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紧干部档案的“篱笆”
更新时间:2018-12-09 21:56:26 来源: 作者: 浏览:973次 评论:0条
导读:扎紧干部档案的“篱笆”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条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总结吸收..
扎紧干部档案的“篱笆”?xml:namespace>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条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总结吸收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管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新经验新成果,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体制机制、内容建设、日常管理、利用审核、纪律监督等加以规范完善,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党内法规,是全面从严治党落细落实的具体体现,对新时代全面发挥干部人事档案资政作用,全面提升干部人事档案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电)
干部档案是记载干部基本信息、政治思想、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等内容的文件材料,是历史、全面地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据,是组织部门选贤举能的第一道关口,与干部的仕途升迁密切相关。但由于近年来干部档案管理存在短板,以致在档案中修改年龄、增删履历,或将背景材料整体“洗白”现象时有发生。近几年,随着全国各地换届工作推进,一大批作风优、能力强、素质高的干部陆续走上新岗位。但也有极少数干部虽已进入提拔任用程序,却因触碰纪律红线而最终未能履新。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档案造假被发现。
档案造假的问题为什么会屡禁不止,这首先是因为档案造假能给官员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干部档案。一些干部之所以造假档案,目的是为了提拔、晋升,或不愿意按时退休。改一下年龄,可以延迟退休;换一个学历,便可官升一级;造一个履历,则能捧上“铁饭碗”……这样的诱惑自然不小,需求因而很大。
少数干部档案造假,尽管谋取的是一己私利,损害的却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公平、公正。档案造假最直接的危害性,在于破坏了档案资料的原始性、严肃性、真实性和权威性,严重扰乱了正常的选人用人机制,颠覆了档案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同时,伴随干部档案造假,还极可能滋生其他形式的腐败。比如在档案造假的疏通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权力利益交易,甚至为卖官鬻爵大开方便之门。如果一些能力不足、条件不够的干部,通过档案造假抢到“位子”、争到“帽子”,而许多有能力有才华、苦干实干的干部却依旧“原地踏步”,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会起到恶劣的示范效应。就其潜在的恶劣影响来讲,其僭越了诚实守信的为官底线,伤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遏制干部档案造假,须高擎从严执纪和依法治国的反腐利剑,坚定有假必查、造假必究的零容忍决心,抓好“清淤”与“防污”并重的标本兼治举措,进一步扎紧干部档案的“篱笆”。
一是从源头上“防污”。加强干部档案的日常管理,让干部档案管理制度建设要跟上信息化步伐,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制度设计和平台构建,从源头上把好新进资料信息的‘入档’关。还要选配政治素质好、专业能力强、作风正派的干部从事干部档案工作,在源头上把好关。二是从程序上“清淤”。坚持“凡提必审、凡转必审、凡进必审”的任前审核制度。韩春晖说,“严格审核拟任干部的档案,特别要严把干部的年龄、工龄、党龄、学历、经历和身份等重要关口。对档案涂改、材料和信息涉嫌造假的,必须立即查核,未核准前一律暂缓考察或暂停任职、录用、聘用、调动等程序。”三是从力度上“震慑”。将档案造假行为记录在案,并纳入考核、升迁的重要参考标准,让档案当事人不敢造假。常态化进行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和执纪问责,既重拳出击严厉打假、严惩违反组织纪律行为,也严肃追究默许、参与或帮助造假的相关人员的责任。惟其如此,方能形成执纪必严、违纪必究的震慑效应,维护干部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准确性、严肃性。(文 尧尧)
免责声明:《扎紧干部档案的“篱笆”》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水利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水利在线联系(QQ:593295900),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击下面的打赏按钮,对本站进行打赏支持!
| 相关新闻
| 评论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