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渠七期扬鞭催马运输忙
更新时间:2021-02-25 16:05:43 来源:三台县作协 作者:冯芙蓉 浏览:911次 评论:0条
导读:人民渠七期扬鞭催马运输忙庚子年八月六日,艳阳似火一样热情,蝉的鸣声从绿树叶丛中时时传来,拨动着我激动的心。因有幸参与《梓匠丰碑》采写有关人民渠七期鲁班水库建修的参战纪实,得到张庆老师启迪,除了采访其他部门的功臣,奉命到老县委宿舍杨安民老先生那里采..
人民渠七期扬鞭催马运输忙
庚子年八月六日,艳阳似火一样热情,蝉的鸣声从绿树叶丛中时时传来,拨动着我激动的心。因有幸参与《梓匠丰碑》采写有关人民渠七期鲁班水库建修的参战纪实,得到张庆老师启迪,除了采访其他部门的功臣,奉命到老县委宿舍杨安民老先生那里采访,因当年他是运输队队长,关于参战运输纪实,他们运输队有很多感人事迹。
我与县水利局党委宣传干事谢勇同志,李国强老师一同步入老县委宿舍,登上三楼见门已开,现年已八十岁高龄的杨老笑颜相迎的说:“请进请进,黑茶已为您们泡好,我们边喝茶边讲”。我们对杨老的热情不胜感激。因早已约好时间,采访他关于建修人民渠及鲁班水库时运输队的实况,他欣然答应。说能把三台人民建修水利工程的一些史实记录下来,弘扬参与者们热爱祖国热爱家园,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艰苦奋斗精神,以此来勉励后辈儿孙,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只见他的桌上放着笔记本,已列出一些建修人民渠和鲁班水库功臣的名字。
燃眉之急
杨老点燃一支烟若有所思的说到:“这人啦!一辈子要做很多很多的事,但最起码的原则就是要做好事,要有团结精神,才能完成党交给我们的任务。说起我们参与建修人民渠和鲁班水库后勤运输这一大班子人。那真是个个重情重义。我70年在芦溪五.七干校学开履带轮式拖拉机,当时有丰收三五一台和丰收二七两台,后抽调到人民渠工程运输队。
那时三台十万民工上黄许建修人民渠,是自带被子和伙食,在黄许火车站又用撮箕担生活用煤,一担本来有50~60斤,但是一路摇摇摆摆撒落,到了工地就只剩下20~30斤了。为了解决减少物质丢失,节约人力和时间,就找拖拉机运煤,从此民工不用再担煤。县上就从芦溪学习班抽调出廖远庆(计委干部)谢显富(二轻局干部)和我(农业局干部)共三人,接通知到农机供应站提拖拉机。我们第二天就上人民渠。主要给伙食团运煤,其住处在德阳市黄许镇,王福祥(负责调度)、后勤组组长徐虎成、张文仕和我全部住的工棚,吃的伙食团。我们是开拖拉机上人民渠“以干代工”。向阳团修大泉隧洞,记得白马关铁路涵洞,是安居团建修。为了及时恢复交通,当时火车停了两个小时,是经过国务院周总理批准为重点工程之一,经过大家不懈努力,做到了两小时内完成抢修任务。我们运输队主要为工地运煤炭、水泥、河沙、豆米石。组织三十九队、三十八队、中江二队。通过调度室联系后用电话派车,主要在上段服务时间较长。
