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奔跑的兵马俑
更新时间:2019-03-08 16:09:27 来源:洛惠渠 作者:石月 浏览:1043次 评论:0条
导读: 关中东府,代有英豪;矢志奋斗,气昭华年。祖籍陕西大荔的王进喜,带头跳进泥浆池里用身体搅拌,最终制服井喷,铸就铁人传奇。工作在水利战线的职工和群众,也用昼夜厮守、跳进稠泥沙水中堵决口的精神,演绎着一段引洪淤灌的动人故事。大荔县朝邑、许庄靠近盐池..
关中东府,代有英豪;矢志奋斗,气昭华年。祖籍陕西大荔的王进喜,带头跳进泥浆池里用身体搅拌,最终制服井喷,铸就铁人传奇。工作在水利战线的职工和群众,也用昼夜厮守、跳进稠泥沙水中堵决口的精神,演绎着一段引洪淤灌的动人故事。大荔县朝邑、许庄靠近盐池洼湿地一带,地势低洼,土地盐碱化严重,在引洪淤灌以前,地贫村穷,群众农业收入差。而今的乡下,春季是花的海洋,夏秋是果的世界,新房鳞次栉比,巷道整洁美观,毗邻着波光粼粼、百鸟祥集的湖水,完全是宜居村镇的富庶气象了。这一方土地的脱胎换骨,就是因了洛惠渠灌区的引洪淤灌,其中西坊村、夏家庄和高城村都放过淤,有代表性的是西坊村和夏家庄。
1999年放淤前,担任西坊村村长的路国安在三十年前见过军区农场放淤场面,他当时是十几岁的孩子。那时候的西坊村台田以下基本都是盐碱地,种下麦,收麦时盐蓬比麦还多。路国安做村长后,就下决心淤地改良,他想办法借款贷款,把群众的热情煽乎起来,把盐碱地私下里推成多个坊,当地人说坊,就是指方块状地块,地块四周是较高的土围挡,坊有几十方、上百方的,计划淤地使用。准备好后,路国安到洛惠渠婆合管理站邀请人来察看,申请开付三斗,因为二分渠设计5立方米每秒,越往下越小,到了尾端仅有1立方米每秒,不能满足放淤的过流量需求。管理站随即报告局里,局里领导都来现场察看,泥沙专家徐义安也到现场审查,大家一致认为渠道工程不具备条件,不能放淤。村上的干部傻了眼!路国安随后就到管理站找站长傅大鹏,说“你救救我吧,把群众那么多的地都推成了坊,不放淤,我在村上咋活人啊?”事情僵滞下来。路国安像丢了魂的祥林嫂一样,一脸木然,整天在地头徘徊。事情因时任局长李东明到婆合下乡有了转机。傅大鹏先再次向李局长争取,据理力陈:“渠道断面小,群众热情高啊!完全可以伐树清渠,扩大断面,上劳不存在问题,要多少人,村里上多少人。”路国安听说李局长来婆合,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急忙让他老婆煮了一篮子鸡蛋,又买了一篮子热烧饼来看望。李局长看到后楞了一下就笑了,说:“你这是干啥?再说你这一篮子鸡蛋、烧饼的,谁吃得了啊?”受到感动的李局长最后总算松了口,说:“你们试吧!但朝邑坊下不准放淤;渠道不能淤;不能决口淹了地!”当时刚好是礼拜天,李局长走后,傅大鹏对村长说:“老路,咱俩都二,把此事促成了!”带着“三不”指示,大家开始着手准备放淤。
但洛河的淤必须有洪水,没有洪水哪来的淤?什么时候发洪水真的只有天知道。1997年、1998年就在等待中失望地过去了,还有人敲破锣,说国家在西北实施山川秀美工程,哪来的淤?1999年7月22日前后,洛河突然发洪水来淤了!大家都很兴奋和激动,第一次放淤,职工和群众就像朝圣一般都在渠上守望,从田间到分渠、干渠,满满地站着等待接淤的人群。淤水来了,裹着泥沙,推着柴草,刺刺拉拉,滚滚向前,淤与堤平,铺衍满溅,在渠堤两岸的巍巍颤动中,昭示着不可阻挡的洪荒之力!老路一看,兴奋地眼睛一闭,噗通一声跳了下去.!从渠里挖抓着爬上来,人顿时成了兵马俑,一身泥巴乱溅地向村里疯跑着报喜,边跑边喊“淤来了!淤来了!抹淤了!抹淤了!”(抹,读一声ma,指把肥沃的淤泥像浆糊一样给盐碱地擦涂上厚厚的一层)淤水在大家小心翼翼的守护下,稳稳地流进了大大小小的坊里。第一年放淤淤了400亩地,淤层达到了1米厚。