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宋元】木兰陂
更新时间:2015-04-19 16:48:54 来源: 作者: 浏览:1184次 评论:0条
导读:今日的木兰陂今日木兰陂 木兰陂的兴建木兰陂位于莆田市郊南门外约5公里的木兰山下,木兰溪与兴化湾海潮汇流处。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是一座集引、蓄、灌、排、挡综合利用于一身的大型水利工程,全国五大古陂之一,至今仍保存完整并发挥其水利效用。也是全国..
今日的木兰陂 |
今日木兰陂 |
木兰陂的兴建
木兰陂位于莆田市郊南门外约5公里的木兰山下,木兰溪与兴化湾海潮汇流处。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是一座集引、蓄、灌、排、挡综合利用于一身的大型水利工程,全国五大古陂之一,至今仍保存完整并发挥其水利效用。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年木兰溪两岸的兴化平原,频遭上游冲下的洪水和下游漫上的海潮侵害。相传宋冶平元年(1064年),有一位长乐妇女钱四娘携巨金来莆,在樟林村旁的将军岩前动工截流筑堰。但陂首工程刚建成就被洪水冲垮,四娘投水以身殉陂。不久,她的同乡林从世,又捐资十万,改在下游的温泉口筑陂,也因陂址选择不当而告失败。熙宁八年(1075年),侯官人李宏应诏而来,在僧人冯智日协助下,总结前人失败的教训,选择在溪水广阔平缓、溪床岩石亘连的木兰山下建陂……经过八年奋战,至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大陂终于建成。因陂在木兰山下,因而得名。这条大溪也因之名为木兰溪。
工程概况
工程分枢纽和配套两大部分。枢纽工程为陂身,由溢流堰、进水闸、冲沙闸、导流堤等组成。溢流堰为堰匣滚水式,长219米,高7.5米,设陂门32个,有陂墩29座,旱闭涝启。堰坝用数万块千斤重的花岗石钩锁叠砌而成。这些石块互相衔接,极为牢固,经受900多年来无数次山洪的猛烈冲击,至今仍然完好无损。配套工程有大小沟渠数百条,总长400多公里,其中南干渠长约110公里,北干渠长约200公里,沿线建有陂门、涵洞300多处。整个工程兼具拦洪、蓄水、灌溉、航运、养鱼等功能。陂内的溪水分别经过陂首南北端的“回澜桥闸”和“万金陡门”注入总长约120公里的大小沟渠,灌溉莆田的南、北洋平原,最后由沿线300多处泄涝,陡门和涵洞汇入兴化湾。1958年,在陂附近兴建架空倒虹吸管工程,引东圳水库之水到沿海地区,使木兰陂大大提高灌溉、排洪能力,灌溉面积从原来的15万亩,增加到25万亩。
木兰陂的建成使得南北洋平原的万倾良田顿成沃土,莆田的经济得以迅速发展,造福千载,泽及万世。从建成至今日的近千年中,木兰陂虽历遭风、雨、洪、潮的侵袭,仍自岿然不动,巍然屹立,不断地为当地的经济发挥着作用。
后人纪念
后人为了纪念建陂的先贤钱四娘、林从世、李宏、冯智日等,在木兰陂的南岸修建了“协应庙”,现在辟为“木兰陂纪念馆”。馆内有四位先贤的塑像,同时还保存有明代以来众多名人撰写的碑石。新中国成立后,新建有木兰倒虹吸管,引进了东圳水库的渠水,使得灌溉的面积由15万亩增到25万亩。木兰陂周围风景秀丽,春季涨潮时,溪水漫陂入海,蔚为壮观,故有“木兰春涨”之称。1962年冬,郭沫若参观木兰陂后,欣然命笔写下《咏木兰陂》诗六首,"清清溪水木兰陂,千载流传颂美诗。公而忘私谁创始,至今人道是钱妃"。诗碑已竖在庙内。
免责声明:《【古代:宋元】木兰陂》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水利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水利在线联系(QQ:593295900),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击下面的打赏按钮,对本站进行打赏支持!
| 相关新闻
| 评论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