随着运输物质的需要,组织运输又增加了二轻局的曾学文,商业局的张佑之,中江二队车辆较多,住在德阳市比较偏僻的宾馆,当时德阳没三台大,负责调度中江二队的车辆,安排主运河沙、沙石和水泥。因运输不济,我们县车队有三辆车长期在工地上任劳任怨的运输,是两台装载5吨的大道车,一台装载2.5的小道车,没有固定时间的运输,更没啥时间照顾家,那种心情是很多人无法理解的。记得,我们后勤处运输部的曾学文,他老家在乐家,他爱人生小孩时,本来需要他回家照顾,但是为了工作,我从工地上开拖拉机送他回去看了一下,我们还算有口福,一人吃了两个荷包蛋算是沾喜,他带着歉意叮嘱了爱人几句,我们转身坐上拖拉机又忙赶回工地继续工作。当时德阳车辆毕竟是外单位的,知道是基根道和烂泥路都不愿去,看到我们住的是工棚,吃伙食团伙食也不好,有些三五天就走了。后来交通局局长陈建伟同志具体通过德阳建修的需要物质,由于车辆增加,我们三台的工地拉长了,指挥部设在黄许糖厂。
修中江段时,中江二队、三十八队和省水利局的车较多。运沙石从金堂的淮口经过中江兴隆,翻三王庙等陡坡,县上会安排临时性突击运输。”杨老指指茶杯说“您们快喝茶,这是黑茶,对身体很有好处的,等下我又接着给您们讲。”他慢慢端起杯喝了一口,又点燃烟一支烟。我趁机问道:“杨书记,您们那时“以干代工”的干部就没怨言吗?”他笑着说:“我们提倡的是劳动最光荣,很多干部都自愿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争取完成艰巨的任务。走到那里只要听到别人说!某某真是可以,思想觉悟高,工作表现好,舍得吃苦耐劳,简直不错不错。就会感到很是自豪。记得当年,曾学文、张佑之住中江旅店,调度王福祥负责总调度,他有什么事就会来找我商量。修建鲁班水库的整个运输就设在三台七期指挥部。
另外,我们车子即是运输物质的工具,也是运送人的工具,所谓运人,是指工程领导、工程技术人员,比如董晓恩、刘容、张文仕、徐虎成等同志,他们有时在工地做资料晚了没有班车,就坐我们拖拉机回城,也没什么讲排场,凡是工地技术人员有需要,我们都主动开车去接送。记得有一天晚上都十一点半过了,董晓恩同志来找到我,他很着急的告诉我马上送他去工地一趟,因听说有个别民工对工作安排有些闹情绪,为了避免大家产生误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必须去处理,我就马上开车送他去工地上调解,等调解好后又往回赶,第二天一早又照样忙着继续开车工作。大家解决吃饭问题呢就在伙食团,由伙食团团长杨运筹负责,大家都是心系水利再苦再累也坚持。在支援水利上,董晓恩、刘荣、罗隆才这些同志较久,还有一位自身带头的县委副书记李庆纪,在全县总体参加修水库时,家属都参加了的。赵郁芳爱人是保险公司经理,病痛缠身,但是赵郁芳仍然在七期水利工程工作,还有宋甘禄在黄许、中江到鲁班水库修建期间当炊事员,打得两把好菜刀,他们同样是干部,都任劳任怨的工作,领导与民工都是亲如一家,同吃同住同劳动,这种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精神,在现在看来真的是很难得。
队伍培养
随着下段运输量增多,自身运力车辆也增加。有一台日本进口的三菱车,自装了一台解放牌,人民渠分两台东风牌,还有铁五局两台雪佛兰破旧车,刘营农场分配到一台南京牌汽车。增加跃进拖拉机2台,黄河翻斗车3台,铁五局德国进口翻斗车3台,拖拉机和汽车加起来有十几辆。嘉修人员需要增加,我们又开始自身队伍的发展。首先是在人才上培养。首要条件要求:一是舍得吃苦耐劳;二是手脚要干净,思想觉悟要高;(在运输上,以防物质和财物丢失)这两点是非常重要。至于技术方面没有可以拜师学艺。我们车队自身培养的修理工,加上培养的驾驶员增加有14人。原刘营农场工人宋和平就是由我教他学会开车,参加七期工程建设的。
