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规划设计助推广东水利发展
更新时间:2016-11-11 10:44:57 来源: 作者: 浏览:1153次 评论:0条
导读:科学规划设计助推广东水利发展 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广东省流域综合规划、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等近百项规划描绘出广东水利改革发展的蓝图;东深供水工程、广州市西江引水工程、鉴江供水枢纽等大批重点工程送来汩汩清流,为我省水资源科学配置提..
科学规划设计助推广东水利发展
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广东省流域综合规划、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等近百项规划描绘出广东水利改革发展的蓝图;东深供水工程、广州市西江引水工程、鉴江供水枢纽等大批重点工程送来汩汩清流,为我省水资源科学配置提供坚实支撑;一个个大型水力发电站在南粤大地星罗棋布,助力电能优化,保障稳定供给……
这些广东水利发展史上的累累硕果背后,凝聚着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广东水电院”)团队在规划编制、勘测设计、建设施工等方面的智慧结晶。
风雨60年,辉煌一甲子。今年,广东水电院喜迎建院60周年。
作为广东水利水电行业的主要技术支撑单位,广东水电院以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为推动广东水利发展与改革、促进广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东水电院院长助理金涛表示,建院6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及省水利厅的正确领导下,在地方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广东水电院已发展成为具备项目投融资和运行管理能力,集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与招标代理、工程咨询和评估为一体的综合型勘测设计单位,业务范围涵盖水利、电力、城市水务、市政公用、交通水运工程、新能源等多个领域,正向多元化、国际化、集团化迈进。
主导形成广东特色的水利规划体系:
浩浩珠江,哺育南粤。水利发展,规划先行。
建院以来,广东水电院一直承担着广东主要省级水利规划的编制工作。上世纪50年代,参与了第一次珠江流域规划、广东省中小河流流域规划和广东省河流治理与开发规划复查等编制工作,在这些规划的指导下,先后建成了流溪河、新丰江、南水、长湖、枫树坝等一批重要水电站,鹤地水库、高州水库等大批防洪、治涝、灌溉、水利工程,提高了我省的防洪保障能力,促进了农业生产,为以后经济社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水利工作主要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为目标。广东水电院编制完成了以《广东省河流流域规划复查》为代表的一系列规划,包括主要流域防洪规划及梯级规划;主要区域供水规划;珠江河口综合整治;韩江河口综合整治;漠阳江等主要河口综合整治;广东省岸线、采砂和滩涂规划……以这些规划为蓝图,先后建成了一大批供水工程、水电能源工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水电能源支撑和水安全保障。
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广东水利进入黄金时期。水利规划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省水利厅高瞻远瞩,在广东水电院组建了广东省水利规划院,进一步壮大规划领域的技术实力。一大批优秀的规划成果相继完成,主要有广东省流域综合规划,广东省民生水利五项工作方案,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广东省粤东、粤西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供水规划,广东电网2020年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珠江三角洲河涌整治与修复规划,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等。
迄今,广东水电院承担的全省规划项目近百项,初步形成了由发展规划、综合规划、专业规划、专项规划组成的具有广东特色的水利规划体系,为广东水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大批重点工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有了科学的规划作指引,众多重大水利工程在河网密布的广东陆续崛起,发挥防洪、供水、减灾、治涝、环保等综合效益,有力推动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增强了防灾减灾能力,在多次抵御强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中最大限度减少了损失。广东水电院是当中大部分重点工程的“总设计师”和“勘测者”。
目前,广东水电院参与勘测设计的工程遍布南粤大地,从大江大河的重大水利枢纽,到被誉为治水“毛细血管”的中小河流,还有深入农户田头的基层节水项目。
例如,乐昌峡、湾头、东江水利枢纽、鉴江供水枢纽等大中型枢纽工程;兴宁合水水库等30宗大中型水库工程除险加固工程;北江大堤等20宗重点堤围加固达标工程;江新联围除险加固应急项目等25宗大中型水闸;翁源县长潭水电站等15项水电工程;广州市西江引水等12宗供水工程;高州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5宗农田水利工程;广州、惠州、清远等5宗大型抽水蓄能电站。此外,正在建设中的深圳、阳江抽水蓄能电站以及韩江高陂水利枢纽(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单项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前期工作亦在稳步推进。
民生水利工程也有新突破。广东水电院广泛参与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水库(闸)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海堤达标加固、小水电等民生水利工程的勘测设计工作。
