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中国同岁的黄河老兵

更新时间:2019-09-02 08:49:07 来源: 作者:高璐瑶 浏览:702次 评论:0

导读:以新中国成立70 年为时间跨度,郑州河务局选取与新中国同龄的郑州治黄职工讲述艰苦创业故事。对治黄不同阶段、各个领域的“劳动模范”进行走访调研,深入挖掘先进人物身上的家国情怀、奉献精神和对黄河的深厚感情,形成有深度、有温度、接地气的系列报道,激励广大治..

以新中国成立70 年为时间跨度,郑州河务局选取与新中国同龄的郑州治黄职工讲述艰苦创业故事。对治黄不同阶段、各个领域的“劳动模范”进行走访调研,深入挖掘先进人物身上的家国情怀、奉献精神和对黄河的深厚感情,形成有深度、有温度、接地气的系列报道,激励广大治黄职工弘扬光大黄河精神,为治黄事业接力奋斗。

泥衣一袭贯东西丹心一片映大河

2019年,新中国即将欢度70华诞。与新中国同岁的黄河老兵刘天才,虽然年近花甲,但精神矍铄,特别是回想起当年的峥嵘岁月,老人的眼里依旧闪烁着遮不住的神采。他说作为治黄人,这辈子值了。每当谈到年轻那会儿自己的工作,便可以滔滔不绝地讲上很多,眼神里透露出浓浓的热爱和怀恋,仿佛周身都散发着光芒。扎根基层,为黄河奉献40载,这位新时代的治黄老兵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那时候上班,每天跟石头泥土打交道”

刘天才,治黄老兵,生于1952年。1971年从黄河水利学校毕业后便被分配到中牟一线工作。作为治黄战线的一位老同志,他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生感悟。跟笔者交流的时候,老同志频频感叹道。“1976年我在中牟工作的时候,跟现在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可差太多啦。”1976年,郑州黄河堤防建设水平还比较低,防洪抢险压力大,加之防洪工程体系不完备,堤防较薄弱。在受到洪水威胁的时候,治黄一线的职工们心里总是担心害怕。想起当年的工作情景,他皱起了眉头。“因为各方面条件都不中,每年一到汛期,尤其是工程出险,对每一个治黄人来讲,都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搬运全靠人力,包括抢险、加固根石、石料,都是从花园口石料管理站运石头。对了,还通过船运。你们这些小辈们都没见过,咱们原来是有船的,靠船运送。石头运过去后,靠人工背上去或者把石头往河里抛,是这么一个条件。”在谈话中笔者了解到,过去的治黄工作者非常辛苦,不像现在各个县局都有工程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抢险工作。水不来,负责工程整修,水一来就负责抢险工作,一个人顶两个人使。

笔者了解到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过去的黄河职工,如果碰到本村的村民从堤上路过,就扭过头不敢面对。当问到为什么时,老同志笑了:“还不是嫌丢人呗。人家上班的整天干干净净在屋里办公,我们那时候每天跟石头泥土打交道,鞋子上、衣服上、甚至头发上都是泥点子。大家都是刚上班的,要面子,就觉得老不好意思了,不像个上班的样儿。”一边笑着,他打开了话匣子,“当时根石加固作业全靠人工,搬运石料的时候为了防止石块磨损衣服,大家人手一块大帆布,他们一般都在前面撑成一个围裙,后面两个带子一绑,把石头搁里边儿。有的推着简易小板车往上搬石头,往出险的根石部位和走石部位里倒,当时就是这么一个状态,基本靠人拉肩扛。

“1977年的那场大水我毕生难忘。”

在谈到比较深刻的一次工作时,老同志情绪激动起来,1977年,他在中牟县局防办值班,洪水来势猛、落得快,含沙量大、水位高。我们一抢险就是一两个月,从杨桥一直抢险到九堡,基本上吃住都在大堤。”讲到那次出险,他擦了擦脸上的汗继续说道“当时的交通条件,不像现在标准化堤防柏油路面,以前一下雨全是泥泞路段,路面土质条件比较差,上面是一层黏土,一下雨就行进困难,尤其是抢险时,车开不动,人走都费劲。”当时抛散石、铅丝笼、抛柳枕等全都是靠人力完成的。根据防洪预案,河务局负责抢护,作专业技术指导,说话有分量。“县里领导说了,防洪事关重大,尽一切努力满足抢险需求,缺人我给你组织人,缺物资保证供应,他们大力支持,我们也有干劲,感觉自己是黄河职工能为老百姓做事儿,倍儿骄傲,能为人民实打实地战斗。”老同志眉头舒展了,眼底神采飞扬起来。“当时防汛值班靠的是摇杆电话,你见过吗?还有接线员,就像抗战片里那样。通讯、交通、设备都比较落后,基本上靠人工。我们那个时候,真是拼尽全力啦。”

“时代变啦,你们要好好珍惜当下,要给咱治黄人争光。”

讲完了过去的工作,老同志语气缓和放松了下来,“时代变啦,现在一旦出险都是机械化,自卸车、装载机,科技改变了工作,造福万代,真是一点不假

通过近几年治黄工作的发展和变化,无论是刚入职的新同志还是已经退休的老同志,能明确体会到工作和生活的多方面对比。从人民治黄来说,党和国家对治黄工作高度重视,加上沿黄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引导,包括沿黄军民和广大治黄职工的共同奋斗,使得整个防洪体系得已完善。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和发展,郑州治黄工作逐渐形成了较为科学的管理体系。黄河上中游大型水库等水利枢纽的建设,使上游洪水对下游的威胁都在可控范围之内。“尤其是小浪底建成以后,它对整个下游地区起到了安全保卫的作用。这可是个伟大的工程啊。”老同志掩饰不了激动的眼神。

“跟黄河打了一辈子交道了,现在退休了,去老年大学报了书法班,打打太极,学学新东西,充实一下,咱也不能落后啊,活到老学到老嘛。”说到退休的生活,他看起来很满足。看着屋里正在认真聆听的青年职工们,老同志殷切地嘱咐道:“你们正处于黄金时代,治黄工作等待着你们进一步在实践中增加自己的技术才干,你们都是受过高层教育的,在理论方面比较丰富,但在实践方面还需要提高。治黄工作包罗万象,跟很多专业都有共同之处,学经济的、学财务的、学工程的等等跟学水利的一样,都可以为治理黄河做贡献,找到好的切入点,就能事倍功半。”

一个人的成长并不一定在本专业上有所作为,走上工作岗位后,才是真正的历练和升华。“我以前是学水工的,在基层单位当过技术员,从事技术工作,后来搞水行政管理,走向管理岗位了,从新学习,从头学起。你们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硬件软件都非常好,你们一定要珍惜现在,勉励自己,提升自己,在治黄工作中发挥长处,历练自己,成长自己,在人生中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采访告一段落,送走了刘天才同志后,笔者感慨良多。现在的黄河大堤早已不是老同志口中那个黄土漫天、下雨难行的大堤了,今天的标准化堤防,人们不仅可以品读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而且可以饱览雄伟壮阔的水利工程和瑰丽的自然风光,感受秀美山川的良好生态环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在一代代新老治黄人的努力奋斗中,黄河一定能展现出长治久安、岁岁安澜的美好画卷人与河流和谐相处的时代正在到来……


免责声明:《与新中国同岁的黄河老兵》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水利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水利在线联系(QQ:593295900),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击下面的打赏按钮,对本站进行打赏支持!

| 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