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点分析与控制的方法与原则
更新时间:2014-06-29 17:51:43 来源: 作者: 浏览:703次 评论:0条
导读: 〔摘 要〕 从危险点分析与危险点控制的概念出发,概述了危险点的产生及其特点,并通过分析,阐述了捕捉及控制危险点的方法,提出了危险点控制的基本原则及一般步骤,并梳理了危险点控制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危险点;分析;控制 危险点分析..
〔摘 要〕 从危险点分析与危险点控制的概念出发,概述了危险点的产生及其特点,并通过分析,阐述了捕捉及控制危险点的方法,提出了危险点控制的基本原则及一般步骤,并梳理了危险点控制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危险点;分析;控制
危险点分析与危险点控制的完整表述是“工作前危险点、危险源的分析与工作中危险点、危险源的控制”。危险点是指在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部位、场所、工器具或行为等;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组合之根源或状态。实践证明,不在工作前认真地进行危险点分析,不充分认识危险点和危险源之所在,不在工作中采取隔离、警示、个人防护等防范措施,就不能达到超前控制和预防事故的目的。因此要实现安全生产,就必须认真做好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
1 危险点的分类及特点
1.1 危险点的分类
危险点一般可分成静态和动态两大类。
(1) 静态危险点。作业环境和设备系统方面存在的危险点多属静态危险点。这类危险点大多是由于设计不完善或制造和安装检修质量不良造成的,比较明显直观,不整改无法消除,并对施工作业产生长期影响。如工作场所照明不足,楼梯、平台防护装置不完善,SF6开关室或有毒有害物质工作间通风不符合要求,高压电气设备安全距离不够等。
(2) 动态危险点。行为方面的危险点多属动态危险点。这类危险点一般不够明显,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外部条件的变化才出现。如在施工中需要改变安全措施,致使工作人员短时间失去防护;在倒闸操作中突然改变了原系统的运行方式,导致无法再按原顺序继续操作;在工作中出现工作人员身体不适或由于种种原因情绪不佳、注意力不集中,已不适合当前工作;预防性试验或定期检验中发现的对人身或设备安全可能造成危害的问题等。
1.2 危险点的特点
(1) 危险点具有客观存在性。生产过程中的危险点是客观存在的,一旦条件具备,它就会由潜在危险变为现实——引发事故。如果在工作中采取回避态度和侥幸心理,对潜在的危险点视而不见,其结果必然是导致事故的发生。
(2) 危险点具有潜在性。潜在性,一是指存在于即将开展的作业过程中,不容易被人们意识到或能够及时发觉;二是指存在于作业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即使暴露出来,但不一定立即转化为现实的危害。
(3) 危险点的复杂性。危险点的复杂性是由作业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决定的。尽管作业任务相同,但由于作业人员、作业地点、使用的工具以至所采取的作业方式不同,可能存在的危险点也会不同;而相同的危险点也可能存在于不同的作业过程中,所以治理危险点的工作不可能一劳永逸。
(4) 危险点具有可知、可控制性。工作中存在的危险点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它常隐藏在作业环境、机器设备或作业人员的行为之中,但其具有可知、可控制性。思想上高度重视,采取得力可靠的措施,危险点就能预先得到识别并加以控制。
2 危险点的分析捕捉
(1) 从作业环境方面捕捉危险点。例如:在同杆双回或交叉跨越的线路上工作前,应先考虑邻近带电部分的安全距离是否足够,防止感应电压的措施是否落实;在进入SF6开关室内工作前,应先考虑开关设备有无泄漏和通风情况是否良好;在防火重点部位或场所进行动火工作前,检查消防设施是否完善;在高处工作前检查梯子、平台的防护设备是否齐全,平台允许荷重能否满足施工要求等。
(2) 从设备系统和工器具方面捕捉危险点。例如:在进行验电前,应先检查所使用的验电器的电压等级是否对应,是否经试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验电器的自检是否正常;在进行起重工作前,检查起重工器具是否经过定期检验合格;在易燃物质或有毒有害物质可能泄漏的场所工作前,检查这些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是否超标;在施工现场接临时电源前,检查配电箱有无漏电,漏电保护装置和接地系统是否良好等。