在众多精品工程带动下,省水利设计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全院总产值、人均产值稳步增长。
强化科技攻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建院60年来,广东水电院人艰苦奋斗、团结拼搏、开拓进取,获得全国勘察设计单位综合实力百强单位、全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行业信用AAA+级企业、广东省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满载的荣誉折射出全院加强科技攻关,使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科技成果获奖方面,该院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40多项,省、部科技进步奖、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100多项,其中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和广州抽水蓄能电站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精品)建设工程”
在自主知识产权方面,获得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共32项,分别有湛江湾跨海供水盾构隧道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5项国家级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软件著作权。
在技术标准编制方面,主编或参编国家、行业、地方技术标准17项。其中,已完成13项。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广东水电院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与“十一五”末相比,院内博士和硕士分别比“十一五”增加了67%、50%,教高和高工分别增加了50%、28%,各类执业资格数增加了99%,高学历、高职称人数稳步增加,基本建成了一支满足业务发展需求、专业齐全和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不断加强。至“十二五”末,广东水电院累计完成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3800多人次。近5年开展国内调研和国际交流活动,参与人次逾100人,例如赴芬兰研修学习,与美国旧金山湾区公共事务管理局开展技术交流,并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等。
/典型案例/
深山大谷藏蓄电神器——广州抽水蓄能电站
在广州市从化区吕田镇的深山大谷中,耸立着中国第一座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广州抽水蓄能电站。其原理是在电力负荷低谷时,用富余电能抽水至海拔800多米的上水库,在电力负荷高峰期再放水至4.2公里外山脚的下水库,利用重力势能进行发电。广蓄项目通过三回500kV输电线并入广东电网,解决系统填谷调峰的需要,保证大亚湾核电站的安全运行。电站周边山清水秀,更是生态旅游胜地和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由广东水电院勘测设计的该工程分两期施工,于1988年9月开工,1999年全部建成投产。一期工程获国家优秀勘察银奖、国家优秀设计金奖、第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二期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优秀工程勘察银奖、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铜奖;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精品)建设工程”。
自1979年开始,广东水电院已有近四十年抽水蓄能电站的勘测设计监理咨询的经验,是我国最早开展的单位之一,在抽水蓄能电站勘测设计、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方面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广州、惠州、清远已建成3个大型抽水蓄能项目,加上深圳、阳江等地建设中和开展前期工作的大型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已达15080MW。
亲历者说:该项目创造了4个“最”
教授级高工刘林军:广州抽水蓄能电站奠定了广东水电院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其创造了4个“最”,一是建设速度世界最快,第一台机组投产仅用了49个月;二是全国最早建成,1994年建成一期工程;三是装机容量世界最大,总装机达2400MW,四是采用当今最先进理论和技术。
打造安全靓丽乡村河流——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
蜿蜒的河边利用山区石料就地取材,叠石护岸,既能防洪又是生态景观,潺潺流水从河中景观小岛两边的河道畅顺通过。这是经过治理后的阳山县七拱河,该县在去年试点工程建成不久,就经受住大暴雨的考验,没有发生洪灾。
从农村洪涝隐患点,到生态民生水利的建设示范,七拱河的蜕变仅是我省实施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带来的。作为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之一,广东针对常年疏于治理的山区中小河流这一防灾短板,自2015年起至2020年,拟投入159亿元治理1100多条,共长达8000多公里的中小河流。
广东水电院作为治理工作技术支撑单位,先后完成《广东省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方案(报批稿)》和《广东省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案例图册》,开展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重大专题项目(广东省中小流域保护及水生态环境体系建设)研究,参与合规审查、技术督导、培训及技术交流等,并积极承接山区五市治理项目。目前,该院共完成182宗治理项目的初步设计,治理河长1228.1公里,总投资26亿元。
