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宁夏标准化堤防模式实践与探索(薛塞光)
更新时间:2014-06-29 18:15:06 来源: 作者: 浏览:1289次 评论:0条
导读: 黄河是宁夏赖以生存、发展、兴旺的自然基础,自古就有“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美誉。2008年以来,宁夏各级政府围绕黄河安澜、区域跨越式发展和沿黄城市带交通、土地利用和生态景观等方面综合利用,实施了黄河宁夏标准化堤防建设,探讨了化解洪、凌灾害对区域发展的制约..
一、黄河宁夏段概况
1.经济社会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更是宁夏的生命河。位于黄河流域上游的宁夏,东西宽45~250 km,南北长约465 km,总面积5.18 万km2,辖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固原等5 个地级市,灵武、青铜峡等2 个县级市以及14个县和8 个县级辖区,全区人口631 万人。多年来,宁夏兴黄之利,先后修建了秦、汉、唐徕、惠农等渠道和青铜峡、沙坡头水利枢纽,依赖黄河分配的40 亿m3 水量,引黄灌区已经成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华地带,2010年全自治区GDP 为1 650 亿元。
2.河道与河势
黄河宁夏段长397 km,多年平均流量1 005 m3/s,年径流量331 亿m3,年输沙量1.37 亿t。该段河道宽窄相间,滩槽高差1~5 m,主流摆动强烈,河势变化大,具游荡、分汊型河道特点。河道主槽宽200~1 330 m、河宽0.2 ~3.5 km,比降0.16‰~0.73‰。1981 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6 040 m3/s,目前卫青河段冲淤基本平衡,青石河段年均淤积约0.106 亿t,年淤积厚1.6 cm。
3.灾害与堤防
宁夏河道河势不能有效控制,洪、凌灾害造成塌岸频繁,近20 年,沿河已塌毁土地35 万亩(2.33 万hm2)、堤防131 km、渠沟230 km、水利设施1 830 处,直接威胁10 多万人口安全。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 500 多万元,一些年份超过1.0 亿元。
宁夏堤防为土堤,是在历次洪凌灾害过程中抢险填筑而成,堤高1~4 m,堤顶宽3~6 m。特别是经过1964 年、1981 年和1992 年大洪水后的加高、加培和补充,才形成了长448 km(其中左岸282 km、右岸166 km)的堤防雏形。1998 年以来又对黄河部分堤防实施了裁弯取直和汊河封堵、护滩保堤等工程。
4.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黄河宁夏段治理欠账多,堤防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堤线不合理,工程体系不完整,防洪除险能力低;建设标准低,质量不达标,病险隐患多;工程维护不及时,堤防功能下降快。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宁夏沿黄城市带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和完善黄河宁夏堤防体系建设与管理。
二、沿黄城市带发展构架与特征
1.城市带经济社会框架与需求
宁夏沿黄城市带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构架:以银川市为中心,以石嘴山、吴忠、中卫等3 个地级市为主干,以中宁县、青铜峡市、灵武市、永宁县、贺兰县、平罗县城和若干个建制镇以及宁东能源基地为基础,区域面积2.87 万km2,构成“银川—吴忠”核心城市区域,石嘴山北翼和中卫南翼城镇组团,沿黄城市带各县级市区和县城为多点的架构。规划城市带具有经济、社会、文化、居住、生活、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综合发展需求。
2.城市带地域黄河文化特征
宁夏沿黄城市带还有十分丰富的地域文化。具体表现:①以回族优秀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②以“两山一河”为代表的大漠黄河生态文化,③古人类遗址和古生物化石文化,④西夏遗存文化,⑤民风民俗文化,⑥红色经典文化,⑦丝绸之路文化。其中最能体现宁夏沿黄地区自然与人文特色的地域文化可以归纳为:西夏文化、绿洲文化、回族文化。
3.城市带发展对黄河治理依存
宁夏沿黄城市带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确定的“呼、包、银”经济圈重要组成部分,将承载新世纪区域工业化、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火车头”的重任,代表和掌控宁夏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景。加快实施沿黄城市带发展战略,符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资源优化配置、集约利用以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方向,也符合宁夏的实际和群众意愿。随着沿黄城市带发展,黄河保护区内的人口、经济总量将大幅度提高,潜在的洪、凌灾损失也会剧增,沿黄受益区域对黄河防洪保安必然会提出更高要求。因而,加快黄河宁夏段堤防建设与河道治理十分必要和紧迫。