运输队还设立修理车间,有1台车床和四五台电焊机,还特意设立电工班,主要负责下段工地发电、电瓶修理、水库大型工程的发电和小型发电。如白店子渡槽发电,主坝工地发电。修理工培养是请的39队退休工人易敏之,还有何师傅现场教学,驾驶员培养是杨安民教龙中全、李锦才,杨天中教李顺银,童光富教宋和平。就是师傅教徒弟,徒弟成师傅又带徒弟。除了龙中全、李锦才是民工,因为他当时是装卸工,主动帮我们推车,觉得他们可以,就教他先学修车、再学开拖拉机,后又学开汽车。他们是靠个人在工地上表现好,我们车队就把他们留下培养。我们还培养了1名车工,10多个汽车、拖拉机驾驶员。指挥部运输队伍就不断地壮大起来。汽车、拖拉机的三保作业,甚至大修都可以自己完成,即节省了修车时间,又减少了修理费用。
鲁班水库主坝基础需发电抽水,当时有一个泥石付坝防漏水需灌浆发电,运输队电工班派人参加发电、抽水、设备安装、使用和技术指导。指挥配备100台为主坝运送坚石,机手全是新手,在农机局各有关区农机站技术指导下,机手边学边干,在工地道路上和民工拉架子车,每天川流不息的奔跑在主坝建设的工地上。即使有时翻车,再把石头抬上车拉起又跑。工地上18万立方的“坚石干打垒”主坝石料全部按时、按要求运到了主坝上,为发生运输死亡事故。运输上除了自身运力外,还有39队、省水电局车队、市水电局车队都分别派车支援,慕愚柳林坝运沙石。慕愚有一座石桥也是建人民渠时为方便运输物质修建起的,组织运输主要由王福祥负责,大家都叫他“王调度”。杨安民是负责车队运输生产、运输安全和机修培训,当时没有什么任命文件。工程指挥部安排了就算事。
1974年在解决运力上,当时在黄许镇。我想反正想买汽车也买不到,我们可不可以自己买配件来装配汽车,于是就同王富祥几人一起商量,得到一致认同,就报请给指挥部领导同意,公安局叶明华同志曾在西藏部队上,通过他联系也认为此事可行,还说:“等有汽车报废,到时去拉就是。”后来才知道汽车报废有指定地点,根本就无法拉走。经过反复考虑,就同叶明华去联系西藏几个部队,买来解放牌汽车轮胎、引进总成等配件,我俩又到成都采购其它所需配件,心是起的雄,准备装2台解放牌汽车,实际只装配了1台。装配过程中发现不行,又把大梁拉去农机厂校正。因为厂里面有个何铁匠,大家都叫他三爷,相当有本事,他跟田志国、于永清过去在三台用糊糟炭当燃化开汽车,曾经在解放前造过手枪。我们找到他说明来由,他说:“汽车有啥装不起的哦!我连手枪都造得出来,你这拼装,我没得问题。”后来,也确实装配成功了一台,就是前面说的那台拼装的解放牌汽车。再后来因单位配备东风牌汽车,所以也就没有再拼装了。
我们驾驶员可以一次性倒车四、五公里远的路程,这也是创纪录的。如大垭口基根道路单车道,可以直接倒车在指定地点卸货。当时修建水库的还有县车队运输骨干朱大荣,县工会抽调的林培基、范德祥。朱大容还笑着夸到:“人民渠几个开拖拉机的不得了,开汽车更是了不得,都超过我了。”大家历来的观点就是,原子弹都是人造的,只要舍得专、舍得干、就会干出成绩。
运送食材
为了解决工地人民的饭菜问题,运送后勤物质,经常用拖拉机从德阳黄许镇,开到广汉去运菜,因蔬菜在中途有损耗,后勤领导考虑就以黄许菜蔬店名义拉运回来,三个拖拉机同时去装运。
有时我们开拖拉机爬不上坡,就摸索着把拖拉机减压阀打开,减压挂在一档,人在前面慢慢用手摇,重车空车都可以摇上去,要是遇上有同路向拖拉机,就在后面挂根绳子拉上去。若自己摇上去就非常吃力。在当年,电瓶是非常缺乏的。有一次,我们去拉大蒜,从中太到黄许镇经过绵阳金山铺半坡时,因落雨形成烂泥路无法开,结果一个早晨电瓶的电就已用完,打不燃火,因为想不到办法,只有自己准备煤油炉烤底盘。烤上一夜,等到早上才能起燃发动机。
