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说:《武引魂》(十五)

更新时间:2019-12-16 22:14:42 来源: 作者:刘昌金 浏览:15677次 评论:0

导读:原创小说:《武引魂》文|刘昌金十 五天空飘着大朵大朵的雪花,古城一派银装素裹。川北这一带,这样的大雪并不多。若在往年,天黑开始下雪,睡一晚醒来,到处都能见到不仅孩子,就连大人们也很喜欢的雪景。现在离天黑还早,大朵大朵的雪花从空中飘下来,飘在房上的堆..

原创小说:《武引魂》

文|刘昌金

十 五

天空飘着大朵大朵的雪花,古城一派银装素裹。川北这一带,这样的大雪并不多。若在往年,天黑开始下雪,睡一晚醒来,到处都能见到不仅孩子,就连大人们也很喜欢的雪景。现在离天黑还早,大朵大朵的雪花从空中飘下来,飘在房上的堆了起来。掉下来,落在青石板街面,随即被行色匆匆的路人踏碎。

一条木帆船冒着风雪转过黑鹅寺,缓缓顺流北来。一到古城南门外九曲河入凯江之处,船工便收起篙杆,让船静静地向前滑行。船在江边长亭前刚一停稳,乘客们便拎着行李,从舱内鱼贯而出。四个身穿灰色长衫,头戴大沿边帽的男人下船后,踏上南外街就向西,直奔古城南门而来。雪还在下,街上的行人不多。四人行色匆匆,进南门后向北,来到街西的马记帽店。为首的中年汉子,年约三十五六,操着浑厚的北方口音。他站在街沿下,摘下墨镜,抬头看了一眼店匾,让另外三个年轻人把行李拿着,在店外候着。他摘下帽子抖了几下,又抖了抖身上的雪花,戴上眼镜,把帽子扣在头上,阔步跨进铺来。

五十来岁的店主马长贵,带着几个伙计在里屋做手工,有的缝制大沿边帽,有的缝制瓜皮帽,还有的在做近年来才流行的兰凡布鸭舌帽。柜台前,二十多岁的少掌柜马明义忙前忙后,招呼应酬进店客人。店内两三位生客见中年汉子进店,面色一变,放下手中的帽子,走了。几个老顾客像什么也没发生,仍观赏或挑选自己所喜爱的帽品。

“马爷,您里边请!半月前你订做的貂皮帽,家父已经做好了。”

中年汉子径直走进里屋。马长贵听到儿子吆喝,已放下手中的活,走了过来。“马爷,请您跟我来!”两人走进左边的成品间。这里都是为顾客特别订做的帽品,此时店内的客人不多,帽品陈列室没别的客人。中年汉子把头上的旧帽放一旁,摘下眼镜,接过掌柜递过的貂皮帽,一边往头上戴,一边微笑道:

“这次从成都回来,几个老朋友在省城呆腻了,见我这两年在潼川古城做生意发了点小财,他们也想让自己从关外带的那些钱财下几个仔。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他们怕吃不准,这回就让我先带上他们的公子少爷,先来古城看看行情。”

“马爷,外面兵荒马乱,可我们古城这边属蛮荒之地,莫得啥子大的变化。跟您走前一样,一切都风平浪静。再说,有您在这罩着,您朋友的儿子,虽初到敝地,也不会有啥子大碍的。”

“行,掌柜的,店外的三个年轻人,那我就先让他们在你这里喝口热茶。等我把事办完了,安排好住处,再来按他们。”

“莫得啥子,马爷,您的事急,先去办。那三个年轻人就请他们进来,在我这先喝一会儿茶。等你办完事,再来接他们。”

“掌柜,那就有劳你了。”

马长贵会意地点了点,顺手拿出一个纸袋,将中年汉子的大沿边帽放入袋内。两人慢步走出来,中年汉子把纸袋塞进一个年轻人递过来的包里,戴上墨镜,右手接过那根黑漆发亮的拐杖。

“你们三人在这古城人地生疏,切莫乱跑。这马掌柜是我的老朋友,你们先在这歇歇脚,等我办完事,就来接你们。”

“马爷,您走好!”

