变更。黄帝陵在陕西黄陵县,几乎人人皆知。传说中的黄帝作为天下共主,他的活动范围遍及当时的华夏大地,他的 陵寝被神话,也不仅是一处。目前全国范围除陕西黄陵外,还有河南灵宝,甘肃正宇、河北涿鹿等地。这些黄陵陵寝都有一定的传说和史典记载,应该是黄帝工作的范围发生地。也是他足踏华夏大地,服务于百姓的功绩证实,人们用陵寝这种形式纪念黄帝。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的是黄陵县的黄帝陵。1997年黄帝陵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2年5月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7年5月被列为第一批5A级旅游景区。2014年8月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众多黄帝陵寝中,陕西黄陵在人们心目中是不可撼动的,其它的黄帝陵只能成为野说中的谈资。
黄帝15岁成为部落首领,37岁为部落联盟的共主,他率领先民的制弓箭、造舟船、教桑技、做衣裳、定算数、研医学、创音律、造文学,开创了中华民族古文明的先河。黄帝是传说中的人物,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人文初祖。黄帝活了118岁,死于荆山今河南灵宝,葬于桥山。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祭祀可追溯至“左彻取衣冠几仗而庙祀之”,即黄帝的臣子左彻率众祭祀。有史志记载的祭祀从汉代开始已有2000多年。唐代列为国家祭祀,其余各朝代多有祭祀。改革开放以来,黄陵的祭祀升格为国祭,每年进行一次,几乎成为定制。古人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黄帝在中华民族中建立的显赫大业,彪炳千秋,对黄帝的拜谒祭祀是人民的心声和愿望。近年,对黄帝陵出生沮水和死后安葬的沮水进行了大规模整治,印池与印台山相得益彰,印台山与黄陵山相望,8万多千米柏树布满山岗,修整的黄帝陵遵循《黄帝圣经》,“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严雅,乃为上吉”,进行修葺。每年公祭黄帝,封路戒严,好不威风。民间群众在公祭外的时间,献上一片对黄帝的崇敬之情。人们对黄帝的品德和精神慎终追远,永远成为民族的榜样和力量。
史官乡 汉字初创者仓颉
北洛河在白水境内是中游的终点,又是下游的起点。北洛河在白水北部有海拔1196米的黄龙山,西部有1548米的雁门山,东南五龙山盘踞,五塬(大杨塬、史官塬、尧禾塬、北并头塬、雷村塬)起伏,形成了独特的地形地貌,北洛河由西北向东南而流,有白水河支流汇入,山川形胜壮美。黄龙山南麓,魏长城以南,北洛河北岸,史官乡的仓颉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名人,汉文字的初创者仓颉,安息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民间传说的仓颉,上可溯到黄帝时代,有文字可考的的仓颉庙已有1800多年历史。《仓颉庙碑》记载,汉延喜五年(162),仓颉庙已有一定规模。如今仓颉庙内有古柏46株,古槐10株,树形奇异。形成了陕西黄陵、山东曲阜孔庙、陕西白水仓颉庙,并为中国三大古庙柏树群落。
仓颉造字在历史上近乎于神话,这个传说千百年来人们确信其真,几乎没有人怀疑,因为它符合世界各个民族在文字初创时期的共同规律。仓颉是黄帝的史官,负责黄帝等部落领导机构的书籍、文档等工作,是远古时期整理文字的一个代表性人物。那时真正的文字还没有创立,人们用结绳记载或记事的办法,纪录历史和琐事。七八千年前人们在龟甲上刻划符号,点卜吉凶。五六千年前在陶器上刻划符号,结绳记数记事。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打一串结。后来又在木头或竹子上刻上符号记事。随着历史的前进和发展,这种记事记数的方法难以满足人们清楚记忆,也造成了不少麻烦的混乱。满足社会前进的需要,创立文字,成为当时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黄帝命令他的史官,创造一种文字,把人们生产生活的事情记录下来,传承下来。这一任务交给仓颉后,他总结了过去记录事件的成功做法,首先想到形象造字,他抓住事务的特征造字,画出图象,这是文字的雏形。让大家都能认识这个字,也容易写(画)出来,是仓颉的第二步任务,如日、月、星、云、山、河、湖、海以及动物,一些生产生活器物,画出图形,以形造字。