另外为了改善生活,伙食团团长杨运筹到广汉买兔头,当时是5分钱1个,用麻布口袋一百个或几百个放一大堆,买好就通知开拖拉机去装拉回来,再通知工地各伙食团去买。二是供应的油少,就通过叶明华同志去联系冷冻厂买了不少的骨化油,1桶10公斤,是用骨头熬出的化猪油,分配给各个伙食团,也是提高民工的生活质量。我去拉运的时间较多,看见猪头皮,我和叶明华也为指挥部伙食团买了不少,一次可以装运近30桶,为工地干部和民工大力修渠提供了物质帮助。三是经常在三台酿造厂拉大头菜和豆豉,到德阳由指挥部配备给各伙食团。由于县委的大力支持统一指示,为保证工地民工正式生产,三台人民尽量腾出细粮,拉大米去工地支援人民渠建设,包括中江段都是我们车队运送,像我经常把金石、新鲁、芦溪的大米运到中江、德阳通山等工地。就这些事情,就足以看出,当年我们三台县委班子,是很明智清廉和团结的,是非常支持人民渠修建的。
为人民渠抢运水泥
对于“运输创奇迹”的事迹。我认为做事,只要有一个好的态度,舍得吃苦和大胆创新,就会出奇迹。当时自由运输在整个社会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别人不愿意去的我们去,因为有多种原因,有的基耕道没修,是烂泥路、装货卸货都很艰难,我们指挥部车子就必须去承担。虽然运输里程不长,但是占用时间较多,早上6点出发,有时晚上的12点才回到指挥部。因为太辛苦所以就有个别的运输车辆不愿意去。
当时每年十二月份,市指挥部水泥指标没有限量,拉的多就得的多,一句话就是多劳多得,我们指挥部运输队为了抢运大批物质到库,就起带头作用抢运,为了给鲁班水库拉运水泥、河沙,豆米石,别的车队一天跑两趟都嫌累,我们以身作则一天是争取运四趟。在人民渠食堂吃饭时,就有领导当场问其他车队:“三台指挥部驾驶员一天都能跑运三四趟,你们为啥就只能运两趟”!由于我们带头多运,他们也就不好意思少跑了。最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三台在当时的运输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创造了最高的运输记录。从三台到江油的马角坝路段有上百公里,若路烂遇上逢场天镇上人多车又堵,有时堵上一两个小时,但是整个车队为了多抢水泥指标,几乎所有车子都挂上了拖斗,车本身装4吨加上拖斗里3吨就是7吨;三台车子一趟就是21吨,加我开的三菱重车,是指挥部唯一一辆王牌汽车,当时核定装5吨半,为了保护车喊只装4吨,结果为了多运水泥,还是装了5吨半;宋和平那辆南京牌装2吨半,每天都坚持拉运4趟,近千公里,几乎没有休息时间,虽然很是疲倦,但为保证行驶安全,车子在马角坝装水泥时,专门抽一个驾驶员顺车,其他的车子开到就赶时间在旁边睡一会儿,车门不能锁,驾驶员轮流把货装好一个喊一个就开走,辛苦的程度是每到早上3、4点车开到马家桥,看见过路边有两堆谷草,车停在边上就去眯一会儿,清醒一下又开走。就这样,我们坚持了一个月,连新手都没有谁叫过苦,相信那个时代的记录在现在是无法打破的。在政治鼓舞上,只要我们车到三台下货,指挥部领导罗隆才、邓学中等领导经常来给驾驶员倒上开水,亲自同驾驶员握手问候辛苦了。每个驾驶员都很感动,觉得再苦也值了。整个车队无违纪行为,没有任何事故发生。
赛跑借钻
