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曰修:十年奔波勤治水
更新时间:2017-12-21 21:23:10 来源: 作者: 浏览:2456次 评论:0条
导读:裘曰修(1712——1773年),字叔度,一字曼士,号诺皋,江西新建人。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受命勘视河道,从此与水利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生功绩主要在于治水,并因治水得到高度评价和赞誉。乾隆二十二年,由于“河履绝山东、河南、安徽境..
裘曰修(1712——1773年),字叔度,一字曼士,号诺皋,江西新建人。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受命勘视河道,从此与水利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生功绩主要在于治水,并因治水得到高度评价和赞誉。
乾隆二十二年,由于“河履绝山东、河南、安徽境,积水久不去”,皇帝命裘曰修会同三个省巡抚,“划疏浚之策”。裘曰修奉诏后,不畏跋涉劳苦,实地察看,奔波在六个省境内。他曾先后三次到河南,两次下江南,四次返直隶,八次沿河步行视察黄、淝、洛、沁等水,从而掌握了河道水情,并针对问题的症结,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他针对安徽水患源于河道淤塞、宣泄不畅的原因,对水流进行了彻底的疏浚。对山东诸水,裘曰修主张以兖州为要,疏浚筑坝。对于河南的积水治理,他则建议“导支流入干河,或多做沟渠”。乾隆皇帝认为他的建议非常符合时宜,立命及时修筑。翌年,各处水患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理,乾隆皇帝还作诗褒奖他。
此后,裘曰修便经常奉命治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他疏浚了京都至通州间40余里的运河,不仅便利了漕运,又使所用经费节省过半;乾隆二十六年七月,黄河决口于杨桥(今河南中牟西北),他采取先求堵御,次筹疏泄归槽,至灾区宜先行抚恤的政策,出色完成了堵复工程,乾隆皇帝特赐中州治河碑,并评价他治水的特点是:不惜工,不爱帑(财帛,这里指工程经费),不劳民,水用泄,土计方,上源下游,以次(即按照一定的次序)就治。二十八年,他奉诏督办直隶水利,同年九月,他在请假返籍途中,筹划了雎河水利,提出了“蓄清冲淤”,即厚蓄清水、以刷淤泥的治水方略。三十六年,他亲往沧州勘查运河,改低坝基杀水势,疏下流引河,裁曲就直,以顺水性。三十七年,又奉命督浚永定、北运诸河,严禁近水居民与水争地,盲目围垦。他十余年如一日,为治水而奔波操劳。
裘曰修之所以在治水方面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他善于总结经验,注重科学技术不无关系。在他十余年的治水经历中,除有几十篇关于治水的奏疏外,还撰写了《治水论》与《治河策》两部专著。他主张疏浚兼施,分水与挖“要倾之自然导之,不与水争地。”他在强调治水要有全局观念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工程的质量和管理,严惩以少充多、以劣代优。在施工中,他亲自稽查考核,严格建立材料发放制度,扭转了以往经常停工待料而贻误工时的被动局面,保证了工程的正常进行。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五月,裘曰修因患噎症病危,皇帝屡遣使存问,并令御医诊视。裘曰修病逝后,又遣专使致祭。裘曰修去世的消息传开后,过去曾追随他治水的官吏士卒和受过他治水恩惠的黎民百姓都非常哀恸。出殡那一日,赶来送葬的人很多,交通都堵塞了。如此哀荣,可见裘曰修在治水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熊金)
免责声明:《裘曰修:十年奔波勤治水》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水利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水利在线联系(QQ:593295900),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击下面的打赏按钮,对本站进行打赏支持!
| 相关新闻
| 评论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