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
更新时间:2014-06-29 18:02:41 来源: 作者: 浏览:1092次 评论:0条
导读: 1 中继间的顶力 为了留有足够的顶力储备,当顶进的过程中顶力达到中继间顶力的50%时就需要下中继间。 中继间油缸的活塞杆直径d =140mm,中继间压力等级为Pmax=31.5MPa。 中继间顶力 F中=n×Pmax×A (1) =24×31.5×106×π×(0.14/2)2 =11632..
1 中继间的顶力
为了留有足够的顶力储备,当顶进的过程中顶力达到中继间顶力的50%时就需要下中继间。
中继间油缸的活塞杆直径d =140mm,中继间压力等级为Pmax=31.5MPa。
中继间顶力
F中=n×Pmax×A (1)
=24×31.5×106×π×(0.14/2)2
=11632kN
2 顶力计算
在普通泥水平衡顶管施工中,顶力计算:
F =Fo+πBcτa L (2)
式中:F——总顶力(kN);
Fo——初始顶力(kN);
Bc——管外径(m);
τa——管子与土之间的剪切摩阻力(kPa);
L——推进长度(m)
初始顶力
Fo=(Pe+Pw+ΔP)πBc2/4 (3)
式中:Pe——挖掘面前土压力(根据土质情况计算,现阶段管道的埋深一般不会超过20m,考虑排泥不畅等原因,取Pe=200kPa);
Pw——地下水的压力(kPa);
ΔP——附加压力(一般为20kPa);
(4)
式中:——管与土之间的粘着力(kPa);
——管与土的摩擦系数()
(5)
式中:W——每米管子的重力(kN/m);
t——管壁厚度(m)
将式(15)、(14)代入(12)经变换位置后得
(6)
式中:q——管子顶上的垂直均布荷载(kPa);
a——管子法向土压力取值范围,可参见表
q = We + P (7)
式中:We——管顶上方的土的垂直荷载(kPa);
P——地面的动荷载(kPa)(现阶段顶管施工的埋深较深,地面的动荷载可以忽略,即取p=0)
(8)
r——土的容重
c——土的内聚力(kPa);
Be——管顶土的扰动宽度(m)
Ce——土的太沙基荷载系数(土的有效高度)
(9)
式中:K——土的太沙基侧向土压力系数(K=1); μ——土的摩擦系数( μ=tgφ)
(10)
式中:Bt——挖掘的直径(m); Bt=Bc + 0.1
在一般的泥水平衡顶管所适应的土质中,根据经验a与C′的取值可参见下表。
3 中继间在顶进管道中的分布
为了留有足够的顶力储备,当顶力达到中继间最大顶力的一半的时候就要放中继间。
F=0.5F中 (11)
由式(1)、式(6)和式(11)可得出放第一个中继间距离L1。
第一个中继间工作后,主顶的顶力就只有第一个中继间后面管道的摩阻力。
即 (12)
F’=0.5F中 (13)
由式(12)和式(13)可得第二个中继间和往后的中继间的位置L2。
4 工程实例计算分析
某工程砂性土根据标惯资料N平均值为7,依据《工程地质手册》标贯值查得砂性土的内摩擦角为29°。砂性土的容重18kN/m3,土的内聚力为11kPa,土与管子的粘着力C’=0,覆土深度为5.5m,地下水位为5m;管外径2400mm,壁厚20mm,每米管子的重力35.06kN/m,取a=1.0。计算无须考虑地面的动荷载。
Bt=Bc+0.1=2.4+0.1=2.5m
q=40.93kPa
Fo=(Pe+Pw+ΔP)πBc2 /4
=(200+50+20)×3.14×2.42/4=1220.832kN
=1220.832+38.65L1kN
F=0.5F中
即1220.832+38.65L1=0.5×11632
得第一个中继间的距离是
L1=119m
由式(12)和(13)得第二个中继间以后的间距为
L2=150m
施工过程中如果采用注浆减摩,顶力会相应变小,而中继间的间隔也可以相应增加。
参考文献
1.余彬泉 陈传灿 顶管施工技术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8.8
2.朱林海 安关峰 顶管顶力计算公式辨析
免责声明:《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水利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水利在线联系(QQ:593295900),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击下面的打赏按钮,对本站进行打赏支持!
| 相关新闻
| 评论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