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黄河水利的认识
更新时间:2017-05-17 11:49:06 来源: 作者: 浏览:280次 评论:0条
导读:对黄河水利的认识 摘要:水电作为一种新兴能源,只有通过引资、联合等手段,实现与下游产业的利益共同化,来规避行业垄断和市场垄断。随着我国进入WTO,黄河水利进一步改革发展,正如国内电力市场的地区垄断、行业垄断会逐渐降低,产业本身优势将逐步体现,纵向一..
对黄河水利的认识
摘要:水电作为一种新兴能源,只有通过引资、联合等手段,实现与下游产业的利益共同化,来规避行业垄断和市场垄断。随着我国进入WTO,黄河水利进一步改革发展,正如国内电力市场的地区垄断、行业垄断会逐渐降低,产业本身优势将逐步体现,纵向一体化经营战略将得以实施并为企业的进一步提供电力的支持,类似三门峡铝厂的无奈局面将不再出现。须知,不少人视黄河为“中国的忧患”,要想更好的利用黄河水,没有根本的治河对策是不行的。现在国家对黄河工程建设投资力度加大,为更好的利用河水做铺垫,但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得有完善的制度,接下来本文就以上三个方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WTO黄河水利改革发展工程建设与管理措施建议
1.引言
我国加入WTO将对各行业尤其服务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带来竞争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黄河水利企业也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冲击和影响。更深远的影响是在政府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思想等方面,加入WTO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的改革。水利部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之一,管理体制和机制也必然随着政府的整体改革而发生巨大变化。并且加快《黄河法》立法进程的需要将更加迫切。加入WTO,标准化问题特别是强制性条文部分也属于法律法规与WTO接轨中需要尽快解决的。水利部已经开展完成了《加入WTO后对我国水利标准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课题,包括中国与WTO主要成员国的标准化、水文水资源与水环境标准化、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标准化、水利技术装备与产品标准化四个方面。但黄河也有它的弊端,为更好的利用它,有关部门在“21世纪黄河防洪形势和对策”中,针对性地提出了系统的治黄方略。毕竟水利非同一般,得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十一五”期间,随着国家对黄河工程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增多,建设项目管理已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如何搞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抗洪强度,促进经济发展,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是摆在治黄干部职工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此我访问水利部有关领导来了解这方面的情况。
2. 概述
2.1黄河水利改革发展与WTO
我国加入WTO将对各行业尤其服务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带来竞争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黄河水利企业也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冲击和影响。更深远的影响是在政府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思想等方面,加入WTO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的改革。水利部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之一,管理体制和机制也必然随着政府的整体改革而发生巨大变化。从WTO的主要原则看,影响政府行为的主要有非歧视原则、自由和竞争原则、可预期性原则。随着加入WTO,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首当其冲,其改革将至少在三个方面加快步伐:第一,组织的公开;第二,决策的公开;第三,管理的公开。尽管这一改革压力对作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黄河水利并不直接,但是伴随着改革的深入,黄河水利也应结合自身实际,加快改革步伐,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治黄事业的发展。当然,市场经济仍然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的宏观调控,对作为国家基础产业的水利,作为流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的黄河水资源配置及黄河整体的治理开发,都需要更为有效和用力的宏观管理,但这种调控将越来越多的采用市场手段、法律手段。需要考虑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一是水资源政策。应加快有关水资源合理配置利用及水污染的防治要求,合理限制和调控高污染、高消耗企业进入我国市场。二是农田水利政策,加入WTO,农业将受到较大冲击,国家必须给予合理的扶持。因此,应当充分利用国际上将农业灌溉设施作为基础设施的有利条件,确立和稳固政府对农田水利扶持,并对相关运营单位给予适当的国家支持,从而降低农民的相对经营成本。三是标准化政策。对设计、咨询、科研等技术行业来说,开展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工作将显得尤为重要。四是合理的产业保护政策。如基础产业市场的准入控制,政府采购等。供水等产业涉及国计民生,需要合理的市场准入控制和产业保护。通过政府采购来保护国内产业则是国际上的通常做法,应当在WTO允许的框架内将这一政策用足。并且人才队伍的建设需要加大力度。世界更趋一体化的结果是人才择业机会的增多,从而导致对人才竞争的加剧。治黄人才队伍建设需要水利、经济、法律三个方面的知识,实现专业化、经营化、基础化。即以学术技术带头人为代表的高层次治黄专业人才队伍为核心,建设黄河治理开发专业科技人才队伍;以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为重点,将市场经济的理念和技术手段灌输到宏观管理和黄河水利经济发展中;以强化岗位技能为根本,培养大批从事治黄一线实际操作的基层队伍。
2.2治黄方略
1改造“黄土高原”,锐减入黄沙量
