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水利措施技术要点
更新时间:2014-06-29 18:15:25 来源: 作者: 浏览:1316次 评论:0条
导读:设在农业综合开发中的作用 湖南省邵阳县现有人口98万,总耕地7O.24万亩,人多地少、人增地减,人均耕地不足0.8亩,1988年以前粮食产量一直处于徘徊状态,成为本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农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制约因素。该县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发展农业主要靠不断提..
设在农业综合开发中的作用
湖南省邵阳县现有人口98万,总耕地7O.24万亩,人多地少、人增地减,人均耕地不足0.8亩,1988年以前粮食产量一直处于徘徊状态,成为本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农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制约因素。该县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发展农业主要靠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最大的希望在于改造中低产田。该县中低产田改造任务也很大。全县目前有中低产田28.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0%。中低产田在水利上的显著特点是:排涝能力小,抗旱能力差,地下水位高,田间工程不完善。由此可见,改造中低产田关键在于治水。因为只有具备洪能挡,涝能排,渍能治,旱能灌的前提条件之后,各种农业措施才能发挥作用。“水利搭台,农业唱戏”,“农业开发,水利先行”形象地体现出农综开发与水利的关系。结合邵阳县的农综开发工作,水利建设应在灌溉、排涝,降渍、田间工程、建筑物配套五个方面下功夫,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二.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建设内容
(一)灌溉。根据灌排渠系设计规范的规定,缺水地区的灌溉设计保证率,以早作物为主时采用50%~75%,以水稻为主时采用70%~80%;丰水地区以旱作物为主时采用75%~85%,以水稻为主是采用80%~95%。
(二)除涝。除涝标准根据经济效益分析确定,一般采用5至l0年一遇1目暴雨2日排完或2日暴雨3日排完,耐淹作物也可采用3日暴雨4至5日排完。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和吨粮田,排涝标准可以适当提高,达到日雨量200mm~250mm不受涝。
(三)降渍。渍害是由土壤含水量大引起的,土壤含水量与地下水埋深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防治渍害关键在于控制地下水水位。科学试验表明,作物适宜地下水埋深应不小于根系密集层深度与毛管水饱和区高度之和。地上水埋深应在根系密集层与毛管水饱和区之间保留安全带,安全带厚度一般为30cm~60cm。农田渍害的防治,不仅要控制地下水埋深,而且要降得及时,要求做到雨止田间无积水,雨后1天~2天内地下水位降到田面上0.3m~0.5m,3天~5天内降到地面下0.8m~1.Om,7天降到1.Om以下。
(四)田间工程。即田间沟系健全,
达到墒墒相通,墒通沟,沟通渠,有利于加快排除田间地表水,减少入渗水,及时排除农作物耕作层的渍水,控制土壤适宜水分,灌溉渠沟配套,输水通畅,控制自如,消灭串灌漫灌,田面平整,田块方整,扩大田块,修路筑埂,有利于保水、保土、保肥,方便衣事活动和农机具田间作业。平田整地以水稻寸水棵棵到为技术要求进行,旱作物符合沟灌和畦灌的技术要求。田间进水洞按8小时满足泡田要求选择,排涝洞按面上排涝模数的3倍计算进行。
(五)建筑物配套。即按照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水利规划配置,达到布局合理,疏密恰当,经济适用,枢纽建筑物实行总体布置、统筹考虑,尽可能将挡、排、灌、降、交通等多种功能集于一体,做到一物多用,综合利用。推行装配式建筑,采用轻型结构,定型设计,集中生产,预制装配,保证质量,节省投资,以加快配套步伐。各类配套建筑物的设计标准必须与土方工程、控制规模和工程所在位置等级相适应。一般农田间建筑物的配套率达到60%以上,主要建筑物力争配齐。对于吨粮田,田间工程配套率达到90%以上,中沟以上基本配齐。
三、不同区域的建设措施
