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拔扶贫干部是“双赢”之举

更新时间:2018-05-03 21:59:10 来源: 作者:海燕 浏览:945次 评论:0

导读:前不久,四川脱贫攻坚“贫中之贫、难中之难”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拿出101个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岗位,面向驻村第一书记遴选。几年来,四川凉山选派2072名第一书记投身脱贫攻坚,至今,共有377名第一书记被提拔重用,他们大都已是第二个任期。(4月27日《人民日报》)脱贫..

前不久,四川脱贫攻坚“贫中之贫、难中之难”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拿出101个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岗位,面向驻村第一书记遴选。几年来,四川凉山选派2072名第一书记投身脱贫攻坚,至今,共有377名第一书记被提拔重用,他们大都已是第二个任期。(4月27日《人民日报》)

脱贫攻坚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尤其是像大凉山这样的少数民族地区,自然条件差和发展相对不足,住房、道路、产业等看得见的贫困,与思想观念、文化教育等诸多问题交织叠加,贫困的面广、基数大,这块“骨头”更硬更难啃,需要帮扶干部集决心、智慧和毅力于一体,方能干出一番成效来,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困难面前勇者胜,更离不开智者的参与。四川凉山选派了2072名最能打的人,下村担任“第一书记”,接受吃苦锻炼,发挥聪明才智,也间接印证了此意。在农村这个大平台,谁是能者,谁是实干家、闯将,很快就能“见分晓”,乡亲们增收了多少、村容村貌改变了多少,一切都能用事实说话。将其中最能吃苦、最会打仗、成绩最好的干部提拔成乡镇的领导,既是对实干者的鼓励认可,更是对其他干部的鞭策和激励,实干、苦干、会干才能有好前途。

“第一书记”肩负着一个村脱贫的责任,尤其是当前还未脱贫的,都是些深度贫困群众,不下一番苦功夫,不驻村熬夜,不绞尽脑汁,不在致贫的“根子”上用药,必然难以见到实效。在帮扶的过程中,“第一书记”熟悉了农民,了解了农村,而且懂得了干群沟通之道,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通过提拔的方式将他们留在农村,既为农村注入了人才动力,也给干部提供了更大的平台施展才华,算得上是双赢之举。

   用人导向是最重要的导向。吃苦受累之人需要看到希望,沉心实干者需要看到前途。如果老实人处处吃亏,奸滑人左右逢缘,英雄流汗还要流泪,必将形成负面的导向,产生“副作用”。相反,组织能时刻关注老实人,重视实干家,将“凡提必下”作为“硬杠杠”,把贪图安逸、缺乏担当实干的人拒之门外,为主动下基层锻炼取得成效者敞开晋升之“门”,必然能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脱贫攻坚的责任大、任务重、时间紧,也是磨练干部的好平台,组织部门应多提拔优秀的扶贫干部,让农村有更多能人、干部有更多希望,使这股“双赢”效应能持久。


免责声明:《提拔扶贫干部是“双赢”之举》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水利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水利在线联系(QQ:593295900),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击下面的打赏按钮,对本站进行打赏支持!

| 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