有一事我至今记忆犹新,为了去借一颗钻头,我们是与时间赛跑,那时鲁班水库主坝基本修成,却发现廊道有一处漏水,在处理中,谁料钻头卡在孔里,下面是用的800号最好水泥,钻头在二十四小时内必须取出,否则孔就要报废,处理就会更难,那时钻头是非常的缺乏,必须要到水电五局去借一颗才行。
指挥部叫我开车过去借,我早上6点从三台出发到水库,去接骆继民工程师派的同志同行,车到了都江堰才知钻头已经被拿到龚嘴电站去使用了,又马上打电话到龚嘴电站联系,说可以马上去那边拿,我又开车从都江堰转回成都通过新都到乐山沙弯龚嘴电站工地借到,这些还不算啥,主要是五六月份天气热,农民在公路上晒苕紫藤,车开一段就把车传动轴缠住,当中最辛苦是趴在车下,拿刀割断苕紫藤,累得满身大汗淋漓的接着又开走,就这样反反复复的割了好几次,割藤就耽误了大慨3、4个小时,到达龚嘴电站已是下午4、5点钟,借到砖头急往回赶,好不容易赶回三台,整个里程有近千公里。当时县委唐家和书记在主坝等我,他看到我回来了,忙跑过来跟我握手说“辛苦了”,谁知我一下车,双腿已累得无力的跪在地上。其中滋味我至今难忘,在物质缺乏的年代,为借一颗钻头来回的奔波,把人累得精疲力尽真是太难了,但终于在规定时间内把钻头借回到主坝工地,虽然很是艰辛,但按时完成了任务又得到领导安慰,心里感到再苦也值了。
挽救伤员
还有一事,至今也让我记忆犹新。七期工程组负责人谢凤发与我们同院居住,一天晚上我刚回家,他七十多岁的母亲就来敲门,说谢凤发突然胃痛,在床上打滚喊叫,说到处找人发现整个院子就我一个人刚回家。天下起瓢泼大雨,我忙跑去找“刘草帘子”借板板车,把草帘子放在车上垫好,我和已经怀孕的爱人一同送他去县人民医院,正巧廖志东在里面工作,我就马上去找他。他说:“本来我今天不上班,您来找到我那我们马上去。”他一看是谢凤发就忙说:“快点!治疗要紧。”当时医生要求马上手术,必须家属签字,因为救命要紧,我也帮忙代签字。我爱人衣服淋湿还要去还板板车,所以她就先回去了。
因为谢凤发老婆在万安乡下,家里也需要有人照顾,孩子小由谢凤发母亲带。所以他住院就没有人照顾,这下我就只有等到他手术做完。帮忙把床铺安顿好,又跑到指挥部去报告,看谢凤发住院期间谁来照顾,好在指挥部领导孙传凯安排了同志照顾他。此事至今,谢凤发依然念念不忘,很是感激的说我和爱人是他救命恩人,多亏当年我和爱人在雨中用板板车抢时间,送他去医院急救,他还亲自登门拜谢。
还有,当时若是遇到工地上有民工受伤,我们是快马加鞭送去医院,抢在第一时间医治。也避免不了有最痛心的事,就是运送因工死亡的尸体,得赶在家属来之前,为死者擦面尽量穿戴整齐,再换上一双新鞋,让家属看了心里承受能轻一点,殡仪馆的工作人员了解这些情况后,也是主动积极配合提前安排办理此事,大家唯一的心愿是,希望为建设捐躯的亡者能一路走好。对于这些事迹,就可以看出单位领导对职工的关怀和爱戴,同事之间的团结友爱,这也是大家愿意齐心合力干好水利工程的一大重要原因
抢运木材
说起我们车队78年在平武抢运木材的事迹,简直也是风风烈烈的。山那边是甘肃省这边是四川省平武县王八处杨洞河,空气稀薄缺氧,路烂海拔有四千米高,甚至还会引起耳鸣。
第一轮去平武装木材,县车队也派了两台车子,加上指挥部东风牌共有七八辆车。第一天上去是早上五点多还有雾,中间之字拐处要打两次倒车,倒车时倒不觉得有什么,但是到下坡时雾散了,到处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一看下面简直就是万丈深渊,使人感到心惊胆颤。当时县车队一位叫谢银广的同志就不敢开,还是王兴洪去帮忙开下坡的,谢银广后来经过努力还成了模范驾驶员。三台和射洪是指挥部分别派车一起去的,三天后射洪车全部走完。一是王八处杨洞河三十多公里重车下坡感觉困难;二是路上如果遇到有车挡道,又是单车道,就必须倒很长一段路才退让得开,所以他们不愿意继续干。