有一天天上飞来一只凤凰,嘴里叼着一个东西,突然凤凰嘴里衔着的东西掉了下来,正好从他头前坠落。仓颉拾起来一看,上面有一个蹄印。仓颉请教一位猎人,那蹄印是貔貅的,他就以这个印迹为样做了一个字。按此办法,他又创造了多种类型的字。仓颉造字造到痴呆,他到处观察,看山脉走向,看河水流淌,鸟兽虫鱼的痕迹,描摹绘写,造出不同的符号,这种符号代表着一些意义,仓颉把这些符号就叫做字。传说中,仓颉在一次狩猎争执中得到了一个启示。几位乡亲为追赶猎物争了起来,一个说有一只羚羊向前跑了;一个说向北跑了一群鹿;一个说向西,跑了两只老虎,不去追赶会伤及他人。仓颉问他们是因何缘判断动物去向,他们都说是动物的蹄印告诉他们的,仓颉又找到了用动物或人的印迹造字的方法。仓颉造字开创了华夏文明新纪元。从甲骨上刻符号,到创造文字,是一个伟大的创造。黄帝很器重他,命他把所造的字在百姓中推广。仓颉造字为百姓的事迹也感动了上天,《淮南子 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张彥远在《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说:“颉有四目,仰观天象。因俪乌龟之迹,遂足书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古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思夜哭”。民间传说中,因仓颉造字,上苍感其动,而降了一场谷子雨,这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传说。白水因有仓颉造字天降雨粟,西汉景帝时曾取名粟邑县,距今有2000年历史。还有一种说法,《淮南子 本经训》中天帝担心百姓只顾习字,忘了种田,所以就下了一场谷子雨,提醒和警示人们别忘农时。人们掌握了文字,使得聪明起来,一些平时愚弄百姓的坏人,魔鬼感到惊恐不安,使在黑夜里跑到野外哭泣吟诉。
仓颉,原姓冈,名颉,号称皇氏。白水县阳武树人,原始文字的创造者,我国官吏制度和姓氏草创者之一。当代人们研究中华文字的起源与发展认为,仓颉造字是一个传说。他最大的可能应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明《明一统志,人物上古》记载:“上古仓颉,南乐吴村人,生而齐圣,有四目,观鸟迹虫文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乃轩辕黄帝之史官也。”白水仓颉庙中《仓圣乌迹书碑》上刻28个符号,相传是仓颉当年所造的象形文字的本形。这些鸟迹书由小的图形和画面组成,是世界上最早的象形文字。全国纪念仓颉遗迹不少,有河南南乐虞城、开封和陕西白水,均始建于汉代。分别是仓颉造造字台、仓颉陵、仓颉庙等,在众多遗迹中,白水仓颉庙是前庙后陵。庙坐北面南,呈南北长方形,墙厚垣环绕四周,建筑自南向北在中轴线上集资分别为照壁、山门、前殿、报厅、中殿、寝店口主建筑的两侧分布着东西戏楼、钟楼、东西厢房等;仓颉造纸的遗址和建筑,现存的大多为明清遗存。东汉延喜年间已有《仓颉庙碑》,有历代五胡十六国,唐、宋,近代于右 、陶峙岳朱庆澜等题词匾额等。白水仓颉庙后为仓颉墓。墓高48米,周长48米,周围有3米高的砖花墙。1948年冬,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司令部驻扎在史官镇,指挥部设在仓颉庙,彭德怀、贺龙观瞻庙宇。一九四八年六月二十日彭德怀亲笔写下保护令:“仓颉庙是国家文物,凡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均须切实保护文化古迹树木,禁止攀折树木,不得随意破坏,切切此令”。2001年被国务院将仓颉庙和陵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仓颉是中华民族文字始创者之一,他创造了鸟迹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开创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先河,其功之伟,可同日月比辉。黄帝敬佩他,把仓颉看作比自己还要伟大,赐他仓姓。仓者,即君上一人,人下一君。仓颉谦虚的认为,自己不过是一介草民,所以在仓子上加一个草头“苍”为“蒼”。人们尊称他为“仓圣爷”。白水河畔出苍颉,他是中华文化自信的基石,也是北河人杰地灵、光辉耀中华的历史写真。
白水河 酿酒始祖杜康
