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评论113 | 以变应变!疫情之下,中国企业当自强
更新时间:2020-02-22 09:50:06 来源: 作者: 浏览:889次 评论:0条
导读:半月谈评论员 陆文军抗击疫情的战役依然在延续,近期随着湖北以外省市疫情数据逐步走低,全国不少企业也陆续开始复工。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挑战十分严峻,中小企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中小企业必然困难更多。对于制造业而言,需求不稳、人员成本上升、国际贸易变化,以..
半月谈评论员 陆文军
抗击疫情的战役依然在延续,近期随着湖北以外省市疫情数据逐步走低,全国不少企业也陆续开始复工。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挑战十分严峻,中小企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中小企业必然困难更多。对于制造业而言,需求不稳、人员成本上升、国际贸易变化,以及可能出现的供应链紊乱都会带来诸多困难。
怎么办?一方面,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想方设法给企业减负,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给予各方面的扶持,从租金减免到信贷优惠,再到投资补贴等,着实让企业感到“寒冬”里的暖意,更增强了共渡难关的信心。
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应不等不靠,在确保防疫万无一失的情况下,努力向内找出路,脱困求诸己,于不确定性中不断调整、不断奋斗、不断突围,先要守牢基本盘,然后谋划新发展。
如何谋划新发展?首先要呵护企业的“士气”,士气一散,满盘皆输。特殊时刻激励士气,手段可以多样,例如对员工防护工作的关心和落实、通过网络与员工充分沟通、开诚布公向员工交底企业的近期困难和中远期计划等,最终要让员工感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其次是尽一切可能不裁员。企业培养一个好员工不容易,同舟共济的情分不可替代。暂时没有复工的员工,可以练内功,做培训,谁的心里不憋着一股子劲呢?善待这种力量,也为企业“留得青山在”。这次抗疫中,还出现了盒马“租用”西贝其他企业员工的现象,这种业态间的互助、沟通、转换,既是危难中互相扶持,更是当代中国企业智慧和灵活的体现。
三是要全力降低运营成本,杜绝“跑冒滴漏”。疫情之下,那些原本不曾注意的企业“浪费”,现在会容易识别。那些曾经很难破除的浪费,现在很容易攻破。通过减少浪费“精益”管理来要效益,当下至关重要。
四是寻求转型,探索变革。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绝非虚言。在疫情冲击下,不少企业通过转型和变革寻求出路在所难免,有些是行业暂时性的制约不得不“断臂求生”,有些是中长期的趋势必须要“革故鼎新”。不管怎样,受疫情冲击的当代中国企业,必须要学会“以变应变”。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企业低调启动一轮管理变革。压力是变革的催化剂,在很多情景下,可以减少阻力。回顾很多优秀企业的发展史,都是在发展最困难时期,启动变革,提高效率,精益流程,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比如2003年非典,受到冲击最大的是旅游业,但携程在最困难时期坚持不裁员,对管理人员采取基本薪酬制,同时在内部进行了全面的流程优化,并对线上业务进行了详细梳理。6月市场反弹,没有裁员的携程立刻抓住了新一轮发展机会。
今天,这些经验仍然值得践行,并需要我们坚定信心,不断创新。当然,能在这一时期启动这样变革的企业,既要有胆量,也要有底气,要有能承受冲击的担当。
目前,不少制造业企业迅速开展新业务,有的是抗“疫”刚需,有的是在为自身发展谋一片新天地。这一点得益于中国这些年快速提升的模块化的制造能力,产业链的完备和充分协作。
中国建筑10天建造一座雷神山医院,上海三枪3天建一条防护服生产线,富士康、比亚迪、雅戈尔、五菱等企业都迅速开始生产口罩……这种“神速”、这种快速转型、转行能力,显示了这些优秀企业高超的组织管理能力。
疫情突如其来,对中国企业来说,这个春天要来得晚一些,但晚春依然孕育着无数希望。这一次,受过严冬洗礼的中国企业也必然萌发出很多创新。这种创新,依赖企业的坚定信念,自挖潜力,迅速调整,以变应变;也依赖中国企业家的担当、坚忍、创新、无畏和搏击巨浪的气魄。
疫情之下,中国企业当自强。加油!
来源:半月谈新媒体
免责声明:《半月谈评论113 | 以变应变!疫情之下,中国企业当自强》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水利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水利在线联系(QQ:593295900),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击下面的打赏按钮,对本站进行打赏支持!
| 相关新闻
| 评论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