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扶贫车间”成形式主义样板
更新时间:2019-06-23 15:30:15 来源: 作者:云霞 浏览:810次 评论:0条
导读:“扶贫车间”被视作吸纳贫困户“家门口就业”的重要方式。记者在部分地区调研扶贫车间时,却看到了上述这番景象。一些扶贫车间不符合实际和市场规律,“建设火热、运营冷清”,结果长期闲置、停摆,难以带动贫困户脱贫,造成财政资金浪费,甚至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扶贫。所..
“扶贫车间”被视作吸纳贫困户“家门口就业”的重要方式。记者在部分地区调研扶贫车间时,却看到了上述这番景象。一些扶贫车间不符合实际和市场规律,“建设火热、运营冷清”,结果长期闲置、停摆,难以带动贫困户脱贫,造成财政资金浪费,甚至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扶贫。
所谓“扶贫车间”,就是在精准脱贫行动中,在贫困村建立的一些小型工厂、车间,方便贫困群众就近务工,从中获取收入,达到脱贫的目标。这本是好端端的帮扶初衷,为何在短短时间内就大量“夭折”,引来围观和各种质疑?
说到底,还是重建设、轻管理冲动政绩观念使然。扶贫车间的规模小,需要的工人数量少,在贫困村扎根确实具有可行性。但同时应该看到,这种车间的经济效益不高,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不明显,倒闭的风险很高。如果只是一时冲动、盲目冒进,都很容易让此类车间“昙花一现”,各地应该谨小慎微,稳步实施。
但实际上,有的地方官员并未考虑那么长远,在他们眼里,这类颇具“创新性”做法,是扶贫攻坚的亮点,建起来了就是自己的政绩,还作为一张“名片”,给前来调研的领导干部展示。只要脱贫迎检过关,即便之后扶贫车间倒闭,也与自己没有多少关系。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很多扶贫车间仅仅运行几个月就关门,留下一堆“烂摊子”,并未真正给村民脱贫带来助力,反而浪费了财政补贴和相关资源。
其实,很多扶贫车间的兴建,就不是奔着“造血”而生,而是头脑发热,盲目跟风的产物。有的地方在脱贫攻坚行动中,缺乏深入的思考、长远的布局,没有下足“绣花”功夫,而是受制于应付“过关”思想,在表面上下的功夫多,鼓励群众养鸡养鸭、养猪养牛,给群众提供一个临时的就业岗位,在脱贫评估时能实打实“算脱贫”。殊不知,这种知视的思维,必然透支帮扶的成效,使脱贫行动不稳定。
如果“扶贫车间”办得好,确实能成为当地村集体、村民的增收渠道,但必须加强运行管理,注重对务工者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即便在家门口不能就业,也还能找到其他的就业渠道,真正保持脱贫的强大后劲。免责声明:《莫让“扶贫车间”成形式主义样板》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水利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水利在线联系(QQ:593295900),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击下面的打赏按钮,对本站进行打赏支持!
| 相关新闻
| 评论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