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变迁见证水利辉煌
更新时间:2014-06-29 18:16:37 来源: 作者: 浏览:1511次 评论:0条
导读:老家附近有着一条2000多年历史的河流,它就是老通扬运河。历史上河的两岸曾经是米粮之仓、盐税重地,古海陵城还被誉为“汉唐古郡、淮左名区”。但是自1194年黄河夺淮后,老通扬运河累淤累浚,河道沿线水旱灾害频繁。建日后,老通扬运河的几度变迁,见证着泰州水利发..
老家附近有着一条2000多年历史的河流,它就是老通扬运河。历史上河的两岸曾经是米粮之仓、盐税重地,古海陵城还被誉为“汉唐古郡、淮左名区”。但是自1194年黄河夺淮
后,老通扬运河累淤累浚,河道沿线水旱灾害频繁。建日后,老通扬运河的几度变迁,见证着泰州水利发展的辉煌。
1.艰苦卓绝的农田水利。建国之初,处于淮河尾间的老通扬运河来水逐渐减少,加之河道功能衰竭,上游淮水北渊,通南和里下河地区水源难以保障,Ⅸ域行洪排涝出路不畅,人民是“要水水不来,恨水水不走”。为了解决长期困扰泰州人民的水问题,党和政府提出了“引江济淮”战略决策。我出生后不久的1958年,一条与老通扬运河平行的河流——新通扬运河正式开挖,数万民工参加了劳动,泰州人民靠着“一副肩膀一双手,一把大锹一副担”,开始了大规模的水系调整、河网整治。1978年我参加工作时,人海战术的治河方式仍然没有改变,家乡人凭着一股“精气神”先后开挖了周山河、古马干河、巾干河、南十河等一批骨干河道。20世纪80年代,泥浆泵、挖泥船等设备才逐步投入到河道整治中。1996年,泰州引江河的开,泰州人民正式宣告了万千民工参加大型水利建设的历史结束,机械化施工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泰州两纵十二横的骨干水网初步形成,泰州沿江和担下河地区的水源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60年来,泰州人民在布好水系框架、解决水源问题的同时,还克服供电设施缺乏、机械设备简陋、农田基础贫瘠的困难,发扬愚公精神、大寨精神,全向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在里下河地实行“沤改旱”,在通南地区实行“旱改水”,实行“山水田林路,农林牧副渔”的综合治理,建成了20多万㎡的高产稳产农田。
2.科学发展的生态水利。1996年至2002年,我在姜堰主政。这一期间水利工作是我关注的重点之一,位于老通扬运河北侧的溱湖进入了我的视野。该湖因“昔多鹊飞集”又称鹊湖。历史上的溱湖水丰草茂,是珍稀动物麋鹿的乐园。为了保护好溱湖的生态环境,恢复湿地的昔日风貌,开发好溱湖旅游资源,姜堰市委、市政府将溱湖的建设列入地方发展的重
要内容。从2001年以来,姜堰倾全市之力,搬迁沿湖工厂、整治湖泊水环境、实施湖面扩容、湿地扩建、绿化美化等,历经8年将溱湖建成了全国第二家、江苏省首家国家级湿地公园,同时还被命名为国家4A级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如今的溱湖,湖水如歌,绿岛如诗,蒲草丰茂,野凫绕船,园内现有湿地野生植物153种,野生动物97种,湖荡面积由原先的1.93km扩展至3kmz,景区开放面积达到7kmz。科学的生态水利建设,不仅为姜堰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2002年我到泰州分管水利工作后,在总结溱湖开发经验的同时,进一步组织保护开发里下河地区的乌巾荡湿地、李巾水上森林、中堡大纵湖等生态资源,逐步打响水乡泰州的生态牌。
3.迅速崛起的城市水利。2001年“8·1”暴雨后,泰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及时启动城市水利建设。经过近9年的建设,泰州城区共投入近10亿元,实施了风凰河整治、稻河整治、五叉河闸站等60多项城市防洪工程,城市水系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老通扬运河、城河等为双环的“双水绕城”水系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城市防洪能力达到100年一遇标准,排涝能力达到20年一遇标准。目前,城市水利建设已经由满足单一的防洪排涝需求向综合的旅游、文化、生态等综合需求转变。其中老通扬运河城区段的开发就是上述转变的代表之一。为了着力再现泰州的盐税文化、外交文化、工业文明,将老通扬运河打造成古今文明交融、多元文化交汇的人文之河、生态之河,从2007年起,泰州市在老通扬河畔建造仿古船舫、古码头,树立汉阙,设置反应中日文化交流的景墙,再现唐代日本遣唐使团来泰的热闹场面;维护修复税碑亭、滕坝街等历史文物和街区,以展示泰州的盐税文化;在老通扬运河、城河沿线结合发展旅游业服务业,合理布设滨水文化休闲娱乐场所,再现当年吃汤面、拌千丝、坐茶馆、进澡堂、听说书、看演戏的生活场景。同时在老通扬运河边规划建设工业博物馆,展示泰州的工业文明。目前,老通扬运河一期T程已经结束,老通扬运河边的生态调水泵站正在建设,不久的将来一座文昌水秀、生态祥和的水城将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60年值得回忆和赞美的还很多。让我们共同祝福祖国、祝福水利、祝福老通扬运河,这条古老而年轻的河。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大河一定会
带来更多流金淌银的神话,大河沿线的人民一定会“把泰州建设得更美好!”(胡锦涛总书记语)
免责声明:《大河变迁见证水利辉煌》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水利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水利在线联系(QQ:593295900),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击下面的打赏按钮,对本站进行打赏支持!
| 相关新闻
| 评论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