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膨胀混凝土在立交地涵工程的应用

更新时间:2011-03-05 15:25:54 来源: 作者: 浏览:398次 评论:0

导读: 1、膨胀剂简述  混凝土外加剂是在拌制混凝土的过程中掺入,用以改善混凝土的某些性能的物质,而膨胀剂是在混凝土或砂浆中引起膨胀的外加剂,它依靠本身的化学反应或与水泥其它成分反应,在水化期产生一定的限制膨胀,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其主要种类有:硫铝酸钙..

 1、膨胀剂简述

  混凝土外加剂是在拌制混凝土的过程中掺入,用以改善混凝土的某些性能的物质,而膨胀剂是在混凝土或砂浆中引起膨胀的外加剂,它依靠本身的化学反应或与水泥其它成分反应,在水化期产生一定的限制膨胀,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其主要种类有:硫铝酸钙类、氧化钙类、氧化钙-硫铝酸钙类、氧化镁类。

  膨胀剂主要用于以下三方面:

  ①、补偿收缩混凝土(砂浆):其使用目的主要为减少混凝土(砂浆)干缩裂缝,提高抗裂性和抗渗性。适用范围主要为屋面防水、地下防水、基础后浇带(宽缝)及洞塞回填等。

  ②、填充用膨胀混凝土(砂浆):其使用目的主要为提高机械设备和构件的安装质量,加快安装速度。适用范围主要为机械设备的底座灌浆、地脚螺栓的固定、防水堵漏等。

  ③、自应力混凝土(砂浆):提高抗裂和抗渗性。仅用于常温下使用的自应力钢筋混凝土压力管。

  2、微膨胀混凝土在淮安工程中的应用

  2.1应用背景

  2.1.1工程概况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是扩大洪泽湖洪水出路、保证洪泽湖大堤安全的一项战略性骨干工程。该工程西起洪泽湖大堤的二河闸,东至黄海扁担港,全长163.5km。

  淮安枢纽立交地涵为目前亚洲最大的立交地涵,它位于入海水道与京杭运河交汇处,是入海水道的第二级枢纽。其作用是实现入海水道与京杭运河的立体交叉,维持京杭运河水路航运,同时满足入海水道泄洪及渠北运西地区排涝要求和连接淮扬公路交通。

  本工程混凝土总工程量约14万m3,其中地涵涵身约7.2万m3;钢筋制安总工程量约12000t,其中地涵涵身约8100t。

  2.1.2本工程混凝土施工的特点

  ①、高标准、高质量

  由于淮安立交地涵为目前亚洲最大的立交地涵,同时也是整个入海水道工程四个枢纽中规模最大、施工难度最高的一个枢纽,工程质量的优劣和施工进度的快慢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入海水道能否预期通水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因此建管局、监理单位及设计单位对本工程进度和质量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②、温控防裂难度大

  因本工程结构复杂且具有薄壁结构的特点,所以混凝土温控防裂是淮安立交地涵混凝土施工的主要难题之一。因此,确保立交地涵无裂缝,或无有害裂缝将成为施工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中之重的任务。

  ③、工期紧、施工强度高、资源配置强度大且不均衡

  地涵混凝土施工自2001年9月至2002年4月,历时8个月,考虑冬季施工,气候影响等各种因素,实际有效施工期约6个月。6个月内将完成混凝土浇筑约10万m3,混凝土浇筑月强度将达到1.8万m3/月。

  2.1.3设置后浇带防裂

  ①、“设置后浇带防裂”措施的确立

  地涵混凝土防裂是本工程的重点和难点,而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因素很多,有些机理目前也许还没有充分认识。因此,施工单位对混凝土防裂采取了综合治理的措施。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经过几次专家咨询并经多方论证,确定在地涵涵墩及挡水墙中部设置后浇带以减少结构物长度从而减少温度收缩达到混凝土防裂的目的,最终把“设置后浇带防裂”作为本工程重要的防裂措施与其它防裂措施共同承担本工程的防裂任务。

  ②、后浇带结构设置

  上涵首涵墩长度为23m,后浇带设在涵墩中部闸门槽部位,后浇带将上涵首涵墩分隔成两部分。上涵首边墩后浇带宽5450mm,中墩后浇带宽7251mm;后浇带底高程EL-6.0m,顶高程EL1.5m,高度为7.5m。

  下

免责声明:《微膨胀混凝土在立交地涵工程的应用》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水利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水利在线联系(QQ:593295900),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击下面的打赏按钮,对本站进行打赏支持!

| 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