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古地理

更新时间:2014-06-29 16:45:46 来源: 作者: 浏览:1250次 评论:0

导读:古地理长江流域经历了长期的地质发展和古地理演化历程,至少在早元古代至晚太古代时期,华南地区就保留有地层记录。元古代时期扬子板块成型。早古生代后期,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拼合形成华南板块;秦岭微板块与华北板块拼合形成北秦岭古造山带。晚古生代后期,南秦岭..

古地理

长江流域经历了长期的地质发展和古地理演化历程,至少在早元古代至晚太古代时期,华南地区就保留有地层记录。元古代时期扬子板块成型。早古生代后期,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拼合形成华南板块;秦岭微板块与华北板块拼合形成北秦岭古造山带。晚古生代后期,南秦岭洋逐渐闭合,海域逐渐萎缩。晚古生代金沙江洋开裂,羌塘板块、冈底斯板块等仍处在南半球与印度板块等为一体。因此至古生代末,长江流域尚未形成统一块体。

进人早三叠纪,长江流域基本上继承了晚古生代的古地理面貌。华南地区除川滇、华夏古陆及龙门等古岛外,长江流域中、东部为上下扬子浅海覆盖,浙赣湘桂一线存在一深水海槽。流域西部仍为昆仑、巴颜喀拉——松潘——甘孜深水海槽。以唐古拉古陆为主体的羌塘板块已向北移,使金沙江洋盆消减萎缩,藏南为深水海槽。流域北缘南秦岭仍为海域覆盖,古秦岭山脉仅限于北秦岭一带。

三叠纪后期的印支运动彻底改变了长江流域及相邻地区的古地理面貌,至佛罗纪古地理面貌有很大改观。首先,随着华南板块与华北板块的碰撞,秦岭海槽消失,古秦岭山脉形成,成为分隔华南、华北的天然分界。其次,羌塘板块与华北——塔里木板块的碰撞使昆仑、巴颜喀拉——松潘——甘孜海槽消失并隆升为山地。上下扬子浅海成陆,中部川滇古陆形成一巨大的内陆湖盆。中下扬子地区发育了荆当湖、汉南湖、下扬子湖等,赣湘粤地区残余一个连通太平洋的海湾。

白垩纪时期长江流域古地理又发生了重大改观。冈底斯板块的北移导致念青唐古拉海槽消失,藏北山地形成。古秦岭——大别山脉进一步隆升。川滇内陆湖盆萎缩,江汉——洞庭湖盆和苏北湖盆形成,赣湘粤海湾消退。

第三纪时期,长江流域及邻区古地理面貌又有明显变化。藏南海槽最终消失。流域中、东部湖盆萎缩,川滇内陆湖大部消失,仅在成都一带残余一小型湖;江汉——洞庭湖盆缩退,残余南襄湖和江汉湖盆。苏北湖盆和东南湖群也缩到苏北一带。华南、西南及青藏高原一带均为高地或山地,西南和青藏高原发育较多小型山间湖盆。此时古长江的轮廓尚不清晰。

进入第四纪以后,新构造运动使第三纪末广泛分布的准平原地貌产生了分化。青藏高原强烈隆升,喜马拉雅山脉和唐古拉山脉形成,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和鄂西高原相对抬升,长江流域阶梯状东西分异的地貌格局逐渐形成。

早更新世时期,长江处于分段独立发展的原型状态,大致可分为古金沙江、宜宾——宜昌段古长江和湖口以下段古长江三部分,东西贯通的长江尚未形成;也有学者认为古长江水系形成于早更新世初期。早更新世是长江流域第四纪湖泊的发育期,江汉盆地的古洞庭湖、南阳盆地的南襄湖及古鄱阳湖、古苏北湖群发育;同时,川滇西部分布一系列近南北向的断陷湖泊。

早更新世晚期,新构造运动又趋剧烈。至中更新世,我国三级地貌阶梯基本成型。西部青藏高原强烈隆升,东部平原相对下降,由此加剧了地表水系的溯源侵蚀作用。早期独立发展的古长江各原型河段逐步连通,统一的古长江水系基本形成。随地形高差增加,盆地物源供应充分,湖泊淤塞加快,古洞庭湖、南襄湖、古鄱阳湖和苏北湖群均有较大萎缩。

晚更新世时期,青藏高原已隆升至3000m以上。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部分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使我国内陆降雨量有所降低,气候趋于干旱化,长江流域各湖泊范围进一步缩小,古洞庭湖、古鄱阳湖大部分时间面积很小,河网切割。受末次间冰期气候温暖的影响,海平面上升,海水溯江而上,可达镇江一带。苏北平原至杭州湾近海地区曾为海水淹没。至晚更新世末期的末次冰期,海平面下降约150m左右,海水自苏北退出,海岸线移至今长江口以东约600km处,整个东海和台湾海峡都成为陆地,此时古长江河谷切过东海黄海大陆架,向东北方向经朝鲜海峡注人日本海。

全新世时期,长江流域古地理面貌已和现代基本一致。末次冰期以后,气候逐渐变暖,雨量充沛,湖沼森林广布,动植物繁盛,优良的自然环境适宜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孕育了长江流域灿烂的史前文明。中全新世时期,江汉平原北部分布着北连汉江南接长江的古云梦泽,后因长江和汉江的泥沙淤积、三角洲扩展而逐渐消亡。古洞庭湖在中全新世时期随着古云梦泽消亡和长江的南移而逐渐扩大,至元明清进人鼎盛时期,“周极八百里”。清末以后,由于四口分流加速泥沙淤积和人工围垦等原因而日渐萎缩。鄱阳湖曾于晚更新世末期几近消亡,中全新世重新成湖,宋元时期鼎盛。太湖基本山形成于中全新世,后经历多次水陆交替,近代也进人收缩期。

免责声明:《长江流域古地理》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水利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水利在线联系(QQ:593295900),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击下面的打赏按钮,对本站进行打赏支持!

| 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