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辉煌 跨越千年的梦想
更新时间:2013-11-20 21:33:33 来源: 作者: 浏览:1100次 评论:0条
导读:走向辉煌 跨越千年的梦想——四川水利再造都江堰建设工作纪实作者:朱光荣 陆健 墨峡 群山作证、岁月作证,蜀水巴山作证。历代善治蜀者皆以治水为重,从二千二百多年前的“李冰父子”开始,尤其是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之后,一位位先贤巨匠、历史伟人先后挥起巨手,..
走向辉煌 跨越千年的梦想
——四川水利再造都江堰建设工作纪实
作者:朱光荣 陆健 墨峡
群山作证、岁月作证,蜀水巴山作证。历代善治蜀者皆以治水为重,从二千二百多年前的“李冰父子”开始,尤其是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之后,一位位先贤巨匠、历史伟人先后挥起巨手,指点大江除水患、修水利、兴农桑,一回回在坚岩绝壁、山地丘陵、平原河谷间凿出了一条条跨进“全域灌溉”的引水工程,自此,山青了、水碧了、花开了、粮丰了、人笑了。从伟大的都江堰延伸而出的蜀水文明,造就了一座座后方之城、文化之城、历史之城,今天,四川的万顷良田、千万百姓以中央、省委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委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正在演奏出一曲曲宏大的最新交响——再造一个都江堰灌面。为了这个跨越千年的梦想,一群群治水者在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领导下,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科学指挥下,科学组织、精密落实、勇敢担当,创造着前无古人的业绩和辉煌……
决策:一切为了人民
四川号称“天府之国”,自古以来水源丰富、生态良好、环境优雅、因水而兴、以农而强。境内有岷江、金沙江、沱江、嘉陵江等河流1419条,早有“千河之省”的美誉。然而,2006年,一场始料未及的特大干旱,却敲响了“水危机”的警钟。有江无水的地区旱裂数米,排队等水的群众形成了长龙。干涸见底的河库、塘埝,触目惊心。进入21世纪,四川的流域性、工程性、季节性缺水开始突显,加之水资源时空不均、骨干水利不足、基础设施滞后、渠系不配套、水旱灾害频繁,加之,水污染、水土流失等世界性的水危机在蜀中大地上演,“水多、水少、水脏”等矛盾性危机不断激化而且循环往复,成为危及人民根本利益的突出问题,当前还有5000多万亩农田缺乏有效灌溉保障。人们至今也无法忘怀2008年的“5.12”汶川8.0级特大地震,使本就数量不足的四川水利遭遇了毁灭性地打击,直接损失324亿元,还形成了103座悬在人们头上随时有溃决危险的堰塞湖。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水利部及各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水利人围绕省政府出台的《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规划纲要》,化灾难为动力,变重建为机遇,务实推进西部大开发,奋力夺取了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和提振发展的伟大胜利,为科学重建、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水务支撑,从而谱写了一曲曲治水兴水的壮歌,以行动作了最好的回答……
——时针再次回到2008年,这一年,冰雪、地震、洪水,灾深灾重,这一年,职责、压力、动力,从上到下的水务人在灾难中挺立,在困境中奋起。这一年,又是全省水利发展历史上号角始鸣的一年,水利事业迎来了第一个春天。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水利发展的决定》,并以政府一号文件出台,并作为后来“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构建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大内容来推进,“治蜀先治水,兴蜀先兴水”成为全省的共识。
——又是2008年,四川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响亮地提出: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加强水资源战略规划,构建防洪减灾、供水保证、水环境保护、水利产业支撑四大体系,实现水资源大省向水利强省跨越。推动一批骨干工程,实施一批现代灌区,增加有效灌面1000万亩,提升农业水利化水平。“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以打破“水瓶颈”著称,使得《规划纲要》应势而生。
——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同志强调,“农业要上新台阶,必须下大功夫补上水利这一课,水利一定要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在农业大省走向农业强省的过程中,必须首先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为农民增收致富强基础,为改善人居环境创造条件,省委决心改变“一条堰吃几千年”的状况,“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来者就是我们这一代。”于是,省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了“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新增1000万亩灌面、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目标任务。
——
——2009年5至9月,水利厅就关于“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专门向省政府做了汇报,根据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农业发展上台阶等系列要求,组织编订了《四川省“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建设规划纲要》,包括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的说明。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省委常委、副省长钟勉组织专题会议研究、讨论、修订,亲笔主持签批了建设实施方案。