三、宁夏标准化堤防设计模式
1.标准化堤防含义
“宁夏标准化堤防”是以保障河段防洪防凌安全为核心、综合利用黄河资源为统领、基础设施联建共享为手段的“一堤六线”,即标准化堤防功能是“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经济命脉线、生态景观线、特色城市线、黄河文化展示线”,具体抓手是堤防、交通、生态绿化和沿堤土地整理等工程建设。
2.堤防工程设计
①设计范围。标准化堤防选在黄河宁夏段洪、凌形势严峻的267 km平原河段上,该堤线总长402 km,其中,左岸269 km,右岸133 km。按照区域划分,卫宁河段长144 km,其中左岸78 km,右岸66 km;青石河段长258km,其中左岸191 km,右岸67 km。按照堤线划分,利用原有堤防加固207km,裁弯取直新建堤防195 km。
②设计标准。银川市区和吴忠城区河段防洪标准为50 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6 050 m3/s。其余河段防洪标准为20 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5 620 m3/s。控导工程治理流量:卫宁河段2 500 m3/s,青石河段2 200 m3/s。
③工程设计。宁夏黄河两岸堤距,青铜峡以上为0.2~1.5 km、以下为2~3.5 km,设计中对其没有作大的变动;考虑到泥沙淤积影响,堤顶高程为20 年一遇洪水水位加1.6~1.8 m超高,50 年一遇洪水水位加1.7 ~1.9 m超高,堤身平均高3.4 m,内外边坡1∶2;考虑到公共交通要求,设计堤顶宽,卫宁河段为14~19 m,青石河段为26.5 m,个别城市段为34.2 m。标准化堤防动用土石方量4 500 万m3,投资8.60 亿元。
3.其他工程设计
①堤顶交通工程。参照一级公路标准,堤顶道路设计车速80 km/h,为双向六车道或双向四车道,卫宁河段路面宽12~17 m,青石河段路面宽24.5 m,路面结构层厚0.54 m。堤顶道路和引道的沥青路面总长508 km、跨沟公路桥梁40 座,投资19.40 亿元。
②堤旁生态绿化工程。按照“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水则水”的原则,在堤防附近,利用现有河道湿地、滩涂、湖泊资源,进行堤防防护林、滨河大道绿化和湿地建设,防护林带宽40~80 m,植树约907 万株,治理河道湿地6 万亩(0.4 万hm2),建设重要景点绿化8 处,形成沿黄河402 km的生态绿色景观长廊,投资1.94 亿元。
③沿堤土地整理工程。主要包括:修建穿堤小型灌排建筑物,恢复沿堤渠沟和田间灌排设施及农村生产路,同时改造中低产田,扶持产业结构调整,投资0.75 亿元。
四、堤防建设与管理模式
1.建设模式
2008 年宁夏全面启动标准化堤防建设以来,宁夏有关部门和沿黄城市各级政府,针对工程战线长、投资规模大、施工期受限、配合协调量大等特点,创新建设思路,提出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拼盘项目、整合资金、示范带动、分级实施、多方监督”的宁夏标准化堤防建设模式。
(1)创新思路,统筹兼顾
黄河宁夏标准化堤防建设以防洪工程建设为主体,将堤防与沿黄城市带发展、交通设施建设、水土资源开发、生态资源利用、旅游和黄河文化资源开发统筹部署,按照“一堤六线”统一规划,加强了政府对河流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
(2)加强领导,综合规划
自治区政府成立了以主管副主席为组长的堤防建设领导小组,批准了《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规划》《黄河标准化堤防工程建设方案》《黄河标准化堤防工程滨河大道建设方案》《黄河标准化堤防项目管理办法》《沿黄城市带总体规划》。有关县市还实行工程建设与农村养老保险、城市低保政策相结合,为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3)责任落实,部门联动
①宁夏水利厅负责标准化堤防总体规划,指导市县编制堤防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初步设计;②宁夏发改委负责批准标准化堤防规划、可行性研究;③财政厅负责制定“以奖代补”机制,筹集落实资金;④交通厅、国土资源厅、林业局,负责指导和审批市县堤防建设相关专业设计;⑤住建厅、旅游局、文化厅结合标准化堤防,负责编制沿黄城市、村镇规划、旅游和黄河文化开发方案;⑥各市县政府是辖区内堤防建设主体,负责组建项目法人、征地拆迁、工程进度、质量控制;⑦审计厅负责项目建设的审计监督,保证各类资金合理使用。同时自治区政府还将堤防建设纳入上述各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进一步强化了组织监督。