马掌柜父子把三人迎进店内,中年汉子顶着风雪,阔步向小十字而去。

在古城下南街,马氏帽铺已有数十年的历史。老长柜已将柜台上的生意己交由儿子,自己闲不住,仍像过去那样,每天带着几个伙计在里屋缝制帽品。儿子马明义,虽还不满三十,但在父亲的严格教育和管理下,不仅传统的瓜皮帽做得好,不少老顾客夸他用料讲究,做工精细,就连近些年才流行的大沿边帽,以及凡布鸭舌帽也都做得不错了。他每天在柜台忙前跑后,卖货算帐,连杂活也还还拿得上手。少掌柜行为处事酷似其父,为人豪爽,邻里有难,多仗义相助。为此,马家父子不仅在南门这一大片深受街坊邻居们的拥戴,就是在整个古城商界亦晓有名气。

去年秋天,几个西装革履,戴大沿边帽的男人,其中有一个墨镜的,他们突然光顾马家帽子店。领头的自称姓马,名守仁,说起来也是马掌柜的本家。他曾是东北张大帅的侍卫,大帅被日本人炸死后,马待卫入关南下,在南京国民政府任职,据说官还不小。这马守仁为人正派,除了与日本人誓不两立,对南京政府与日本政客们勾勾搭搭,也有诸多不满。他虽然不完全赞同共产党的主张,但在一致抵抗日寇强占我河山的立场上,与共产党是一致的。他很同情共产党人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仍带领着东三省轮陷区的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为此,他有时也利用自己的合法身份,为中共地下党和一些主张抗日的民主人士,顺带传递一些情报。

马记帽店是中共地下党古城中心县委的一个重要联络站。下南街靠近古城南门外的水码头,这一段面布满各种生意的小商铺,向来为生意集中地,平常人流量。马氏祖先当初选中这里,大概就是这个缘故,前清的邱家人不也是看中了古城这一段的商机,才从江西迁过来。他们在南门口买下一间铺面,开始制作并售卖水豆豉,后来使“潼川豆豉”名杨天下。帽为一大杂院,院内住户的多是穷苦百姓。马家父子传承其家风,不仅为人正派做,生意讲诚信,为人豪爽,极有爱国热情,而且处事谨慎,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加上这极特殊的地理环境,古城地下党选点于此是很明智的

马记帽店往北一二百步是小十字,从街口东行沿学街走到文庙之前,拐弯向北进火神庙巷子。在巷子尽头街口拐弯沿下东街东行,过红苕市巷口向前四五十步,东北大学就到了。自去年东北大学从关外迁来,这里很快就吸引了不少爱国人士和一些进步学生,他们陆陆续续来三台讲学或求学。帽子铺往南两三百步,到古城南门。而南门外鲍家荼馆,吊脚楼,以及江西街一带,是中共地下党活动最频繁的区域。他们穿着老百姓的服装,常深入这些地方,同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在一起喝茶聊天,喝茶,宣传革命道理,播革命火种。尤其是凯江河的西岸,幺口子这一带。河水流过幺口子,再向东北方不远,凯就汇入了涪江。先前,凯江河水面宽阔,水位也较。据说,当地老百姓曾有戏言,站在印盒山的垭口上,向西个石头过来凯江河的水面上,马上就会砸起一片水花

如今,凯江从九曲河处,往北到幺口子这一段,河面依旧比较宽,且水流较缓。靠近西岸的这片水域,无疑是一个天然的良港一一水码头。水面满了各式各样木帆,不仅货运畅通无阻客运也十分繁忙。向西南溯凯江而上可达,德阳等地;向西北沿涪江可到绵阳、江油等地:向东顺涪江而下,可去射洪、遂宁、合川、重庆等地。