——
——2011年,被中外专家学者誉为“新中国的水利年”,
——
——
——第一次握手:
——第二次握手:
奋战:一切为了发展
南宋哲学家朱熹曾有名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科学发展、创先争优、毫不懈怠,让历史告诉未来。
这里,千河之省,治水为民历史悠久;这里,河渠禹迹遍布,蜀水文化源远流长。“历代善治蜀者,皆以治水为重”。自夏至今,大禹、开明、李冰父子……巴蜀儿女前赴后继,治水佳作名留史册。为了“水旱从人”那份渴求与期盼,四川各地,十分珍视民生水利的建设和发展,只争朝夕、负重拼搏,就是拼命也要上好工程项目。从2009年至2016年,全省将开工建设亭子口、小井沟、武引二期、升钟二期、毗河一期、向家坝一期、红鱼洞、大桥二期8个大型工程以及白岩滩、开茂水库等24个中型工程包括各级各类备用、应急水源建设,结合项目储备和开工,为大兴民生水利、深化城乡水环境治理打下坚实基础。
——川东北苍溪县,巴山东障、蜀北屏藩。嘉陵江流域第一座控制性水利——亭子口正在进行规模填筑,两道高高的围堰将滔滔江水拦腰斩断,沉睡多年的河床上架起了一个宏伟的梦想。
——
——资阳人民倍加关注的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将在年内开工。工程将解决成都、资阳、遂宁3市7县的缺水问题,灌面达125.5万亩;升钟灌区二期将解决南充市的西充、嘉陵、顺庆以及广安市的武胜和遂宁市的蓬溪等地用水安全问题,灌面达72.81万亩,目前已经国家立项,计划年内开工;向家坝一期将集中解决宜宾、泸州、自贡、内江4市10县的水问题,设计灌面达174.74万亩,项目建议书已经水利部审查并报国家发改委;
——位于四川攀西地区的安宁河谷背靠大山、水系丰富,光照充足、气候宜人,是大西南的重要“粮仓”和“菜园”。但更多时候,安宁河却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时而洪水泛滥,时而水源干涸,让500万人民饱受痛苦。为认真贯彻奇葆书记关于“以农耕区全域灌溉为基础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安宁河谷”等指示,水利厅先后启动了“河谷水利建设专项规划”,水资源开发总体方案,并出台了全域灌溉试行意见。
——为搞好少数民族水利,水务人义不容辞,默默地进行着无私地奉献。得荣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最南缘,是典型的老少边穷。为解决白松、茨巫两地的水问题,2008年白松引水、茨巫水库相继开建,2010年9月茨巫水库建成,2011年11月茨巫渠系提前完工。白松引水隧洞正在抓紧施工……
发展民生慢不得,四川水利人努力、努力,再努力。2008年以来,全省水利投入近200亿元。新开工27个大中型水利工程,年均开工6处以上,月均开工1处,投资达到48亿元每年,这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截止目前,结合16座中型和382座重点小型水库的治病攻坚,共新建、在建大中型水利40处,设计能力60亿立方米,灌面416万亩。到2012年底,全省大中型工程将达59处,相当于2007年前已成大中型水库总数的53%。
近年来,借助“5.12”灾后重建、扩大内需、西部开发等政策机遇,四川相继建成大桥一期、中江黄鹿、金堂红旗、苍溪大洋沟、井研大佛、米易晃桥和高堰沟7处大中型水利,加快了武都水库、会东新华水库等13处工程,新开工亭子口、小井沟、向家坝首部取水隧洞、武引二期灌区4处大型和通江二郎庙、宣汉白岩滩等23处中型水利,今年还将新开工“2+10”项目,即2处大型及8处中型工程。全省骨干水利覆盖了盆地腹部、山区、丘陵,实现了水利史上的新跨越,谱写了“全域灌溉”的新篇章。
成果:一切让人民检阅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5.12”特大地震对四川水利是灾难,按照中央、省委部署强化灾后重建要素保障,又成为“再造一个都江堰”的重大机遇,
——
——时间是金钱,效能更是生命。为加快恢复重建,四川省水利厅将绝大部分重建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市、县,有效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提高行政效能,加快水环境综合整治步伐。同时,还建立了灾重日报、周报、半月报和月报制度,确保各时刻重建项目完成情况心中有数。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凡大额资金调拨、大宗物资采购、工程招投标等重要环节都进行制约、督查落实。阿坝州推行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或待工程建成后实行报账制的方法,有效防止了资金截留、挪用。就这样,四川水利人凭着一股坚韧不拔的毅力,攻坚克难,爬坡上行,取得了包括参与和成功处置北川唐家山、绵竹小岗剑、安县灌滩等百多座危级堰塞湖的成效。
——大江东去、战鼓雷动,马嘶香鞚。三年以来,四川39个国家级重灾县累计完成涉水项目1641个,投资215.36亿元,661.68万灾区群众的饮水安全得以科学解决,1222座震损水库完成除险加固,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堰渠再破茧。在德阳市旌阳区,一条条笔直的渠系四通八达,一个个水情遥测点、视频监测点紧布其间。一按开关,高效节水的喷滴灌设施在田野间喷洒出晶莹而又美丽的水花,犹如一朵朵盛开的冰山雪莲……古老、厚重而又闻名遐迩的都江堰灌区,随着灌区现代科技手段管理水平的提升,如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提高灌区效益,按照省委部署,水利厅会同各市州将“建设30万亩现代化灌区”作为重头戏。并率先在旌阳、什邡、广汉、彭州4县41万亩灌面进行现代水利“全域灌溉”示范建设。先后颁发了建设标准、指标、管理、运行、评定和考核等指标。前后投资将达7.32亿元,工程管理、水质监测、信息化、供水饮水保障将全面提升,构建现代化灌区为水利发展带来了根本转变,切实调动了用水户的积极性,在各地增强了粮食生产能力和生态节水防污意识。
——突破“水瓶颈”制约,让万千群众从中受益。近些年,水利建设快马加鞭、亮点纷呈、成果辉煌。2009年,应该是四川水利的新起点。这一年,“再造一个都江堰”正式启动,疏通“最后一公里”成为惠及民生的重点。“今年,我的大棚茄子、和辣椒上市时,卖到了每公斤4块钱,收入3万没问题。要不是渠道放水,我就只有眼睁睁地看着3亩地的反季节蔬菜枯死。”作为万亩以下渠系配套项目实施的受益者,泸县奇峰镇梁家成激动难抑,增收有望。在泸县,过去,这些万亩以下的田地大部是丘陵地貌,由于渠系修建时配套不完善,形成水过不了沟,很多农户看到水用不到水,望天吃饭。而这一年,泸县渠道配套工程解决了9500亩田地的用水,解决了灌区缺水状况,和梁家成一样,千百户人家因渠道最后