(4)创新机制,资金支持
堤防建设中实行了“整合项目、拼盘资金、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投资机制。市县政府是堤防投入主体,负责资金筹措;财政厅负责安排政府预算内专项资金,同时为各市县争取银行信贷提供支持,提供自治区财政信用平台;水利厅结合黄河宁夏段治理工程补助资金;交通厅承担堤防路面、桥梁工程资金;国土资源厅负责国土整理项目资金;林业局负责防护林补助资金。同时,自治区政府鼓励各市县结合沿河土地和生态景观资源开发,通过开发权转让、招商等方式吸引企业或个人投资工程建设,拓宽工程建设资金渠道。
(5)示范带动,积累经验
2007 年宁夏水利厅克服认识不足、资金短缺、协调难度大等困难,首先在黄河“银灵吴青”段44 km实施了标准化堤防示范工程,为后来全面启动标准化堤防建设、打造黄河金岸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6)领导重视,媒体宣传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工程建设,及时召开会议听取工程汇报,研究解决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主要领导亲临现场,视察指导工程建设。新闻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广泛宣传,增强社会各界对标准化的认识。
2.运行管理模式
(1)地方政府
各县政府为辖区段标准化堤防运行管理责任主体,负责建立工程运行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责任,落实人员和维修养护经费。
(2)水行政主管部门
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堤防防洪管理,以及堤防防护工程的维修养护和河道管理相关工作,保证防洪安全。
(3)交通运输部门
地方交通运输部门负责道路交通管理,以及道路、交通桥梁养护管理,保证道路完好和交通安全、畅通。
(4)林业部门
地方林业部门负责工程沿线生态景观绿化林木、护堤林木管理维护工作,保证林带规模及其设计功能的稳定发挥。
自治区水利、交通、林业等部门归口负责工程运行管理相关工作的监督指导,并结合相关项目建设支持各县完善工程有关设施,做好工程更新改造。
五、结语
①依托沿黄城市带发展需求,利用黄河宁夏段自然与人文资源,构建起“一堤六线”标准化堤防,既是保护母亲河生命安全的工程,又是建设沿黄城市带的先导工程和打造“黄河金岸”的主轴工程,将极大地改变宁夏黄河两岸的产业格局、交通格局、城市格局和开发格局,对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宁夏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②宁夏标准化堤防在工程规划中突出围绕黄河治理保护、基础设施联建共享、资源综合利用的观念,在建设中突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拼盘项目、示范带动、分级实施、多方监督的体制机制,在弘扬回汉团结风貌上突出全体参建人员同心协力,形成上下步调一致、相互配合的良好氛围,在工程综合效益体现上赢得广大群众的欢迎,堤岸农田不再塌失,灌排体系更加完善,交通四通八达,环境令人心旷神怡,群众安居乐业。
③2010 年7 月7 日黄河宁夏标准化堤防全线通车。在不到3 年时间里,宁夏集全区之智,举全区之力,动用土方4 500 万m3,投入30.69 亿元,完成了402 km标准化堤防建设,7.0万亩生态绿化,6.0 万亩(0.4 万hm2)湿地建设,8 000 万株乔灌树栽植,创造了宁夏治黄史上的奇迹。
④黄河宁夏标准化堤防工程建成后,面临必须加快黄河险工、护岸等河道整治工程建设的急迫需求,应进一步控制河势变化,防止对标准化堤防的影响。标准化堤防工程涉及水利、交通、林业和国土等部门,对其后期运行管理模式是一种创新探索,需要相关方面以“黄河金岸”大局为重,继续配合,使标准化堤防工程持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河宁夏段近期防洪可行性研究[R].2009.
[2] 宁夏沿黄城市带发展规划总报告[R].2009.
[3] 宁夏标准化堤防总体规划[S].2007.
作者简介:薛塞光,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免责声明:《黄河宁夏标准化堤防模式实践与探索(薛塞光)》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水利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水利在线联系(QQ:593295900),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击下面的打赏按钮,对本站进行打赏支持!
| 相关新闻
| 评论
评论 |
|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