亲历者说:治水思路转为全流域综合治理
高级工程师么振东:中小河流沿岸村镇众多,群众对河道治理的期望高,需求多,治理方案除了要满足行洪安全、结构稳定等基本要求外,还要兼顾河道水生态修复,新农村建设,地方旅游规划等需求。因此我院在设计过程中,把过去以防洪安全为主的传统河道治理思路转变为全流域综合治理,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生态环境的现代河道治理理念,引领全省中小河流治理新趋势。
广东规模最大的“西水东调”——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
从西江下游的鲤鱼洲取水,通过长达92公里的输水干线向东依次为广州南沙、东莞和深圳供水。继广州西江引水工程后,广东又一更大规模的“西水东调”——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蓄势待发。该工程是国务院批准的《珠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提出的重要水资源配置工程,以及国务院要求加快建设的全国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目前正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去年8月,省政府专门建立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前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西江的水资源量是北江加东江的4.5倍,但由于珠三角经济和人口的重心在东岸,水资源开发利用一直集中在东江,目前开发利用率已达三成。实施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可大大促进区域水资源配置优化,并改变目前广州市南沙区从北江下游沙湾水道取水及深圳市、东莞市从东江取水的单一供水格局,解决城市经济发展的缺水矛盾。今年,该工程项目建议书已相继通过水利部审查以及国家发改委的批复,即将上报可研报告。整个工程预计总投资达346亿元,工期5年。工程总引水流量规模为80立方米/秒,并同时考虑广州市番禺区和香港的应急备用。
亲历者说:工程选址设计攻破多项难题
副总工程师严振瑞:我们院作为工程的设计方,在线路论证上面攻破了不少难题。如近百公里的输水管线全部走地下,需要穿越广东经济最为发达的珠三角城区,这些地方土地资源紧张,河网密布,在选址上做了大量的勘测和沟通协调工作,并建立实测地形图。又如广东浅层地下水丰富,为了避免其对输水管道的影响,需要建设20到30米宽的管廊保护着两条6米粗的输水管,设计施工难度大大高于北方地区同样输水规模的工程。
■重点工程巡礼
清远抽水蓄能电站工程
该工程位于清远市清新县,属日调节纯抽水蓄能电站,最大毛水头504.5米,总装机容量1280MW。2009年12月工程开工建设,今年8月30日全面投产运营。广东水电院在清远抽水蓄能电站中取得多项优化和技术创新成果,如:国内首次开展四机同时甩100%负荷试验;开创性地运用一洞四用的理念;国内水泵水轮机首次采用长短叶片转轮;上、下水库泄洪设计采用“潜水起旋墩竖井旋流消能泄洪洞”,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鉴江供水枢纽工程
该工程是解决湛江市用水的重点工程,也是湛江市东海岛钢铁基地供水的关键工程,并兼顾防潮、灌溉、航运及改善水环境等综合利用。输水工程从取水泵站到东海岛红星水库全长43.97公里,于2013年3月26日建成通水,输水管道穿越两个海湾出海口,把淡水从鉴江引入近40公里外的东海岛,这种类型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在国内少见,而工程中穿越水下60多米的广州湾跨海盾构隧道更是国内首次穿越45万吨级深水航道的跨海隧道。
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
该工程位于韶关市乐昌境内北江支流武江的乐昌峡河段内,以防洪、发电为主,兼顾航运、灌溉等效益的综合利用,纳入广东省委、省政府十项民心工程“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总库容为3.439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3x44MW。工程建成后,使乐昌市的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联合浈江湾头水利枢纽共同运用,使韶关市区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
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
高陂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务院部署2015年动工建设的27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国家确定的第一批引进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的试点项目之一。工程主要以防洪、供水为主,兼顾发电和航运等。
工程自去年10月动工,工期预计66个月。建成后,粤东第一大江——韩江下游50年一遇的堤围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将主要堤围的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年平均防洪效益为5.2812亿元;年供水效益为2.4261亿元;可满足韩江下游及三角洲设计水平年2030年的用水需求;并改善下游河道生态环境。(南方日报记者 谢庆裕 吴哲)
免责声明:《科学规划设计助推广东水利发展》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水利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水利在线联系(QQ:593295900),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击下面的打赏按钮,对本站进行打赏支持!
| 相关新闻
| 评论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