我们是再苦再累都不怕,倒车呢!我们早在跑工程的烂路上把技术开练熟了,倒车就倒车。但是!刚开始时我们不了解具体情况,也没经验,很多司机一倒车靠岩边进去,这下子车子是进不得进出不得出,木头又抵在岩石上,还找工具把岩石抵到的地方戳成窝,想了很多办法才解决。有一次,我也很惊险,30多公里坡下完,突然发现刹车档失灵,好在坡刚下完,我就往旁边碎石堆压,第一个堆没停住,在第二堆碎石上车轮陷进去才停住,惊得我一身汗。后来,白天跑去亲自看路线,才知道外边虚的多,我们就不断摸索出运输经验,知道轻车和重车开里边和外边的区别。我们坚持了一个月,大概抢运了400立方木材,当时没有量具,但我们知道,有的车子最多是码九个多立方,最少也是装七个立方以上,每天一趟上百公里的里程,晚上稍微晚点到就没有民工下木材,就喊等第二天再做,后来好在我们跟一些装卸工关系熟悉了,他们只要看到人民渠的车到了,再忙都要帮我们卸货。
那辛苦程度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因为我们自身没有到深山里去过,平武的原始森林,我们刚开始不知道,那里的人说要注意山蚂蝗,有时为赶时间就忘了,在山上找地解便,本来看起来很干,结果下面是很厚的树叶又很潮湿,蹲下不久双脚就被陷进去了,只见那山蚂蝗一根根的爬过来,看得人毛骨悚然,若是爬在腿上,不能用手直接往外拉扯,以防断在肉里,只能拍打腿部看它缩成团就掉了。而且空气稀少又很冷,山下和山上的气温悬殊很大,我们五月份去,在山下可穿背心,早晨在山顶上得把棉衣棉裤穿起。慢慢跟森公局工人接触得比较熟悉,他们就说:“你们三台的帮忙带些菜进山来。”我们忙答应“对!对!对!这个好说”,有些同志就会意一笑。
我们把一些白菜带进山给他们,有时等装车,他们很热情的说:“看来装车的时间还久,我们把饭给你们煮起。”这下我们也开了眼界。山上根本煮不熟饭,全是夹生饭,80度水就开了,久煮一会儿,就像吃糊糟饭,很不好吃。第一次去吃饭时,叫我们快坐准备烤火,他们拿起钢千撬了根圆木头过来烧燃烤。我们感到很是可惜的说:“天啦!我们工地缺木材,我们到处想方设法找木材,你们这里居然用圆木来烤火。”他们说:“这算什么,山上砍下的树有些都大根大根全腐烂了。”所以说本地有的东西,想用就不算个事,用圆木烤火我们也算是开了眼界。
还有就是,他们把树砍断过后,用电锯把树枝丫去掉,用钢千撬到专门的溜槽里,溜槽不是人工修建的,而是因为有人经常把树砍下来,从同一个地方滑下去,久了就滑成一条槽,有的树还被碰成了两半,滑到地坪上,我们就用车子去装,装木材是相当麻烦的事,他们是柴油机,天冷摇不燃火,摇了半天没反应,让人很是着急,只好把车子里油用纱布沾一点,再烧一桶热水灌进柴油机才摇燃,他们才用所谓的土吊车一根根吊在车上。我们每早最迟五点,早就在四点,到伙食团还没煮好,饿着肚子也得出发,若比较顺利的话在十二点前车子装满,还算运气好一些,王八处有个食店能吃到午饭。如果去晚了,我们不帮忙装,他们可以慢慢延时间到十二点,山上若认不到人,就只有饿饭。装车工还会看看时间说:“哦!都十二点钟罗,下班了,不装了不装了,下午又来。”