——2009年7月,四川水利网挂出了小农水重点县竞争立项申报指南,就有107个单位踊跃申报,最后根据必备条件筛选了48个县。
——
——水务一体化,是在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各级水行政部门对涉水行政事务统一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了整合涉水行政事务,提高公共服务效率,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进行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近年来,四川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强化举措,强力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截至目前,全省21个市(州)和181个县(市、区)全面完成水务局组建,9个市、54个县组建了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水务公司,实现了最初确定的“全面实现市县级水务局组建”的预期目标。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新体制彰显活力。截止2011年底,全省893个基层水管单位中,有426个单位确定为纯公益性事业单位,有467个单位确定为准公益性事业单位。从政策上确立了基层水管单位公益性的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的来源。同时,各级机构编制部门根据基层水管单位的性质和任务,全省落实事业编制13785人。有193个单位完全实现管养分离,工程的养护实行社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有344个单位实行内部管养分离,全省各级财政共落实基层水管单位维修养护经费和管理人员经费7.87亿元。另一方面,全省水利行业职工在弘扬李冰精神实施创先争优的过程中,将爱国主义、改革创新和“献身、负责、求实”的雷锋精神结合起来,为传承“李冰治水”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跟进了内化价值追求以及外化自觉行为,为打造全国水利强省不断地凝心聚力、跨越赶超。
——思路决定出路,时光转回2010年7月。虽然天气闷热,但丹棱县青龙村胜利供水站仍在紧张施工。一个月后,该工程顺利竣工,青龙、大林等村的4200多人终于吃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近几年来,丹棱县提出了“农村供水城镇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战略,随着一座座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建成,清洌洌的自来水源源不断地流进群众家中,流到了一个又一个老百姓的心坎上。至2010底,丹棱县共有10余万农民告别饮水难,“吃水贵如油,年年为水愁”的生活写照已成为历史,丹棱农村饮水自此翻开崭新一页,初步实现全县农村饮水“村村通”。全县自来水通村率达到100%、通组率95%以上、通户率90%以上,农村人口饮水安全率达到100%。让农村群众像城里人一样吃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是四川民生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近几年来四川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2008年以来,四川全省累计投入92亿元,新建各类供水工程19.2万处,项目惠及全省农村176个县、98%的乡镇和80%的村,有1941万农村人口受益。农村饮水安全人口比例提高到77%,集中供水水质合格率提高了24%,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55%。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润泽了老百姓的心田。
“芸芸众生源于水、浩渺乾坤活于水”。自古以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由水而生。伴随着文明进程,人们兴水之利、避水之害,在历史长河中演绎出壮美的治水兴水画卷。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水能诞生文明,也可以毁灭文明;水能带来繁荣,也能毁灭繁荣。当前,随着我省“两个加快”、“两化互动”等一系列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速,对水利支撑保障作用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通过坚持“全域灌溉、民生优先;统筹兼顾,科学规划;人水和谐,科学发展;党政主导,创新机制”的理念,必定会实现一个又一个都江堰式的发展。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新的时代正在呼唤新的李冰,回首过去,古堰千秋福庇天府;展望未来,蜀水巴山激情满怀、信心百倍,期待创造更大的辉煌,跨越千年的梦想。如今的“河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爬坡上行、高位求进,共谋水利发展大计,再铸水利辉煌,这个目标正在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必将全面实现!
免责声明:《走向辉煌 跨越千年的梦想》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水利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水利在线联系(QQ:593295900),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击下面的打赏按钮,对本站进行打赏支持!
| 相关新闻
| 评论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