(3) 从作业中捕捉危险点。作业危险点会随生产实践活动而生成、随生产实践活动结束而结束。例如:在开工前了解工作人员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是否适合当前的工作,分析设备系统是否有可能失去保护或工作人员防护措施可能出现问题等。
3 危险点的控制方法
3.1 静态危险点的控制方法和防护措施
3.1.1 控制方法
一般静态危险点是固有的、长期存在的,不采取彻底的更改措施是无法消除的。由于这些危险点对作业人员的威胁是永久性的,所以必须尽最大努力予以避免和控制,并同时兼顾现实可能性和经济性,具体的措施有:
(1) 避免产生危险点。对基建、改造工程,要从设计、选型、制造、安装、验收各个环节严格把关,采用各种技术手段从根本上避免危险点的产生。对于已经存在的危险点应结合大修进行技术改造,彻底消除。如有的老旧变电设备,安全距离不合格、防误闭锁装置不完善,必须进行改造、更换设备、加装微机防误装置等来消除危险点。
(2) 隔离危险点。对一些无法消除的危险点,可设置现场警告牌、加装围栏或隔离档板,从空间上将危险点隔离开来。如在10 kV开关柜上面加装隔离挡板,防止工作人员作业时误碰带电母线等。
(3) 采取安全措施暂时消除危险点。对于一些从技术上难以改造或从经济上考虑不值得改造的危险点,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加以防范。如线路停电作业,对同杆架设和交叉跨越的带电线路,可采取停电的措施或其他防止触电的可靠措施等。
3.1.2 防护措施
(1) 强化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对于无法隔离的危险点,可从加强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着手加以解决。如在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的场所工作时,除了增加必要的通风设施外,工作人员都应戴防毒面具和呼吸器;对登高作业需要从无护栏的钢直梯攀登时,要求工作人员使用安全带等。
(2) 采取补充安全措施。对于一些短时间尚未改造和消除的危险点,在开工前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靠的安全措施。如施工现场照明不足,应加装临时照明设施;通风不良,应增加临时通风设施;施工电源没有漏电保护,可采用带有漏电保护器的接线盘等。
3.2 动态危险点的控制方法
动态危险点往往带有隐蔽性和随机性,是随着时间推移或外部条件变化才出现的,一般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加以控制。
(1) 合理安排工作人员。防止由于人员分配不当,在施工中产生危险点。如技术比较复杂或难度较大的工作必须由能胜任的人员担任;对出现过习惯性违章的人员应加强监护;对有危险的工作,除了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外,还必须由有经验的职工带领和监护,严禁临时工参与此类工作;对体质不适或精神状态不佳的人员,适当安排从事比较简单的工作或暂停其工作等。
(2) 防止误动设备或接触带电设备。根据施工需要,调整或改变设备系统的运行方式,防止因工作人员靠近或接触运行设备,造成误动设备或触电事故。对无法改变运行方式的设备,应采取严密的封闭措施,使工作人员无法靠近或接触运行设备。如在开关室过道上更换照明灯时,应考虑万一人在梯子上站立不稳而倒在带电母线上的后果,必要时应将相关母线停运;有些二次系统上的工作,如校验或更换保护装置,需要倒换或停用CT、PT或直流电源,必须考虑对其他运行设备(如母线保护等)的影响,若可能造成误动或拒动,必须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加以防止。
(3) 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强化安全措施。对在施工或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工作人员行为不当的危险点必须从强化安全措施着手加以防止。从多年来的教训可以看出,许多事故是由于工作人员习惯性违章造成的,因此应结合本单位习惯性违章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严密的安全措施。如为了防止用户倒送电事故,除了要求多电源或有自备发电机的用户必须装设可靠的连锁装置外,还应建立完善的停送电管理制度,在对用户停电作业前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为了防止误登带电杆塔、误入带电间隔,防止在邻近带电设备工作时造成触电事故,防止运行人员在倒闸操作时误拉合开关、带电挂接地线、带接地线合刀闸或强送电,在作业时必须有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员进行监护。
4 危险点控制的基本原则
4.1 闭环控制原则