我们尽管是开车从王八处到山上去装,三十多公里全是爬坡,汽车开在坡上挂三档基本跑不动,只有挂上二档慢慢开,全程超过百公里,如果早上出发晚了,到了晚上五六点拉到平武河边,就没有人卸木材,当时感到很是恼火,一是自己卸;二是他们喊第二天早上才卸货,那时虽然是人民渠转运,但木材是通过三台木材公司的指标,才转分给我们的,所以不能指挥别人卸木材。好在跟一些搬运工混熟悉了,知道我们是为水利建设运货,再急都会过来帮忙。
就这样,我们坚持每天运一趟,把货拉到平武河边卸货,再扎成木耙县木材公司就安排人捞上岸,再二次收货。子放进河里,借用河道运输方式,漂流到三台涪江岸码头,就有人等到捞上岸。那辛苦的程度,文仕康同志就是见证人,他是下段指挥部伙食团团长,到平武来慰问我们,顺便跟我们一路去锯50个菜墩,好发给各个伙食团用,结果他上山累得气喘吁吁,菜墩还是我们帮忙拿的。回到三台他才说:“开始,我们还以为您们在平武没啥子事累哦!结果到了山里才知道,原来您们有多辛苦,真是不简单啊!”说实在话,我们车队的同志都很舍得吃苦耐劳、也有团结互助的精神,确确实实为鲁班水库建设,抢运木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超长物料
说起运输超长物件,因为我那时开的是日本三菱重车,车厢有4.5米长,超长物件大多由我负责运送。为了拉超长物料,指挥部还特意在我车上定做了1个钢架。从三台运输到堰塘湾上坡那一段,鲁班水库放水底孔过去的那座钢桥,当年因为几道狭窄弯弯有岩石以及树枝挡道,上坡根本转不过,我们想了很多方法,带上民工拿起锯子,哪里有树枝挡道就锯掉,哪里岩石挡道就找工具把岩石打槽,才能把物件拉到工地。钢轨是铁路上的废轨道,当时需要在绵阳火车站,经常到第8道去装轨道钢,一般是12米长,也有超过12米的,主要起隧洞做推车小轨道的作用。除了运输我们本部物料外,还帮团结水库、红旗堰水库运电杆和水泥板等,也都是超长的物件。在运输中物件不仅超长,装在车上还超高,为了安全运输,行驶也很缓慢。物料的其中艰辛,简直是可以用西游记里,唐僧到西天去取经,足足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来形容。
总结回想三台人所建修的人民渠七期鲁班水库,有很多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仅讲指挥部运输队的种种事迹就能看出,当时百万三台人民建修人民渠七期和大型水利鲁班水库之不易,这些都是通过千难万险的艰辛一回回战胜重重困难,才有如今人人称颂的辉煌。衷心希望三台的子孙后代要永远铭记,先辈们建修人民渠和鲁班水库及所有水利工程的艰辛历程。将先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代代相传,以此颂扬这段宏伟工程的历史丰碑。(三台县作协冯芙蓉)
免责声明:《人民渠七期扬鞭催马运输忙》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水利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水利在线联系(QQ:593295900),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击下面的打赏按钮,对本站进行打赏支持!
| 相关新闻
| 评论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