20世纪80年代中期,笔者认为:对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必须跳出传统框框,应该采用工程措施,如修筑控制性拦沙坝及必要的挡土墙工程,包括采取人工定向爆破及机械化推土等方法,使一座座高耸的峁峁梁梁填充沟壑。通过这些措施把经多年治理如今占黄土高原地区总面积已小于20%、而入黄河泥沙却占总入黄沙量80%左右的水土严重流失区,改造成一片片错落有致的相对平原。通过工程措施改变水土严重流失区的侵蚀地理环境,自然能遏制水土流失,入黄泥沙可减少70%以上。水土流失有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从最基本的流域单元进行整治,投资有限,见效迅速。根据现代的技术经济条件,是完全可行的。
2让“灾害水”刷黄输沙
黄河治理不仅要考虑防洪,而且还要考虑水资源问题。黄河下游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属长期性、区域性、资源性缺水,缓解黄河下游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措施是从外流域调水济黄。为此可利用黄河以南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从丹江口水库调水入黄,沿途与淮河流域的河流和集水区域平交,并与该流域的防洪体系相结合,形成“串联水库”,发挥供水和防洪的双重作用,在淮河、汉江流域的暴雨期,将淮河、汉江流域无法承受的洪量调入黄河,把黄河下游河道作为淮河及汉江上游各大支流洪水的入海通道,减轻淮河汉江的防洪压力。重要的调这种“灾害水”入黄,冲刷黄河下游河道,扩大河槽断面面积,提高过洪能力。小浪底水库还可借机集中排沙,利用大水输沙入海,相应恢复水库库容,加大水库调节能力,提高水库的综合利用效益。这一方案对改善黄河下游特别是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具有重要意义,浑水不断入海,海水养分大增,有利于生态平衡。大量泥沙填海造陆,不断扩大河口三角洲国土面积,使当地海上石油变为陆地开采,其意义颇为深远。
3在系统评述现代治黄方略基础上,把江、淮、河、海四流域作为一个系统考虑,针对“水少、沙多”这两点黄河难治的症结,确定治黄对策为:(1)采用现代工程措施,将中游水土严重流失区改造成错落有致的相对平原,以大大减少入海沙量;(2)从汉江、淮河上游调水入黄,冲沙减淤,解决黄河下游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河口地区生态环境。若如此,根治黄河将非梦幻。
2.3如何搞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1、落实好项目法人责任制
项目法人责任制是全面实行工程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的可靠保证,是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根本前提。如果项目法人责任制不落实,其他建设管理工作也将无法深入开展。落实好项目法人责任制,一是要认真贯彻执行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实行项目责任制的若干意见》,针对目前黄河水利建设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资体制,按照项目类别组建项目法人;二是要严格项目法人资质审查,明确项目法人,没有按照规定要求组建项目法人的不进行有关项目的各种审批工作;三是要严格项目法人单位的人员配备。
2、加大工程监理单位及监理工程师的管理力度
工程建设监理的目的是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科学性与公开性,强调市场之间的合同关系及监督、制约与协调的机能,以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但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如监理人员老化、素质低、机构不完善、项目法人对监理工作不重视等。为此,首先要继续加大对监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监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其次监理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监理工作属于服务行业,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摆正自己的位置,监理行为要控制在业主的授权范围内,要以合同为准则,坚持“合理、公平、公正”的原则。三要实行“小业主,大监理”,推行全方位监理。四要建议黄河水利部门尽快出台监理规范、建立大纲等示范文本,出台监理取费标准、监理招标投标管理规定等政策性文件,进一步规范监理市场,促进监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3、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大质量监督检查力度
要严格按照《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的要求,完善建设单位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使质量管理工作始终处于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的局面。加强质量监督工作,一方面是强化各级黄河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作用,各段验收必须有质量监督部门提出的质量鉴定意见,对出现的质量事故必须由质量监督部门参加处理,各级质量监督机构及人员不仅要监督检查工程质量,而且还要检查督促项目法人单位及监理、设计、施工单位的质量体系及运行状况,树立起质量监督部门在质量管理中的权威性。另一方面是加强项目检查,积极发挥社会舆论对质量监督的作用,要选择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水平高的专家,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执行稽查使命。同时要向全社会公布水利工程的质量举报电话,使群众发现的质量问题也能得到及时处理,确保黄河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经得起大洪水的考验。
3结论:综上所述黄河水利利国利民,黄河水利在进行体制改革的同时应意识到黄河的隐患,本文从几个方面谈论了自己的观点,最后都指明一个问题,政府部门应尽职尽责的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为国人更好的利用黄河水奠下基础。
免责声明:《对黄河水利的认识》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水利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水利在线联系(QQ:593295900),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击下面的打赏按钮,对本站进行打赏支持!
| 相关新闻
| 评论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