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训练铸造抢险“铁军”

更新时间:2015-08-19 18:38:09 来源: 作者: 浏览:528次 评论:0

导读:实战训练铸造抢险“铁军” 在鄄城黄河河务局,有这样一支队伍,自1997年成立以来,担负着所辖工程的险情抢护任务,并多次参与跨地区抢险,均出色的完成任务,确保了工程安全,是一支名副其实、久经考验的“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之师。它就是原山东黄河第..

实战训练铸造抢险“铁军”

在鄄城黄河河务局,有这样一支队伍,自1997年成立以来,担负着所辖工程的险情抢护任务,并多次参与跨地区抢险,均出色的完成任务,确保了工程安全,是一支名副其实、久经考验的“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之师。它就是原山东黄河第一专业机动抢险队。2015年5月与原山东黄河第十专业机动抢险队合并为菏泽黄河河务局黄河专业机动抢险队。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支队伍之所以能够出色地完成每一次抢险任务,靠的就是平时扎实的抢险技能培训。通过队伍的常态训练、队员的扎实苦练,造就了过硬的抢险本领;通过合理设置科目,创新训练方式,提高了抢险技能培训的效率;通过一次次实战抢险,一个个光辉成就,增强了集体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使得这支队伍十多年来一直创造着能打能战、常战常胜的奇迹。

坚持不懈的常态训练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自成立以来,抢险队每年都会定期举办两次集中训练。夏季汛期之前一次,冬季凌汛期之前一次。训练时间少则几天,多则一个月。另外也会不定期开展一些小规模的专题集训,如军事化体能训练、抢险设备远距离调运等。

2015年夏季集训的时间为5月18日至6月7日,为期20天。这也是队伍合并后的第一次集训。虽然队伍名称变了,但传统不能变,每年定期的集训依然照常开展。20天的时间,50名抢险队员在30多度的高温酷暑下苦练抢险实战本领,时刻准备着迎接突如其来的险情。

通过这样的常态化训练,就是要让队员们时刻绷紧抢险这根弦,苦练抢险本领,面对真正的险情时能够不慌不乱,积极应对。保证打好每一场‘抢险仗’。抢险队副队长任文振讲出了常态化训练的必要性。

科学合理的科目安排

在每次的技能培训中,队员们都要分别通过三大科目的学习和考试。

一是学习理论知识。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只有学会抢险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运用到实战当中。今年的理论学习重点是埽工里常用到的捆家伙桩和抛柳石枕。主讲便是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高级技师苏金超。按照培训教材,苏金超深入浅出地讲解每个抢险方式的流程、意义,并穿插讲一些自己的经验之谈或小技巧、小创新,让在场的学员们感到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二是进行动手操作。理论的学习还要付诸于实际行动。比如捆家伙桩,黄河上各式各样的家伙桩有几十种。为了适应新的抢险标准,今年,抢险队要求每名队员都要熟练掌握三种以上的捆家伙桩的方法。为便于训练,队员们在黄河岸边的训练场上打下了三百多枚家伙桩,组成了各种各样的形状。大家轮番上阵练习,场面蔚为壮观。

三是开展实战演练。鄄城段黄河属于过渡性河段,河势变化较大,险点险段较多,每年各类险情不断,这也为队伍的训练提供了实战环境。前两个科目学习完毕,就会组织队伍在工程易出险位置,开展实战演练,从队伍、设备的迅速集结,制定抢险方案,限时捆抛柳石枕、柳石搂厢等,不断提高队员的应对速度,加强队伍的协调配合,提升抢险效率。同时也有效降低了险点位置的出险概率,可谓是一举多得。

训练完毕后需要通过考试查看成果。理论考试看分数,实战考试看时间。分数更高了,时间更短了,这次技能培训的成果也就达到了。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这种合理的科目设计和实用的内容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在抢险中的运用效果。

三代队员的传帮相带

今年5月,根据上级要求,抢险队进行了合并。鄄城河务局一些年龄偏大、即将退休的和身体不好的老队员退出了抢险队,补充了10余名刚参加工作的年轻队员。使该局所属抢险队员的平均年龄降低到34岁,专科以上学历人员35人,占总人数的70%。年轻化、高学历化成为这只队伍的新特点。

为做好新队员的培训工作,抢险队负责人专门请来了几名已经退休的老抢险队员,专门负责对新队员的“传帮带”。

已经73岁的老队员陈安岭每年都会出现在抢险训练场上。很多年轻队员都得喊他陈爷爷。近60年的黄河抢险生涯让他积累的丰富的实战经验。训练中,他总是盯着队员们的动作,一看到有不规范的地方,随时上手指正。有时还亲自参与训练,让年轻队员观摩,促进了年轻队员的快速成长。

“现在黄河治理的好了,险情少了,这些年轻人也少了很多锻炼的机会。光看书、光听讲那差远了。用这种实战训练的办法,我们这些老队员在多挑挑错,多讲讲,学的就快多了。所以这样的训练还得经常搞。”陈安岭对这种抢险技能培训也深表赞同。

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

面对炎热的天气和高强度、长时间的训练,队员们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大家严格遵守训练纪律,坚持参与每一天的训练科目。

打桩既是个技术活,又是个体力活。刚参加工作的新队员刘浩,虽然前几年在部队锻炼过,但仍不太适应高强度的训练。刚打了十多个桩,一只手上就磨出了4个血泡,浑身被汗水浸湿。队长让他换人休息,但他坚持继续打桩。带上手套,脱下迷彩服,嘹亮的吆喝声从他嘴里又一次次的喊出来。虽然身体累,但心里很畅快。用他的话说:“我曾是一名军人,又是党员。不能吃苦,临阵退缩,不是军人的作风,不符合党员的标准,更成不了一名合格的黄河人。”

刘浩的行为话语,充分展示出这支队伍的精神风貌。身处这支队伍中,会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萦绕在身边,会不由自主地被一种不怕吃苦,坚忍不拔的精神所感动、所鼓舞。在队员们的一举一动中,始终有一股正能量在传递、在发展,凝聚成这支队伍的“核心价值”,那就是“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一年一度的黄河汛期到来之际,通过顽强的拼搏,艰苦地训练,每位队员都干劲十足,信心满满。大家用“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崇高气魄,用骏马追风,驰而不息的奋斗精神,换来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时刻准备着迎接突如其来的险情。他们将继续书写这只“能胜之师”的传奇。(毛宁 彭国庆)

免责声明:《实战训练铸造抢险“铁军”》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水利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水利在线联系(QQ:593295900),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击下面的打赏按钮,对本站进行打赏支持!

| 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