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十分常见,主要是因为灌浆施工技术有其他技术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
第一,灌浆施工的过程简便,在灌浆施工之前,对施工的场所进行清理,再对要施工的部位进行钻孔,然后就可以配料,将水泥、石灰等按照规定的比例调配制作成浆液,最后往钻孔中灌注浆液,进行回填,施工就完成了。
第二,施工的成本低且稳定性强,灌浆施工的材料通常都是混凝土等一些低价位的材料,而且用料不多,过程简便易操作,但是在施工过程中,通常会在浆液制造时加入一些添加剂,这就使得浆液在灌注到缝隙后的稳定性提高,减少了建筑的质量问题。
第三,灌注工程是对建筑的缝隙进行填补,因此具有很强的稳定性。灌浆施工是在高压喷枪喷射时,将混凝土浆液注入,使得钻孔周围的较松软的土层都能注入浆液,提高了加固的作用,增强了建筑的稳定性。
灌浆施工技术的分类
1 帷幕灌浆技术
帷幕灌浆技术是指在孔距排布均匀的钻孔中注入浆液,使各孔中的注浆液体互相搭接,形成一道类似帷幕的混凝土防渗墙,以截断水流,从而达到防渗堵漏的目的,因此还被称为帷幕注浆。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帷幕灌浆技术主要是为了降低上游水面大坝内部的渗透率,加固大坝。在运用该种技术时,要结合当地的地质条件来设定灌浆的深度,在一般情况下,帷幕灌浆技术比其他灌浆技术的灌浆深度要深很多,但是难度系数也比其他灌浆技术大。
2 固结灌浆技术
固结灌浆技术是指利用钻孔将高标号的水泥浆液或化学浆液压入岩体中,使之封闭裂隙,加强基岩的完整性,达到提高岩体强度和刚度的目的。在岩石地质较好的地方,利用这种技术对大坝的基岩进行全面的固结灌浆,以提高大坝的稳定性。在土质不好而且坝体过高的地区,固结灌浆技术的难度增大。该技术根据地质的不同选择钻孔的深度,一般而言,钻孔的深度是5m~8m,有些地方的深度可能为15m~40m。由于钻孔的深浅不一,对钻孔进行注浆后,这些浆体会相互交错,形成立体,大大增加了基岩的稳定性和抗压性。
水利水电工程的灌浆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