(一)平原区。平原区素有“洪水走廊”之称,洪灾频繁,极易发生涝渍灾害。此类区域水利治理以发展灌溉为主,洪涝旱兼治,并按“深、网、平、分”的要求,开挖深沟,形成网络,梯级控制,平田整地,兴建泵站,发展井灌,井渠结合,保持水土资源平衡。同时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内涵挖潜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二)地势低洼处。主要治理措施是“高筑堤、双配套、深挖沟、机排灌”,逐步实现“四分开,三控制”。即:内外分开,灌排分开,高低分开,水旱分开;控制库塘水位,控制地下水位,控制土壤含水量,达到排得快,降得下,灌得好。积极发展地下排水,实行明暗结合,有效控制土壤水分,促进农业高产稳产。
(三)水土流失严重区。首先要平田整地,消灭龟背田;其次要搞好水土保持,采取“粘包坡、倒流水、截水沟、簸箕口、栽草皮、植树木”等防治措施。水沟宜用混凝土地衬砌防渗渠道,以减少输水损失,防止渠道淤浅、冲刷和坍塌,保证输水安全。
(四)丘陵山区。主要治理措施为“蓄、引、提、调”,修建库塘,环山开沟,长藤结瓜,梯级截水,层层拦蓄。为解决水源不足和长时间干旱的问题,开挖延伸引水渠道,扎根江河与中型水库,兴建高扬程抽水站,提水上山,调余补缺。推广水平梯田,开好冲心沟,坡面排水沟,梯田坎下沟。植树种草,封山育林,强化水土保持。并调整产业结构,将不宜
种粮的坡耕地返林还果或种烤烟、药材等经济作物。
四.沟渠、路的布置形式与规格
(一)灌排降系统组合形式
1.明灌、明排、明降。采用明渠、明沟达到灌、排、降目的,是邵阳县当前田间工程的主要形式。
2.暗灌、明排、明降。排、降仍然采用明沟,灌溉采用地下输水管道,管道上部为机耕路或人行路,省水、省地、便于耕作。
3.暗灌、暗降、明排。在地下水位高、土壤粘重的地区,一般沟深、沟距条件下,治渍效果差,但加密、加深排沟,并用明排、暗降措施有效。
(二)沟、渠、路的布置形式灌排沟渠和生产路要按当地地形、土质及生产要求协调统一布置,布置形式有单非式和双非式。
1.单非式:适用于倾斜坡地、沟距较小的地区,沟渠相邻,向一侧排灌。有沟一渠一路、沟一路一渠、路一沟一渠三种不同的形式,应因地制宜造取。
2.双非式:多用于地势平坦,沟渠相间排列,沟渠间距为lOOm。由于沟距较大,应增加一级毛沟,灌排两用。沟、渠、路的布置形式有一路两沟(渠)、一沟(渠)两路、一渠(沟)一路。一渠一路占地较少,配套经费较低。
五、不同区域的治理方式
(一)平原区
1.全部双非布局,一般每700公顷分为6组,沟渠相间,中沟间距1lOOm左右,长度2000m左右,小沟长度550m,小沟农渠相间,沟间距200m,每条小沟(农渠)控制l2公顷;每座电灌站控制100公顷左右,每站装机约30kw(0.4m/S~0.5m/S)。中沟、斗渠在一侧布置支路,除大沟有交通干线外,两大沟之间布置一条中心交通路,田间生产路沿农渠布置,农机一侧由路直接下田,另一侧由农渠生产桥下田,生产桥每公顷一座。
2.全部单非布局:适用于坡度较大的平原坡地,每700公顷以中沟分隔成五框,每框中沟间距600m~650m,长度2000m左右,电灌站建在大沟上,每站控制7O公顷,小沟间距lOOm~200m。
(二)地势低洼区
根据面积大小形状,布置十字形中心沟或双十字中心沟,中心沟与外沟连接外用圩口闸封闭,按交通要求布置1~2座套闸。大圩在中心沟布置高低分开的节制闸,达到主水高排,低水低排。机电站要尽可能与圩口闸结合,闸站合一。灌溉动力每公顷控制O.3kw,排涝
站控制0.6kw。灌溉站根据具体条件和习惯,采用固定站或流动机船,用固定站时每座控制70公顷,两级渠道下田。其田间工程为双非布置,农渠和小沟相间排列,沟距和渠距各为200m左右,控制面积l3.3公顷。小沟应能使农机通行。田间路沿灌渠布置,农机一侧由路直接下田,另一侧通过生产桥下田。
(三)水土流失严重区田间工程有三种布置形式。第一种为农渠小沟相间排列,沟、渠相距lOOm,在小沟、农渠之间布置一条竖向毛沟,垂直农渠的方向每隔50m布置横向毛沟,为灌排结合半临时沟,横向毛沟将田块分成0.25公顷一块,每四块田布置一个排水洞、个灌溉洞。第二种为直接由农渠进水,田块为长条形,每个进排水洞控制两块田,隔水沟深1.5m,辅助小沟密度不足。第三种为中沟、斗渠相间排列,因中沟间距大,故加密小沟,农渠、小沟相距50m,横向毛沟相距50m,分为方格田块。
(四)丘陵山区丘陵山区地形复杂,必须因地制宜,按岗、旁、冲具体情况规划沟、渠、路、田块布局。冲心田长80m~lOOm,宽20m,垂直或平行于冲心沟布置;冲心沟逐级控制,级差2m左右,拦上水灌下田。农渠采用灌排结合,旁田改坡耕地为水平梯田,梯田开坎下沟,排涝截渗,引水灌田,梯田短边l5m~20m,级差在2m以下。在岗旁交界、冲交界开撇洪沟。岗田灌溉补水沿分水岭布置,旁田、冲田利用撇洪沟补水,选用来水面积大、又
有利于放水的旁田挖大塘蓄水。丘陵区沟渠一般灌排结合。对于一面坡地形,小沟可垂直于等高线布置,双向灌排。
免责声明:《农业综合开发水利措施技术要点》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水利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水利在线联系(QQ:593295900),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击下面的打赏按钮,对本站进行打赏支持!
| 相关新闻
| 评论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