淤过的地很肥,淤后一年不用上肥不用浇水,种啥收啥。第二年群众在淤过的地里种西瓜套种棉花,西瓜长到二三十斤大,敲锣打鼓给管理局送了满满两三轮车西瓜,当年棉花也大丰收。放淤开了个好头,村里群众是见淤就放了!有的群众第二年甚至把青青的棉花苗连根拔了,要求再淤灌一次。其实,群众拔掉的不是棉花根,而是盐碱地的贫穷根。渠道放淤是一门科学,要求流量大而稳,稍微控制不好,就可能泥沙沉积,淤堵满渠,随时还有决口的危险。当时局总工张克强说:“地淤好了,渠冲光了,这才是水平。”有一次一个坊就决了口,老路父子兄弟四人带头跳了下去,其他群众一看也赶紧跳下去,大家合力才把决口堵住,上来时一个个都成了泥人。第三年放淤,因调配等原因,把中干渠下段五六公里渠道淤平了,当年全市的清淤现场会就是在中干下段召开的。放淤期间,管理站干部职工也是昼夜住在渠上,连轴转,事关重大,谁敢歇啊?农业部的领导和专家来婆合考察,见了站长说:“这次来,看站长有了精神,上次见时看着蔫蔫的。”原来上次见的时候大家几天几夜没睡觉了。
西坊村连着三年放淤,都是每年六月初六流鱼节前后。有些坊复淤过一次。第二年效果最好,淤了七八百亩地,淤后没停水,把渠道也冲光冲净了。放淤给村子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上800多人,淤了1000多亩地,人均耕地由几分地增加到了一亩半左右。头一年淤后种地,收入几万元的家户就不少,村上有个青年娃当年地里收成一次卖了9000元,不给他妈上交,他妈问咋里?他说,我没见过这么多钱,叫我多装上几天吗!过去村里多是土墙,穷的很,村人给外村人打零工,淤地后,外村人来西坊村打零工,从第二年开始村上就有人开始建新房,其后一家接一家就修建开了,村里的巷道也最早进行了水泥铺装,很是洋气,让外村人羡慕不已。现在的西坊村,地肥人富大棚多,把周边的“蛤蟆叫唤蚊子扎”的村子比下去了。夏家庄放淤是受了西坊村的影响。淤地主要是村子南边的地,当地人叫南地。群众提起南地,就想起了当时的村长傅宝斌,也想起了婆合管理站的水利职工。放淤的时候,傅宝斌完全顾不上自己家里的事,一心扑在放淤上,缺东西就从商店里自己赊欠,缺钱就自己出面跑贷款。当时站上的同志都住在夏家庄,从渠道勘查、设计、施工到规划、打坝、放淤,全程服务,跟班指导。引淤渠是高填方渠段,要经过800多米村子巷道,村里安排几十米渠道一个人,昼夜不离人守护,站上职工和行水干部也守在渠上,乏了就在渠堤边的席子上躺一会算睡觉。手里不离喇叭,怕一旦出事,就喊人上渠抢险。
夏家庄淤地也是1000多亩,以前的鱼池、荒地被淤后,都成了高产田,果树、棉花长势很好,地价也由之前的百十块钱上涨到三四百元。村上棉花种植高峰时期,光轧棉厂就有二三十家,很是兴旺。2002年的时候,一户群众种的西瓜丰收了,到站长傅大鹏家送了四回西瓜都没叫开门。最后打电话说:“我就是丰收了,今年来感谢你,四回都没叫开门!”这是群众受益后自然流露的感激之情,最后傅大鹏把几蛇皮袋子西瓜留下了。结果瓜太大了,杀开一个后,一家人都吃不了!西坊村、夏家庄和高城村前后共淤地3000多亩。十几年过去了,新时代奔跑的兵马俑让洛惠渠婆合站实现了引洪淤灌,再也很少遇到洛河发洪水,也很少再淤地,趋利避害、变废为宝是自然法则,以后肯定还会有放淤的那一天。
免责声明:《新时代奔跑的兵马俑》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水利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水利在线联系(QQ:593295900),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击下面的打赏按钮,对本站进行打赏支持!
| 相关新闻
| 评论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