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
更新时间:2014-01-10 10:39:05 来源: 作者: 浏览:231次 评论:0条
导读:摘要:改变传统水利建设管理模式,有利于解决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薄弱环节,创新管理模式,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管理机制,使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更加规范、科学和完善。关键词:规范;提高;健全;整顿进入新世纪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了,随着我国改革进程向纵深发展..
摘要:改变传统水利建设管理模式,有利于解决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薄弱环节,创新管理模式,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管理机制,使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更加规范、科学和完善。
关键词:规范;提高;健全;整顿
进入新世纪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了,随着我国改革进程向纵深发展,水利工程建设问题渐渐进入人们视线。为了适应新时期水利建设发展与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找出与当今管理模式不相适应的症结所在,积极寻找对策,为深化水利建设管理改革探索新路。
1 传统水利建设管理模式的利弊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作为“国脉”所系,水利建设自古以来都是国家或者政府投资兴建的,并一直延续到现在。因为其公益性,国家便成为投资主体。新中国成立以后,水利建设项目往往由项目单位临时组建机构来进行,国家或者政府缺乏监督和管理,使得公共利益得不到保证。
在这种水利建设管理体制下,项目建设单位的职能不清,出现“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当前,我国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是以业主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三项制度为标准制度。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制约或者缺少自律,建设单位常常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将利益的天平向自己倾斜,擅自扩大建设规模,不断增大项目投资额度,使有限的建设资金得到浪费,水利项目建设难以顺利进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从管理体制的办法上寻找答案。一是理清职责,实行政企分离,避免交叉和重叠。政府部门的任务是宏观决策和加强监管,水利建设施工企业则从事具体的建设事务,各负其责,避免了职责不清。二是在制度设计方面进行严密科学地考虑,防止制度缺失,造成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可以说,我国当前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正是围绕这些方面进行,然而它各有利弊,其长处在于这种管理模式曾发挥了很大作用,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利大于弊。其弊端是投入、产出和分配的关系不明,当工程质量、投资和建设工期出现问题时,很难追究和明确责任。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二十年来,水利建设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其宗旨是:实行政企分离体制,明确产权关系,水利建设单位或者企业改制成为独立法人,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管理模式逐渐形成,并延续至今。项目法人责任制确立了投资方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由此推出业主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为标准制度。新制度的实施,顺应了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促进了水利基本建设的发展,为改革开放以来水利建设的超常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问题成因
水利工程建设中问题的出现既有制度上的缺乏,也有监管上的缺失,体现在具体的建设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招投标管理中的问题
招投标制度是我国不断完善,有利于工程建设的一项制度,它从第一道关口把住了工程建设中以权谋私、暗箱操作等问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工程在招投标中,让那些没有资质或低资质的单位代理招投标,这有悖于招投标的初衷,因此一些低资质或无资质设计、施工、监理队伍混了进来,参与工程建设,其后果可想而知。既然工程存在转包和违法分包,必然出现工程建设“层层扒皮”现象。在施工中,“你好、我好、大家好”,即使不按照设计施工,监理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大家都在一个屋檐下,“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都出自一家,大家都是一个家长。同时,项目法人责任制落实不到位也是一项重要原因。作为核心制度,项目法人责任制执行过程中偏差较大。在蔲ff导使こ探ㄉ柚校恍┫钅糠ㄈ俗榻ü讨胁还娣
免责声明:《浅谈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水利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水利在线联系(QQ:593295900),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击下面的打赏按钮,对本站进行打赏支持!
| 相关新闻
| 评论
评论 |
|
点击排行
本站原创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