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治黄梦
更新时间:2016-11-16 15:15:04 来源: 作者:吴帆 浏览:976次 评论:0条
导读:“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悠悠黄河水从唐古拉山一路奔流而下,逶迤蜿蜒,流经广袤的黄土高原。黄河水挟带的泥沙富含有机质,为下游带来丰厚的沃土,但同时也威胁着沿岸人民的生存,从古至今都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黄河宁,天下平”。自古以来,一代..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悠悠黄河水从唐古拉山一路奔流而下,逶迤蜿蜒,流经广袤的黄土高原。黄河水挟带的泥沙富含有机质,为下游带来丰厚的沃土,但同时也威胁着沿岸人民的生存,从古至今都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黄河宁,天下平”。自古以来,一代代中华儿女为实现黄河的安澜无恙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治黄史。先秦秦汉时期:大禹治水,疏堵结合,王景临危受命,黄河安澜数百年;宋元时期:河患险重,贾鲁顺天应人,先疏后堵;明清时期,明刘大夏南北分流,筑堤束水,清靳辅相度形势,兴建堤坝,广疏引河。民国时期,西学东渐,中西结合。新中国成立之后的60多年间,黄河岁岁安澜,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现如今,治黄的主要措施有:一方面兴修水利工程,提高防洪标准。特别是2009年,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正式竣工验收意味着黄河下游的防洪标准从六十年一遇提高到了千年一遇。另一方面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制度,保持水土,从根本上减少入河泥沙。与此同时,原阳黄河河务局在省市局的统一领导下,为治黄工作的开展做出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建成全长63.824公里的标准化大堤;建有6处控导工程并利用淤区加固大堤,一代代治黄人尽心竭力,尽忠尽智,守卫着黄河的安宁。
治黄之路漫漫其修远,治黄事业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们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小浪底水利工程、筑堤束水和以水攻沙都只能在一定时期和地段有效,并不能一劳永逸。几百万年间,黄河历经六次改道,据相关资料披露,由于气候、水文等自然原因,黄河是否会再次出现改道以及如何改道都无法准确预测;同时,历史上也曾出现过超过小浪底22000 m³/s的防洪标准,防洪形势依然严峻。我生于斯,长于斯,关注黄河,祈盼她岁岁安宁是再朴素不过的自然情怀。“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有谁,哪一个人不希望她永远安澜?
“黄河之水,泥居其七”,黄河因泥沙多而闻名于世。上游流经河套平原,河水清澈。而中游流经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气候干旱、降雨集中再加上人类滥垦滥伐,水土流失严重,黄河90%以上的泥沙来源于此。俗话说,“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下游由于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河堤两侧地势低洼,容易形成洪涝灾害,因此,治黄的关键在于清源治沙。加强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宜草则草宜林则林,顺应自然,让黄河流经的区域披上绿装,从根本上堵绝泥沙的来源,让黄河水变清,也许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
“红日东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古老而美丽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着沿岸人民。作为一名治黄人,我感到沉甸甸的历史重任,更感到荣幸和自豪。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从一点一滴做起,扛起我们的使命担当。时光如水,不舍昼夜,治黄伟业,只争朝夕。让我们携起手来,在党的英明领导下,群策群力,开拓进取,让古老的黄河永葆安澜,在新的时代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更好的造福人民!
免责声明:《今朝治黄梦》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水利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水利在线联系(QQ:593295900),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击下面的打赏按钮,对本站进行打赏支持!
| 相关新闻
| 评论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