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坝—金口坝
更新时间:2013-12-06 21:15:44 来源: 作者: 浏览:1903次 评论:0条
导读:千年古坝—金口坝黄迎存 曾霞金口坝位于山东济宁市兖州市区5里泗、沂、府河交汇处,坝长123米,宽8米,高3.3米。坝下地面高程48.5米,系集交通、调节水势、灌溉、防洪功能为一体的大型水利设施,当地人称其为兖州的“都江堰”。泗河大桥未建成前,此坝为兖州至曲阜..
千年古坝—金口坝
黄迎存 曾霞
金口坝位于山东济宁市兖州市区5里泗、沂、府河交汇处,坝长123米,宽8米,高3.3米。坝下地面高程48.5米,系集交通、调节水势、灌溉、防洪功能为一体的大型水利设施,当地人称其为兖州的“都江堰”。泗河大桥未建成前,此坝为兖州至曲阜的必经之路,历代帝王、官员瞻孔、朝圣都要从此经过。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整个坝体用长条石浆砌而成,条石与条石之间用重10斤的铸铁扣相连结固定,“扣”面上铸有阴刻楷书“金口坝”3个字,故名。
金口坝的始建年代不详,从坝附近尧祠1993年4月出土的汉代跪石人推断,此坝应建于汉代。《滋阳县志》记载:“尧祠建于汉熹平四年(175年)”。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泗水又经瑕丘城东而南入石门。古接石为门,跨于水上也。”据此可知金口坝古称“石门”。北魏延昌三年(514年)兖州刺史元匡在此主持疏浚河道,筑堰修桥。清光绪十二年(1888年)版《滋阳县志》记载“金口坝为东魏天平二年(535年)高欢将娄昭攻兖时堰泗水灌瑕丘之迹”。据《隋书。薛胄传》载:“隋开皇元年(581年)隋文帝受禅,薛胄三迁刺史,先是在兖州东沂、泗二水合流,泛滥泽中,胄随积石堰之,决令西注,坡泽尽为良田……”又在河西建“黑风口”引水涵洞,令水入黑风口而西流以灌溉土地,农业连获丰收,百姓颂之为“薛公丰兖渠”。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52年)慕容彦超据兖州叛,以金口坝堰泗河水入城壕中,作为兵防。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曾整修此坝,二十六年(1289年)开会通河,为引泗济运,重新修复旧坝,将土石堰改成滚水石坝,将泄水洞由1孔扩建为3孔,并装置闸门,视季节、水势而启用。元延佑四年(1317年)都水太监阔阔偕同僚王元、李克温再次督修此坝,共动用工匠1090人,石2500块,石灰5000斛,木材6400根。历时3个月竣工,正式定名“金口坝”。明成化七年(1471年)都水主事张克谦受命“结庐督修此坝”,历时9个月,工峻坝成,计东西长50丈,下阔3.6丈,上阔2.8丈,高7尺,两端建“雁翅”,以杀水势。坝两端翼墙上部有精雕石质卧式水兽1对,体长1米,雕刻精致,栩栩如生。南北迭水石直5尺,广40丈,周石3万余块,木桩8万余根,石灰百万斛,嵌缝拌之以糯米,成为鲁地著名的“金口玉坝”。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和清乾隆三年(1738年)、三十六年(1771年)都曾重修。将坝身加长增高,将泄水洞由3孔再扩展为5孔。解放后又数次维修,城西建灌溉所,修干、支渠数十条,使这座千年古坝继续发挥着调节水势,防止水患,灌溉农田的积极作用。以:“薛公丰兖渠”为总干渠的引泗灌溉工程,有水之时仍能自流灌溉农田2.6万亩,水丰之年竟能扩大到4万多亩。
20世纪60年代以来,无限制地采砂,使坝基石以下的木桩暴露无遗,频繁过往的超载车辆,使5个泄水洞都有不同程度的坍塌,有的地方已是巨石悬空,仅靠顶部薄薄的石板水泥层支撑着坝面。再遇洪水或超重负荷,这座千年古坝很可能会毁于一旦。鉴于此,1997年兖州市有关部门在科学制定大坝修复方案的基础上,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坝体进行整体修复,以旧石重砌上复石板,以固坝体。5孔泄水涵洞,除整修外,新置水兽5只,向南而游。两侧雁翅清基灌浆,加筑石台,补葺短缺石块,千年古坝得以复新。金口坝宏伟坚固,横跨泗河,每当夏秋之交,清波如镜,绿柳成荫,憩于斯者,如入画境。
1985年金口坝被公布为兖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公布为山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坝西北侧立碑刻文纪念,以昭后人。
作者单位:东平湖管理局防汛石料供应处
免责声明:《千年古坝—金口坝 》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水利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水利在线联系(QQ:593295900),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击下面的打赏按钮,对本站进行打赏支持!
| 相关新闻
| 评论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