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概况

更新时间:2014-06-29 16:45:02 来源: 作者: 浏览:1367次 评论:0

导读: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长江流域幅员辽阔,江湖众多,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既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我国总体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地区。 庞大的水系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海拔6221米的各拉丹冬..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长江流域幅员辽阔,江湖众多,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既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我国总体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地区。

庞大的水系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海拔6221米的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0 个省、市、自治区,在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
长江有数以千计的支流,它们大致呈南、北辐射状,延伸到甘肃、陕西、贵州、河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8个省、自治区。干支流构成庞大水系,流域面积为18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5强;此外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过大运河汇入长江。
长江年入海水量近1万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径流量26380亿立方米的37%,为我国第二大河黄河的20倍;上表所列各大支流的水量大都超过黄河。
根据河流的水文、地理特征,长江从江源至湖北宜昌称为上游,长4512公里;宜昌至江西湖口称为中游,长938公里;湖口至长江口称为下游,长850公里。
长江上游穿过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和川鄂山地,先后接纳了雅砻江、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诸水,形成为河床坡降较大而水流湍急的峡谷型河段;中游流经两湖平原,两岸地势低洼,湖泊密布,又有洞庭湖、汉江、鄱阳湖三大水系注入,则变为河道宽阔、水流较缓而水量浩瀚的平原型河段;下游通过皖苏平原,河道益宽,但无大支流入汇,且受海潮顶托,称为平原感潮型河段。
这不同的河谷,如网的支流,多样的地形,便构成了长江流域多姿多采的地貌。

富饶的资源
长江流域面积辽阔,天然条件优越、多样,故我国南北物产各种资源尽有,且多占全国之大宗。
水资源──近1万亿立方米,居全国七大江河之冠。人均水资源2850立方米,每亩耕地占有水资源2700立方米,均高于全国水平。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68亿千瓦;可开发量1.97亿千瓦,年发电量约1万亿度,占全国的53.4%,主要分布于上游的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乌江、长江三峡段,以及中游的清江、沅江、汉江、赣江上。若与世界各国比,仅略少于巴西(1.2万亿千瓦.时)。
水运资源──总通航程7万公里,占全国70%以上。长江干支流航道与京杭运河共同组成我国最大的内河水运网。其中干流通航里程2713公里,上起四川宜宾,下至长江口(云南维西至宜宾825公里河段尚可分段通航)。支流航道700余条,主要支航50余条,以下游之太湖水系最为发达。干支流水运中心为重庆、武汉、长沙、南昌、芜湖和上海等6大港口。与世界各国比,长江水系通航里程居世界之首。
农业资源──有耕地3.5亿亩,占全国的25%;而粮食产量占全国的40%,水稻产量占全国的70%,棉花产量占全国的33%以上。耕地95%分布在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中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区、鄱阳湖区、巢湖区和太湖区,都是我国著名商品粮基地。
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林木蓄积量占全国的1/4。主要林区在川西、滇北、鄂西、湘西和江西等地。用材林仅次于东北林区;经济林则居全国首位,以油桐、油菜、漆树、柑桔、竹林等最为著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群落、物种和数量在我国七大流域中多占首位。流域内已建立了约100处多保护目标的自然保护区。古老珍稀的孑遗植物如水杉、银杉、珙桐;硕果仅存的珍禽异─—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锷、朱缳等驰名中外,多属长江流域特有。
淡水鱼资源──长江流域湖泊众多,河川如网,鱼类的品种、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可占全国产量的60%以上。现有水面约1.3亿亩,接近全国淡水总面积的1/2,其中可供养殖的约5000万亩。长江水系淡水鱼已知274种,为全国淡水鱼种的39%,其中鲤科占半数以上,主要经济鱼类60多种。产区主要在中下游水域,目前渔业以淡水人工养殖为主,天然捕捞量不高。
矿产资源──在全国已探明的130种矿产中,长江流域有110余种,占全国的80%。各类矿产中储量80%以上的有钒、钛、汞、磷、萤石、芒硝、石棉等;占50%以上的有铜、钨、锑、铋、锰、高岭土、天然气等。全国11个大型锰矿、8大铜矿,长江流域分别占有5处、3处;湖南、江西的钨矿,湖南的锑矿,湖北的磷矿,均居全国之首。流域内煤矿储量少,仅占全国的7.7%,主要集中于黔、川、滇三省,其中黔北六盘水煤矿居全国第三位。
旅游资源──长江流域幅员广大,历史悠久,景观纷呈,旅游资源富甲全国。昆明、成都、重庆、南京、杨州、镇江、苏州、江陵、武汉、上海、杭州、南昌、长沙等历史文化名城,以及风景名胜峨眉山、九寨沟、三峡、张家界、九华山、黄山、庐山、太湖等都是全国著名的游览胜地。