查找发现危险点的目的是最终消除或控制危险点。所以危险点控制工作必须从源头抓起,要从设计、制造、订货、安装、调试、检修、运行各个环节层层把关。对运行中发现的固有危险点要通过设备大修改造及时加以消除,并将信息反馈给设计或制造单位,防止危险点的重复产生。
4.2 动态控制原则
危险点不应局限在人身安全方面,应该做到人身和设备安全并重。危险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使是静态危险点,在此时是危险点,在彼时不一定是危险点;有的此时不是危险点,在彼时由于条件的变化可能成为危险点。动态危险点更是如此。所以对危险点的控制应是动态的。应该不断调整控制思路和方法,积极探索危险点的变化规律及时加以捕捉,适时适地准确进行控制。
4.3 分层控制原则
危险点有大小、轻重、缓急之分,而且控制难度也不一样,所以危险点控制工作应分层次进行。对单位、部门、班组、个人应分别明确控制重点和落实责任,达到各有侧重、层层把关,形成严密的控制网络。如在开工前要求施工单位对作业环境和有关设备系统进行深入调查研究,通过讨论提出可能存在或产生的危险点和控制措施(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分别送车间、安监和生技部门审核批准等。
5 危险点控制的一般步骤
5.1 认真了解即将开展的作业情况
分析即将开展的作业所具有的特点,回顾过去完成同类作业所积累的经验、教训,作为预测本次作业危险点和制定安全防范措施的参照。过去完成的同类作业与本次作业的情况越相近,其可参照性越大。而对作业的情况越熟悉,所分析的特点越透彻,找出的危险点就越全面、准确。
5.2 分析预测危险点
利用每日班前班后会、安全活动以及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具体分析预测。应把每项即将开始的作业的全过程分成若干阶段,分阶段地寻找可能存在的危险点,并提出安全防范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应尽可能把所有的危险点都查找出来。
5.3 制定安全防范措施
紧紧围绕已确定的危险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向所有参加作业的人员交底及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坚持作业中对危险点的严格控制是确保安全生产的有效手段。
6 危险点控制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6.1 应与严格贯彻规程制度相区别
规程制度是作业人员的工作准则,有的还是前人血的教训的总结,每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虽然现场规程中的绝大部分规定都与安全有关,但结合各个单位各个时期的人员素质、安全思想水平和设备状况等,可能引发事故的与规程制度有关的危险点不会很多。而一套规程制度条文数以千计,如果把应执行的每一条规程制度都当成是危险点,要求作业人员都加以控制,实际上就是轻重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现场作业人员反而搞不清楚哪些是当前必须控制的真正的危险点。
6.2 应与加强规范管理相区别
危险点控制是根据施工和操作中可能引发事故的问题提出的,方向明确,针对性、可操作性强,与技术管理中要求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不同,前者是点上的工作,后者是面上的工作,应区别对待。面面俱到的控制反而削弱了危险点控制的作用。
6.3 应与设备缺陷管理相区别
危险点控制的重点是防止人为失误而引起的事故。设备发生缺陷时,大多数情况下仍能继续运行。设备缺陷一般分为紧急、重大和一般三大类。只有那些紧急缺陷和主设备的重大缺陷才能纳入危险点控制范畴,其他一般缺陷或对经济效益有影响的缺陷,都属于生产技术管理范围,两者不能混淆。
6.4 应与其他安全管理及技术措施相结合
危险点控制只是消灭事故的一种措施,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基础工作,如建立健全现场规程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设备大小修、设备改造、人员培训、安全性评价等,都是保证安全生产必须做好的工作。
免责声明:《危险点分析与控制的方法与原则》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水利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水利在线联系(QQ:593295900),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击下面的打赏按钮,对本站进行打赏支持!
| 相关新闻
| 评论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