水码头至古城墙之间,是片荒草滩,每到秋雨季洪水泛滥,时常被淹没。中秋节一过,枯水期来临,东门至南门城墙外一带的老百姓,他们不失时机地在这些沙地上上小麦、大麦、胡豆、油菜等作物。翻年暮春时节,这些作物一般都已长到半人多高,自然成为地下党活动天然掩体。沿江一带,不但聚集了几乎三台所有船工,还吸引不少南来北往的商贾。同志们深入到贫苦船工中间,向船工宣传革命理想,讲革命道理。告诉他们,穷苦人为什么要革命,革命就是要推翻腐朽国民党政府,建立一个劳苦大众翻身解放,有饭吃,人人有衣穿,没有剥削压迫,没有贫富差别,大家都平等的新社会

从马氏帽铺出来,向西穿过岳家巷,就到陡坡子和方家街这一片。就整个古城而言,方家街不在繁华地段,位置上稍有点偏。它不像北边街口横向的老西街,向东不远的街北有长发洪,街南临近小十字有川剧团。街上白天来往长发洪的客商多,一到夜晚上,前来看川戏听曲的人也不少。在方家街,大天白日也没几个,一到黄昏若套这里街坊们的说,就是鬼都难见得一个方家街东侧这一大片院落非常奇特,院落与院落几乎都可互相穿梭。从方家街进前院,后院一出来就是陡坡子。这天然的地理环境,为建立地下交通站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隐蔽,有了情况又便于及时疏散,这样一个极好的场所。平时存放文件、传单,有事召开秘密会议,都便于隐蔽。一到组织策划学生活动,或要及时营救党内被捕同志、进步青年及爰国人士的时候,交通站又变成了临时指挥所。有外地同志来古城,这里又是临时接待站,外地同志一到古城,马上就有一个落脚的地方。如遇紧急情况,又便于大家及时转移,疏散。

方家街地下交通站,设在一户李姓人家的大院内。院子虽大,李家三口人,且都很单纯,李家先生和儿子都是交通站成员。临的这栋两层房,是典型的清式建筑。从气派的大门走进来,迎接你的是一个中国传统的四合院。院子四周为土木结构的小青瓦平房,中间围着个四四方方的天井。天井周围平房内的户,大多是靠打长工,当船夫,扯茧扒子、洗衣服,发豆芽卖为生穷苦人。一到天黑,住户们都关门睡觉,这里便一片漆黑,寂静,尤其是冬日。

王振华冒着风雪南行,从望水垭下来坐渡船过江。他加快脚步,要赶在天黑前进城。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过江后便沿永和堰过来,从老西门进了城。雪还在下,天空灰蒙蒙的,街上的行人不多。这雨雪天,似乎比往日黑得要早些。他趁着灰蒙蒙的夜色,拐进方家街狭窄的街道,很快就来到李家大院。以前来过几次,看门人住自然认得。

跨进这四合院,王振华像一下子回到了家里。县委纪书记先让他喝下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先暧暧身子,然后带他来到一个僻静的地方。这房间前年来过,他们八位新同志的入党宣誓仪式就是在这里举行的。屋内的五个人围坐在三盆木碳火旁,除中心县委的老向和老刘,那三个年轻的,都很面生。纪书记让王振华在火盆前坐下,然后开口对大家说:

“同志们,这就是我们三台北区的,区委书记王振华同志。他刚北边的三合场赶过来。”看着这位身材中等,浓眉大眼的年轻人,冒着风雪走了七八十里山路,脸上却没有丝毫的疲惫,室内的几个人不由得多了几分敬意。纪书记接着道:

“同志们,人已到齐,现在我们开会。首先,请省特派员郭志平同志,给我们传达中共四川省委的重要指示。”在这特殊年代的特珠时期,鼓掌就免了。省特派员人很年轻,经历却不平凡。5年前,蒋介石公然叛变革命,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时年18岁,生于四川彭山的郭志平,义无反顾,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已是团省委常委。这次受省委委托,以省委特派员的身份来三台传达省委的重要指示,并兼任三台中心县委组织部部长。这位还带着书生气的年轻人,浑身充满了活力,他兴奋地开口道:

“同志们,首先,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地处川北重地的三台,革命时机己经成熟!这一次,我受省委的委派,就是来三台,和大家一起,要在三台北部的丘陵山区大干一场的。近段时间以来,川内很多地方,民间都在流传,川北阆中一带闹‘红匪’的事。据有关方面的消息,现在已完全证实:

“10月10号,也就是两个月前,红四方面军已打破蒋介石数十万大军围剿鄂豫皖苏区,企图彻底消灭红四方面军的图谋。我红四方面军的主力部队,在张国焘政委、徐向前总指挥的率领下,成功地从湖北的麻城、六安一带突围出来了。他们一路向西,冲破敌人的层层封锁,顺利到达川北的通、南、巴及阆中一带,并己正式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准备在川陕这一带开辟新的苏区。

“省委指示:三台中心县委要充分利用这一有时机,在三台北部山区搞一次较大规模的武装暴动,以配合、策应红四方面军在川北的通、南、巴一带建立红色苏区的战略行动。如果条件成熟,我们在三台北边也可建立一片红色苏维埃。省委认为,三台北部山区有较好的群众基础较好,尤其在区书记王振华同志的领导下,仅一年多的时间,不仅恢复了党在北区的组织领导机构,连共青团、工会、农会、妇女会,儿童团等群团,都有效地建立起来了。这一片区域,光是有组织的群众,就已经达到了一千多人,并形成了以宝林村为中心,方圆六七十公里的三台“赤区”。同志们,这了不起,太了不起了啊!

“为加强这次武装起义的组织领导,尤其是军事工作,省军委特派黄天元同志,前来指导三台北区武装暴动的军运工作。”王振华他们三人一看,又是一个年轻人。郭特派员心里明白,三台的同志是担心黄天元太年轻,便加重了语气:

“同志们,你们别看黄天元同志年轻,比我大两岁,今年25,工人阶级出身。老家是潼南底下的,大足县人,23岁入的党,对党的事业绝对忠诚。参加革命多年,有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另外,这位同志,也是受省委特派下来的巡视员,他叫李少华,也是工人阶级出生,四川涪陵人,26年入的党。今年29岁,曾担任过丰都县委组织部长,自贡特委书记。”

低沉的掌声过后,黄天元、李少华简单地表了态。纪书记接着说:“郭特派员,请省委放心,我们三台中心县委,将严格按照省委的指示办,全力支持和配合省委来的这三位领导同志的工作,搞好三台北区的这一次武装暴动。这次暴动以三合场为中心,周边的柳池、白雀、忠孝等乡也要同时发动。为此,我们三台本地也抽调了一些骨干,来配合、参加这次行动。这几个同志多数是北区的,由王振华同志具体负责联络。起义的领导班子什么时候开会,开会的地点是否还在南池庙,这个问题,王振华熟悉情况,你考虑。至于三台的另几位骨干同志,我们县委马上发通知。”

“纪书记,”王振华皱了下眉头。这消息太令人振奋,梦想了多年的大事就要在家乡变成现实了。可想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太重,心中难免有些不安。结合近些年的地下斗争,他说。“我们开会的地点还是暂定在南池庙。至于碰头的时间嘛,不能太晚,现在离过年的时间已不多了,武装暴动最好春节期间搞。暴动指挥部开会时间,我看就定在腊月十六。这一天是南狱会,四邻八乡前来赶庙会的人多。不管外地,还是本地的同志前来集中,不容易引起敌人的怀疑。”

“好,这件事由这么定了。”纪书记看着省里来的这三位年轻人,“李少华同志要接手组织的交接工作,这两天暂时还不能到北区去。郭特派员,黄特派员,你们两位,是在城里先休息两天,还是明天一早,就同王振华同志一道去北区?”

“时间近迫,使命光荣。作为党员,我们一切以党的利益为重。明天,我们就随王振华同志一起去北区,好早一点熟悉那里的工作环境。”

“好,就这么办!”


免责声明:《原创小说:《武引魂》(十五)》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水利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水利在线联系(QQ:593295900),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击下面的打赏按钮,对本站进行打赏支持!

首页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尾页 15/18/18
| 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