严重的水旱灾害
长江自汉至清2000年间共约发生洪水灾害200多次,平均10年一次,而且近代有日益加剧的趋势。据历史洪水调查,自1153年(南宋绍兴二十三年)至今的840年间,宜昌发生过30余次大水,其中最大洪峰流量超过6万立方米/秒的洪水年份是23次,超过7万立方米/秒者19次,超过8万立方米/秒的洪水年份有8次。例如:1153年、1227年、1560年、1788年、1849年、1860年、1870年、1905年、1931年、1935年、1949年、1954年等。其中最大的一次是1870年,这次洪水在宜昌的最大洪峰流量竟高达10.5万立方米/秒!由于这些洪水往往来自川江,而出三峡后进入中游平原,首当其冲的荆江河段的洪水安全泄量只有6万立方米/秒,两岸的洞庭湖平原和江汉平原又特别低洼,故荆江两岸堤防最易溃口成灾。
长江干支流每年5月入汛,7、8份进入主汛期,至10月起逐渐消退,转入枯水期。各支流入汛时间有前有后,一般是中下游水系早于上游水系。致灾水情大致有下述情况:一种是中下游水小,上游水大,在上游河谷两岸造成水灾;一种是上游水势特大,除在当地成灾外,还危害长江中游,尤其是荆江河段;一种是上游与中下游洪水遭遇并发,造成全江性灾害。
一些支流如上游水系的岷江、沱江、嘉陵江和中下游水系的清江、洞庭湖“四水”、汉江、鄱阳湖“五水”和太湖诸水的中下游河段或滨湖水网地区所出现的水灾,属于区域性水灾,范围终究有限。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人口密集的工农业区,在这一带发生的水灾,损失往往最为严重。
水灾如何防御?到本世纪四十年代、即解放以前,还是水来土挡,全靠堤防。长江干支流堤防共有33000公里,其中干流堤防约3000公里。由于水灾的主要成因是洪水量大、河道宣泄能力有限,所以尽管堤防不断修筑仍不免溃口。
以现在国家确保、长江最重要的荆江大堤为例,它从1497年(明弘治十年)至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的352年里,溃口24次;其中1788年(乾隆五十三年)溃口20多处。1931年长江发生流域性水灾,荆江大堤及中下游其他堤防广泛溃口,中下游平原受灾田地5090万亩,灾民2288万人,死亡14.2万人,曾成为举世震惊的大灾难!
1935年汉江中下游及洞庭湖水系的澧水下游同时发生水灾,受灾田地2264万亩,灾民1000万人,死亡14万人!
1954年长江中下游平原又发生特大水灾,尽管采用工程分洪和扒口分洪措施,牺牲局部保全大局,保住了荆江大堤和武汉市,其他堤防仍多处溃口,受灾田地多达4755万亩,灾民1888万人,死亡3.5万人。
长江流域的旱灾也很严重,几乎流域各地的丘陵区都有不同的旱灾。近三百多年来的大旱年,如1646──1649年四川境内的连年大旱;1785年中下游各省的大旱;1924──1925年贵州省大旱,以及1934年中下游各省的大旱,都是赤地千里,一片荒芜,饿殍盈野。灾情都不亚于水灾!
这些地区的抗旱措施,历来靠乡民自办的塘堰沟渠,引水范围甚小,而且只能应付一般旱情,官办较大规模的灌区,如都江堰、汉中、南阳、太湖等地的古、近代灌区则为数甚少,无补于大局。

西南诸河
西南诸河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是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一部分。在85.14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有七大水系:即藏西诸河、藏南诸河(含藏南内陆河)、雅鲁藏布江、滇西诸河、怒江、澜沧江、元江。以上水系除西藏南部零星分布着一些面积大小不等的内陆河外,其余河流分别自新疆、西藏、云南、广西流出国境。
下面将各大水系的河流按自西向东的顺序简介如下:

藏西诸河
藏西诸河流域面积57340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约20.1亿立方米,主要河流有:
(一)奇普恰普河,发源于新疆西南角喀喇昆仑山,向西流出国境进入克什米尔地区后称希欧克河,在克里斯汇入印度河。流域面积4410平方公里,年降水量约300毫米。
(二)森格藏布(狮泉河),为印度河的上游。发源于西藏西部的岗底斯山脉主峰岗仁波齐峰的北麓,进入克什米尔地区后称印度河。流域面积27450平方公里,河长430公里。
(三)朗钦藏布(象泉河),与发源于印度赞斯卡尔山经西藏流出国境的如许藏布汇合后,称萨特累季河,流域面积22760平方公里,河流长309公里。

藏南诸河
藏南诸河流域面积约155778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约1952亿立方米。主要河流有:
(一)汇入恒河的主要河流:甲扎岗噶河和乌热渠~乌扎拉渠是恒河的两个上源,它们位于西藏的西南部,在我国境内的河长、流域面积均较小。西藏南部的马甲藏布(孔雀河),吉隆藏布,波曲(麻章藏布),绒辖藏布、朋曲等河都是恒河的支流,其中朋曲河流域面积约25307平方公里,河长376公里,是恒河的主要支流之一。
(二)朋曲以东的康布曲、洛扎怒曲、达旺─娘江曲、鲍罗里河(卡门河)、西巴霞曲等河流都是自西藏流入印度境内,并先后汇入布拉马普特拉河。
(三)藏南内陆河分布于西藏南部,河流长度均约在75公里以内,流域面积一般不足1000平方公里,基本上为季节性河流。这些河流以内陆湖泊为归宿,呈放射状分布于湖泊周围。年降水量约为100~500毫米,呈东大西小分布。

