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水文化理论和实践卓有成效
更新时间:2016-01-11 17:24:50 来源: 作者: 浏览:333次 评论:0条
导读: 中国水利网站2016年1月9日讯 1月9日,以浙江绍兴水文化为主题的《缵禹之绪 重建水城》在共产党员网——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民生水利”专栏首播,并将通过卫星网和互联网“双网并播”,向全国党员干部宣传推广。这也是全国首部在此平台上播出的水文化..
中国水利网站2016年1月9日讯 1月9日,以浙江绍兴水文化为主题的《缵禹之绪 重建水城》在共产党员网——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民生水利”专栏首播,并将通过卫星网和互联网“双网并播”,向全国党员干部宣传推广。这也是全国首部在此平台上播出的水文化教材片。
绍兴是国务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全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因水而名,因水而美,因水而兴,因此,水是绍兴的灵魂、血脉,也是绍兴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载体。一脉好水,在哺育绍兴这方沃土的同时,也孕育出源远流长的绍兴水文化。
绍兴水文化具有其多元化和独特性,耳熟能详的有大禹治水、马臻筑鉴湖、汤绍恩建三江闸等内容。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今天的绍兴水文化有了丰富的内涵和多彩的外延,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社会广泛参与的大众文化,尤其是20世纪末以来绍兴水文化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本片主要分为以下四部分内容:
“史海沉钩”。追溯绍兴水文化历史,从宁绍平原的河姆渡文化,再到大禹治水、句践修凿山阴故水道、马臻筑鉴湖、贺循疏凿西兴运河、汤绍恩建三江闸,一路跟随绍兴古代治水先贤的脚步,纵观绍兴水系格局的变化,展示绍兴从山麓水利走向沿海水利,成为鱼米之乡的发展历程。
“精神遗产”。绍兴历史是一部治水史,在承前启后的治水实践中,遗留下丰厚的精神遗产。第一笔是变“水患”为“水利”,顺天时、应地利“人水和谐”的治水思想,以及献身、求实、创新的大禹治水精神。第二笔是留存下丰厚的水利著述,使绍兴成为名副其实的水利文献之乡。第三笔是特殊的地形地貌,形成了绍兴“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的水城景观,产生了精美的水利建筑和桥文化。第四笔是绍兴人水和谐,因而地灵人杰、人才辈出,造就了兰亭书会、唐诗之路等名人文化。
“重建水城”。改革开放后,绍兴经济快速增长,也产生了水环境污染的问题。绍兴市直面水问题,从1999年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到2013年的“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战略决策制定,集聚资源,形成合力,不断实践与探索。值得一提的是城市规划,水文化先行,进而把绍兴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水城,让“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不再是梦,让绍兴从全国“百城一面”中脱颖而出。
“绍兴名片”。展示自古以来,水是绍兴的名片。近年来,绍兴在水环境综合整治中融入文化之瑰,建设了一批水环境整治工程,例如环城河、运河园、曹娥江大闸等,建设过程中始终以水文化为核心,开创性地实现了主题特色鲜明,工程、人文、生态景观融合,相得益彰的建设模式,成为典范的成功案例。
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材制播工作由中组部牵头,水利部负责主办“民生水利”专栏。本片是水利部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题教材制播工作领导小组遴选出的2015年制作的15个选题之一,由水利部水情教育中心承制,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办公室监制。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6年1月9日
免责声明:《绍兴水文化理论和实践卓有成效》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水利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水利在线联系(QQ:593295900),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击下面的打赏按钮,对本站进行打赏支持!
| 相关新闻
| 评论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