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与清华航天合作推进天河工程

更新时间:2018-03-17 20:36:48 来源:清华水利 作者:王河洲 杨艳宾 浏览:849次 评论:0

导读: 3月上旬,青海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清华大学合作签约仪式在清华大学主楼举行。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生,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建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雷凡培、总经理吴燕生,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副校长尤政等出席。仪式由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主持..


   3月上旬,青海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清华大学合作签约仪式在清华大学主楼举行。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生,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建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雷凡培、总经理吴燕生,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副校长尤政等出席。仪式由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主持。

   在签约仪式上,陈旭对青海省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来访签约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她表示,清华大学将更加深入地参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大力推动与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深度合作,希望通过签约进一步深化与青海省、中国航天的战略合作,助力富裕美丽和谐新青海的建设与国际一流航天集团的建设。


   王国生代表青海省委、省政府感谢清华大学长期以来对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给予的支持和帮助,特别介绍了青海大学在清华大学对口支援下所取得的发展成就。王国生指出,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视察青海时提出“四个扎扎实实”的重大要求,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与时俱进地提出“四个转变”的发展路径,对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青海省与中国航天、清华大学加深合作,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必将对青海省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更加富裕文明美丽和谐的新青海产生深远影响。

   雷凡培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向为“天河工程”理论建立和工程论证做出贡献的院士专家和相关单位表示感谢。雷凡培说,“天河工程”是用现代科学技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大创新,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世界繁荣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航天与青海省、清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是三方战略合作的落地深化,将为青海省和西部发展创造新的辉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邱勇表示,清华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105周年校庆贺信中的要求,主动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拓展与重点地区、重点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清华大学与青海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青海省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正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相关部署的实际行动。相信通过三方共同努力,一定能进一步健全长效合作机制,落实军民融合国家战略,促进西部跨越式发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在战略咨询、人才交流、科学研究、协同创新、产学研合作等多方面的合作,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王建军和邱勇代表青海省人民政府和清华大学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王建军、吴燕生、邱勇代表三方签署“天河工程”项目战略合作协议。青海大学校长、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王光谦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院长代守仑代表青海大学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签署“天河工程”合作协议。

   仪式结束后,青海来宾一行参观了清华校园和校史馆。青海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予波,省委常委、秘书长于丛乐,省政府秘书长张黄元,青海大学党委书记俞红贤及青海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和青海大学有关负责同志,中国航天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清华大学党办校办、科研院、继续教育处、研究生工作部、校地合作办、职业发展中心的负责同志参加仪式及相关活动。


   天河工程是指基于大气空间的跨区域调水模式。2016年9月9日至11日,“天河工程”论证启动会暨第一次专家组会议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天河工程”项目旨在科学分析大气中存在的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进而采取人工干预手法,实现不同地域间大气、地表水资源再分配。“天河工程”及未来南水北调“空中走廊”的构想,有助于实现青藏高原地区生态效益最大化,促进全国特别是北方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对大气中水汽含量及‘迁徙’路线的监测,掌握水汽‘迁徙’规律,并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人工干预,解决北方地区地表水资源短缺的局面。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天河工程”有望每年在青藏高原的三江源、祁连山、柴达木地区分别增加降水25亿、2亿和1.2亿立方米,中远期有望实现每年跨区域调水50亿立方米,大约相当于350个西湖的蓄水量。


   2016年9月20日报道外媒称,中国准备启动世界最大的气象控制工程。不排除其中运用的技术未来可能成为气象武器的基础。俄罗斯“自由媒体”网站9月17日援引《南华早报》的报道称,这项工程的本质是在青藏高原上空制造人工云。这将带来大量降雨以补充黄河的水量。该方法预计每年可制造约50亿立方米的降水。青海大学校长王光谦称,在大气边界层到对流层范围内存在稳定有序的水汽输送通道,可将其称为“天河”。科学家建议用飞机和火箭在空中播撒化学物质来催雨。

   世界上有宣传报道称,原则上,中国人的做法可以理解。最近70年来,这个国家已有2.7万条大小河流干涸。仅今年9月,甘肃省就有600万人遭受旱灾,损失农作物价值5亿美元。解决干旱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苏俄时期曾研究过如何影响气候(出于军事目的)的技术科学博士伊戈尔·奥斯特列佐夫表示,目前人们还没什么可担心的。他说:“中国的雨水工程不会成为制造气象武器的基础。莫斯科在所有节日都会驱云,这并不稀奇。催雨与风向、风力和湿度有关。按说风可以催雨落下,但水量不会大到冲走一切的程度。况且,这种做法的代价很大。化学物质的价格并不便宜。莫斯科可以为了节日这么做,但用它来解决农业问题就不行了。”


   沃耶伊科夫地球物理总气象台首席研究员安德烈·基谢廖夫认为,相比假想的气象武器,全球气候变化更令人担心。中国的工程将接受现实的考验。现在还不能说这个想法是对是错。人们早就试图积极影响大自然,但迄今为止的尝试都失败了。“天河工程”之所以惊人是因为规模宏大。中国的经济实力允许其实施这种耗资巨大的项目。他表示,中国个别地区严重缺乏淡水。因此,中国西北地区严重的生存条件与水生态环境在此主宰着科学思维的新方向。(文/王河洲 图/杨艳宾)

免责声明:《青海与清华航天合作推进天河工程》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水利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水利在线联系(QQ:593295900),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击下面的打赏按钮,对本站进行打赏支持!

| 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