雅鲁藏布江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西藏西南部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流域面积240480平方公里,河长2057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654亿立方米,河流大体由西向东流,经西藏米林县转向东北之后,又急向南流,形成举世闻名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段。
雅鲁藏布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

滇西诸河
滇西诸河多属伊洛瓦底江水系,该水系流域面积21172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约314.5亿立方米,主要河流有独龙河、大盈江、龙江等。
(一)独龙河 独龙河是依洛瓦底江的上源,发源于西藏境内的察隅以东,河源大体呈南偏东流向,进入云南省后自北向南流,出国境后流入缅甸。在西藏,该河称吉太曲,在云南称独龙河,流入缅甸后称恩梅开江。恩梅开江与迈利开江相汇称依洛瓦底江,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该河流域面积4300平方公里,河长160公里。
(二)大盈江 大盈江发源于云南省腾冲县尖高山,在洪峰河口流出国界至缅甸八莫注入依洛瓦底江。在我国境内大盈江干流长194.3公里,天然落差1885米,至国界处流域面积563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约178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藏量共计174.2万千瓦,其中干流131万千瓦,支流43.2万千瓦。
(三)龙江又名陇川江 发源于腾冲县火草地山,由北向南流,于缅甸境内注入伊洛瓦底江。在我国境内,龙江干流河道长332公里,天然落差1920米,多年平均流量255立方米/秒,流域面积12663平方公里,水能理论蕴藏量164.5万千瓦。

怒江
怒江又名潞江为国际河流。发源于西藏北部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格帕附近,它先向东流而后向南流,沿横断山脉与澜沧江平行,从云南省的西南部流入缅甸后称萨尔温江,最后流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怒江干流长约1659公里,流域面积13598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688.9亿立方米。怒江干流在云南省境内长约621公里,天然落差1123米,河道平均比降0.181%。流域面积12483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840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藏量约1974.01万千瓦,其中干流约1710万千瓦,占86.6%。云南境内还有南定河、南滚江、南卡河等,流入缅甸后均汇入萨尔温江。

澜沧江
澜沧江出国境后叫湄公河,全长4880公里,在世界各大河中居第6位,在世界上属第四大国际河流,亚洲第一大国际河流,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澜沧江水系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北麓夏茸扎加的北部,其上源扎曲、予曲、与长江源头之一的当曲仅一山之隔,但其流向却与当曲相反,它朝东南方流去,至西藏昌都与右岸支流昂曲汇合后,称澜沧江。它流经我国的青海、西藏和云南,出国境后称湄公河,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最后注入太平洋的南中国海。
澜沧江在中国境内干流长约2153公里,流域面积16437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740亿平方米。该河流在云南省区段长1240公里,流域面积9.02万平方公里,落差1780米,水能理论蕴藏量为2550万千瓦,其中干流1800万千瓦约占71%,支流为750万千瓦约占29%。
澜沧江水系呈羽毛状,支流众多,但多为源近流短的小支流。由于发源于高山上,落差大,源头有融雪补给,再加上森林的调蓄作用,所以水能理论蕴藏量在一万千瓦以上的河流广布于流域内。

元江
元江又名红河。其干流发源于云南省巍山县境内的哀牢山东麓,大体呈西北~东南流向,河源至国界处流域面积7627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483.8亿立方米。元江流域位于云南省中部,北邻金沙江流域,西与澜沦江水系以无量山为分水岭,东接南盘江流域。该水系主要由干流元江(又称红河)、支流李仙江、腾条江、盘龙河、普梅河(又称南利河)等河流组成。上述各河流在云南省境内均有分水岭相隔,自成独立的水系,流入越南后分别称为:红河、黑水江、南那河、泸江、儒佳河等。而黑水江、红河、泸江三大水系,又在越南越池附近汇合,通过红河三角洲注入北部湾。
西南诸河流域总面积85.14万平方公里,耕地2689万亩,按1985年统计,有人口1524万人,水资源总量高达5853.3亿立方米,水多、人稀、耕地少、人均水量3.8万立米,亩均水量2.2万立方米,分别为全国人均、亩均水量的15倍和12倍。
西南诸河具有水资源丰富,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来水与需水时空分布极不相应的特点,实际上能被利用的径流量却很少。因此,因地制宜修建水利工程,对径流进行人工调节,对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至关重要。西南诸河开发的潜力很大,开发前景乐观。

免责声明:《长江流域概况》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水利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水利在线联系(QQ:593295900),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击下面的打赏按钮,对本站进行打赏支持!

| 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