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陪会”之风需动思想“根子”

更新时间:2019-05-23 19:42:38 来源: 作者:云霞 浏览:797次 评论:0

导读:中共中央将今年定为“基层减负年”以来,各地纷纷出台为基层减负政策措施,文山会海之风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但一些形式主义新变种有所抬头,“陪会”就是其中之一。 其实,发生在一些地方的“陪会”之风比较盛行,有时一个事项只涉及少数几个部门,却为了烘托气氛..

中共中央将今年定为“基层减负年”以来,各地纷纷出台为基层减负政策措施,文山会海之风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但一些形式主义新变种有所抬头,“陪会”就是其中之一。

   其实,发生在一些地方的“陪会”之风比较盛行,有时一个事项只涉及少数几个部门,却为了烘托气氛,召集一大堆人员来“陪会”;有的下级部门开会,却要请几个领导来“陪会”,以体现“领导重视”,更有力度;还有的领导下乡调研,基层往往安排多名干部来陪同,如此种种,成为典型的形式主义。

要知道,“陪会”现象泛滥,会形成恶性循环。部门之间都打着自己的“小九九”,随意通知其他部门人员来陪会,你陪我、我陪你,势必成为工作中的负担,浪费干事创业的时间,使很多领导干部不是在会场,就是在奔赴会场的路上,无暇顾及日常工作的安排、推进。虽然这些危害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很多干部身陷其中,却难以自拔,只是听之任之,被动应对。

既然是陪会人员,来与不来都不重要,与会议主题并无多大关联,只是像南郭先生一样“充个数”。他们在会场中,只是一个旁听者,没有多少作用,久而久之,势必养成开会不上心的不良会风。不管会议重不重要,都难以真正入脑入心,不会真正重视,认真抓落实,反而产生“副作用”。

召开会议的初衷,本是为了传达上级精神,安排部署有关工作,协调一些棘手问题。因为有明确的目的性、指向性,谁应该参会,谁不该参会,一切直观明了。参会人员少,并不会降低会议档次;陪会人员多,并不能提升会议质量。而且,陪会人员增多,主办方资料的印制费用、会场的布置负担都会直线上升,大家都清清爽爽开小会、务实会,才是实干的好作风。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彻底打破一些领导干部好面子、拉领导撑“门面”的思想,一切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因需而定,为“陪会”现象瘦身,才是彻底铲除“陪会”形式主义的根本之策。


免责声明:《遏制“陪会”之风需动思想“根子”》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水利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水利在线联系(QQ:593295900),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击下面的打赏按钮,对本站进行打赏支持!

| 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