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山洪来得快 预警信息更快
更新时间:2016-07-13 22:37:30 来源: 作者: 浏览:600次 评论:0条
导读:安徽山洪来得快 预警信息更快 “预警喇叭一响,四面八方都听到,村干部就会挨家挨户组织撤离”——测报有据预警及时,转移群众成功避险“幸亏镇村干部果断及时帮助我们转移,不然小命都没了。”7月1日暴雨倾盆,16时31分,岳西县黄尾镇严家村梧桐村民组的雷能来,..
安徽山洪来得快 预警信息更快
“预警喇叭一响,四面八方都听到,村干部就会挨家挨户组织撤离”
——测报有据预警及时,转移群众成功避险
“幸亏镇村干部果断及时帮助我们转移,不然小命都没了。”7月1日暴雨倾盆,16时31分,岳西县黄尾镇严家村梧桐村民组的雷能来,刚刚转移出来不到10分钟,屋后的山体就发生滑坡,房屋被泥石流冲垮。一小时前,15时30分,黄尾镇严家村包村干部刘启超和村主任郑宗付接到县防指命令后,立即通过预警喇叭向乡亲们广播县防指命令,并安排人员通过敲铜锣、吹口哨等方式紧急组织村民立即转移避险。雷能来抱着侥幸心理,嫌麻烦不愿转移,被挨户登门检查的刘启超和郑宗付发现,连拉带劝将其强制转移,安排到黄尾新街安置点,这才幸免于难。
6月30日至7月4日,该县普降暴雨,县防办通过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监测,全县有8个监测站点降雨量超过400毫米,其中和平乡太阳村达到488毫米。7月1日19时,县防指命令全县按照Ⅱ级响应等级立即加大人员转移范围。县防办依托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向各级防汛责任人分别发布预警信息,并将县防指命令发布到乡镇、村、各网格责任人的手机上。
“县防汛指挥部的通知再偏远的村都能第一时间收到。 ”刘启超告诉记者,“到了村里,预警喇叭一响,四面八方都听到。一些偏远的地方,就安排人到那里敲铜锣、吹口哨。同时组织挨家挨户检查督促,确保不漏一户,不少一人。 ”7月1日以来,岳西遭遇1983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强降雨,该村根据县防指指令,迅速启动预案,转移村民10户24人,做到了成功避险。
6月18日强降雨以来至7月5日,全省紧急转移危险区域群众71.3万人,有近21.5万人日夜奋战一线巡查排险、抗洪救灾。我省得益于县级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充分发挥了群测群防体系积极作用,保证了灾区群众及时获取预警信息。省水利科学研究院评估专家马浩介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5日,全省36个县共发布1300次县级山洪灾害预警,利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向1.2万名相关防汛责任人发送预警短信25万条,启动预警广播9000余次,极大减轻了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 “雨量达到临界值,预警平台就会自动报警,值班人员便发出预警预报或撤离信息”。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如何在山洪来临前进行预警预报呢?
——调度有方避险有序,筑牢基层防御组织体系
记者在宿松县孚玉镇看到,镇政府大楼楼顶建有一个自动雨量站,从地形看是一个制高点。孚玉镇水利站站长介绍,自动监测收集的雨量信息,同步传输到县山洪监测预警平台,一旦达到雨量临界值就会自动报警,值班人员根据预测相应级别,及时向有危险的区域发出预警预报或者撤离信息。一旦接到二级山洪预警,就立即通过喇叭告诉大家做好防洪转移准备;如果预警升为一级,就马上要求大家撤离了。
6月18日,宿松县25个站点12小时降水量超过100毫米,其中最大的趾凤乡降水量345.8毫米,为自1983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如此强的降雨,山洪说来就来,在这场与山洪赛跑的“生死时速”中,县级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体系在雨中频频发力,发挥效益显著。该县防办主任张勇刚介绍,宿松县建立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每分钟可发送预警短信数千条,可以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发送到全县600多位防汛责任人的手机上,22个防治区乡镇共转移群众11357人。
“我们根据每家每户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避险措施,现场落实,不留责任空隙。 ”岳西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余德馨介绍,岳西县将全县境内的山洪灾害威胁区、灌溉水库下游防洪影响区、重点集镇防洪威胁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切坡建房户、危旧房户等10类防汛安全隐患,分类分片分级建立了防汛工作网格,5分钟之内防汛预警直接通知到各级防汛责任人和乡镇干部,同时到达农户。正是快速预警体系确保灾害来临时,做到“预警到片、信息到户、责任到人、转移到位”。
“现在越来越多的群众都熟悉了,只要听到广播、铜锣声、口哨声,就要开始转移了,一些位置危险的农户就自发离开家,转移到亲戚家或村里的安置点。 ”一些乡镇、村干部表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传送到基层,除通过人工敲锣、鸣哨等传统方式发布预警信息外,我省各地还根据实际,利用短信群发、有线及无线广播、遥控和手摇警报器、电视等多种手段扩大信息传播渠道。岳西、宿松、舒城、金寨、旌德、广德、宁国、绩溪、歙县等地还针对山洪灾害预警量身定做专用设备,有效解决了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
“使山洪易发区的水情、雨情测得准、报得出,预警信息快速反馈给镇、村、户”
——强化科学应对机制,密织山洪灾害防御安全网
山洪灾害具有来势猛、成灾快的特点。特别是山区县,由于境内河网密布,山高路远坑深,给基层防汛带来巨大困难。“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特别对重点区域、偏远地区的山洪灾害防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余德馨这样说。
自2010年以来,我省有36个县(市、区)列入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范围。到目前,已初步建成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基本实现了“预警及时、反应迅速、转移快捷、避险有效”的目标。
目前,我省已建成雨水情监测网络,共建设雨量及水位自动监测站1686座,简易监测站3337座,好似5023个“哨兵”24小时值守在防汛抗洪一线,及时准确将实时数据传到指挥部,成为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为科学抗御山洪提供决策支撑。
“让山洪易发区的水情、雨情测得准、报得出,预警信息快速反馈给镇、村、户,为群众转移赢得宝贵时间,这正是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要达到的目标。 ”省防办副主任叶成林说,重点是要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我省建立了县、乡(镇)、村、组、户五级责任制体系,要求责任人必须掌握第一手汛情,在第一时间赶赴山洪灾害易发区,第一时间在现场组织群众转移避险,为有效应对山洪灾害和抢险救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下一步,将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无缝覆盖”的要求,完善提升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在实现雨水情等基础信息的实时入库、自动分析、动态监测、在线查询、在线监视、在线预警发布的基础上,以小流域为单元,加密山洪灾害易发区监测站点,建立基本覆盖山洪防治区所有自然村组的雨水情监测站网,实现对山洪防治区所有村暴雨洪水的实时监测,实现基层山洪灾害防御现代化。各地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正常运行,是发挥防灾减灾效益的关键。当前为了迎战下一轮洪水,省防办、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技术人员正深入重灾区指导检查,确保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安徽日报记者 王恺)
免责声明:《安徽山洪来得快 预警信息更快》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水利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水利在线联系(QQ:593295900),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击下面的打赏按钮,对本站进行打赏支持!
| 相关新闻
| 评论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