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掌”的变迁
更新时间:2016-02-15 18:10:01 来源: 作者: 浏览:1150次 评论:0条
导读:“鼓掌”的变迁刘策源关于鼓掌,其可信的起源,有如此说法:2000多年前的古罗马,一支与罗马交战的蛮族,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当首领讲话或发出号召的时候,士兵便敲击手中的武器,发出声响以示支持,后来逐渐演变为“鼓掌”。“鼓掌”,也称“拍手”,是表示高兴的肌..
“鼓掌”的变迁
刘策源
关于鼓掌,其可信的起源,有如此说法:2000多年前的古罗马,一支与罗马交战的蛮族,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当首领讲话或发出号召的时候,士兵便敲击手中的武器,发出声响以示支持,后来逐渐演变为“鼓掌”。
“鼓掌”,也称“拍手”,是表示高兴的肌体语言,是内心激动、情绪兴奋的外部表现,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是也。
建国以后,一直到“文革”,在一些公众场合,鼓掌的频率、力度往往是与当时的政治气氛紧密相连的。表达激动的心情,往往以鼓掌是否使劲来决定。可曾记得“大串联”到了天安门广场的红卫兵小将,在老远见到伟大领袖的时候,那份激动和忠诚,只有用使劲拍手来表达。人们动作幅度大,手掌平行,直着手掌狠命地“呱唧”,唯恐自己拍的不够使劲,动作有些变形,直到把双手拍的又红又肿,还不肯罢休。人手掌的肌肉,从远古承接下来这样的坚强和韧性,经得起这样连续使劲地“呱唧”。
再后来,改革开放,拨乱反正了,全面建设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四个现代化,开始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新长征。奇怪的是,大家“鼓掌”的样子也逐步变化了,不知从哪一天开始,力度、角度、姿势都变化了,成了“象征性”、“礼节性”的肢体语言,拍手的角度由直着手狠命地拍,到横着双手垂直着,轻轻地拍。看上去动作优雅了许多,也庄重严肃了许多。不再是满脸的激动,发疯一样地使劲“呱唧”了。如果有谁还是那样以鼓掌来表示激动,使劲“呱唧”,就显得与环境不够协调了。研究肢体行为艺术和语言的专家,不知是否对此有过研究。历史以来的鼓掌的内涵是什么,外延是什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变化,附加了多少社会、心理以及个体知识、境界的因素,为什么会两种年代,两种表现形式。
当社会进步到二十一世纪,人们对于鼓掌就更加平淡了,几乎成了象征性的集体礼节,主持会议的或许还有“鼓掌通过”的形式存在,但不以拍的声音大小来作为心情激动的标志了,逐渐地成熟了,也斯文了、理性了许多。甚至有人斯文到只是双手轻轻地碰触,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只是一种表示或同意、或称赞、或欢迎的肢体语言和商务礼节。这种变化,不知是哪一天开始发生的。无论怎样,社会进步就是从各个方面,一步一步,逐步走向理性和文明的。
记住“鼓掌”的标准动作:左手抬至胸前,抬右手(除拇指外)轻拍左手中部。同时眼睛平视,面带微笑,节奏平稳、用力恰当,频率一致,即可。
免责声明:《“鼓掌”的变迁》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水利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水利在线联系(QQ:593295900),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击下面的打赏按钮,对本站进行打赏支持!
| 评论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