三国时魏武帝曹操《短歌行》中“慨以当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绝歌,把杜康美酒和杜康本人宗崇为天下独占春和酿酒始祖的高度。白水河是北洛河左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铜川市印台区红土镇车房沟上游被称为乌泥川的地方,入白水县境始称白水河。杜康沟(河)是白水河的一个支流,支流的源泉之水酿造出了杜康酒。酒的酿造处是距白水县西北8千米处的杜康河畔的康家卫村。杜康是黄帝时期的农政官(管理粮食的官员)也管粮食的加工,酒的发现应当是他职务内的事,用现在的观念应当是职责所在,他用聪明和睿智发现了制酒的原理,让其服务于人类。酿出好的酒,必须有好的水。杜康酿好的酒是来自杜康沟里的优质泉水。白水县是大杨乡康家卫村三山环抱,风景秀美。一条被后人称之为杜康沟的河谷中,有一清泉,水从地下汩汩湧出。清代《白水县志》载:“泉隐隐喷出,冬至不竭,流四里许,入白水河。”杜康取此泉之水,经现代科学化验,水呈中性,硬度低钙质少,杂质少,比重大,含碳酸盐类物质高,清澈易沉淀。生水喝起来香甜爽口,确系酿酒最佳泉水。用此水酿酒,特别润滑芳香。现在当地人为保护优质泉水,在泉上建一亭楼,用以保护名泉。
传说在黄帝时代,随着农耕的发展,粮食等农产品开始有所节余,吃不完的粮食不少储存在露天或山洞里。贮存时间长了,免不了会产生腐烂等现象。杜康把多余的粮食储存在枯死的树洞中。过了一段时间,杜康去了解储存粮食的情况,却发现储粮的枯树前,横七竖八的卧趟着一些动物,像死去了一样。检查树洞,有些树洞裂开了口子,由里向外渗着如水一样的汁。用现代的科学理论来解释,树洞里储存的粮食吸收了地上和树干中的水份,体积膨胀,树干被撑开了口子。那膨化后渗出的汁就是自然发酵形成的酒,那是大自然的造化,天赐之美的禄。动物吃了粮食喝了渗出来的汁,被灌醉了。杜康把树洞前的汁用瓦罐收集起来,带回部落让大家品偿,人们不约而同的叫着,好东西!那经大自然发酵的东西,吃起来发出了一种醇香,清洌的味道。食用后飘飘欲仙,百烦俱消。这是人类最早发现的谷物酒,是继果类自然发酵后产生果酒以后,由谷物自然发酵后产生的酒,是酒的另一种类型。
有一个传说,杜康小时候当羊倌,在杜康沟里放牛。把牛羊赶到山坡后,自己去看书学习。中午母亲将饭送到山坡,他还全身关注的学习,把吃饭的事都忘得一干二净。时间一长,饭就不能吃了,他只好将饭放进旁边的树洞中。有时乡亲们送来曲粉,忘记及时吃时也放进树洞。过了一段时间,树洞中也发出芬芳的香味。原来这些饭和曲粉,在不经意间,完成了酒曲的反应,酒产了出来。这种现象让他产生了灵感,于是就产生了制酒的想法。汉《说文解字》记载:杜康始作秫酒,即粮食造的酒。白水县康家卫村被誉为酒林“元老”杜康美酒的初产地。我国是世界上酿酒历史悠久的国家之一,六千年前就酿造了谷物酒。制陶业的发展,为酒业提供了容器。殷周时期曲 发酵是酒业的出现成为必然。殷商甲骨文就有酒的象形字,周代酵造技术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札记》、《周礼》有酿酒过程的记载。谷物酿酒的出现,是继果类酒以后的第二个里程碑式的飞跃。汉代成书的《黄帝内经 素问》中有黄帝与岐伯讨论酿酒情景的对话,唐代《酒经》中有“王绩追述焦草酒法为经又釆杜康,仪秋来善酒者为谱”的记载。那时的酒主要是祭祀和贵族享用,酒成为普通百姓桌酒上的饮品,但还不普遍,走进寻常百姓家,还走了一个不短的过程。中国酿造历史久远,为其作出贡献的不绝非一人。我国谷物造酒已有六千多年历史。杜康是其中的一位杰出的代表。明代冯时化著《酒史》载:杜康死后,人们尊杜康为酒神、酒祖,并立庙祭祀。几千年来,杜康作为酿酒行业的鼻袓尊崇者,不少地方为杜康建庙建祠,祭奉 “杜康神”。《白水县志》记载:“邑杜公,讳康,字仲宁,汉时人,县城西北十五里处,建有杜康庙,庙左侧有墓,墓侧有遗槽颇大,使为杜康造酒所遗”。专家实地考察,确认为汉墓。河南、山西有几处杜康祠,杜康墓园,都是纪念酒圣杜康的。把杜康造酒所用的泉叫杜康泉,把河流所经过的河谷叫杜康沟(河),白水河也就成了产酒的地方。人们把杜康尊为酿酒先师、酒圣。如今,河南伊川、汝阳、陕西白水都有杜康酒生产,而且销售不错。几家酒厂曾因商标和酒瓶样式等多次对薄公堂,但也烟尘散尽重归于好。他们在杜康的大旗下,生产着同一个师祖爷的产品。让“杜康”的旗帜,在酒圣的麾下高高飘扬着。杜康酒成为中国酒中奇葩,人们在享受到美酒时,并未忘记酒圣杜康。(常崇信)
免责声明:《洛水流域出圣贤》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水利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水利在线联系(QQ:593295900),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击下面的打赏按钮,对本站进行打赏支持!
| 相关新闻
| 评论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