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大禹随州会

更新时间:2016-01-05 17:45:30 来源: 作者: 浏览:1151次 评论:0

导读:炎帝大禹随州会■李广彦 我与随州有三面之缘。第一次是上世纪末考察水库管理工作,前年随作家采风团深入生活,而今又因抗旱工程结缘来。每次皆缘于水。中华民族始祖之一炎帝神农氏就诞生于随州,有距今约四千多年的石室“摇窝”为证。伫身洞前,你仿佛能听见华夏文..

炎帝大禹随州会

李广彦

我与随州有三面之缘。第一次是上世纪末考察水库管理工作,前年随作家采风团深入生活,而今又因抗旱工程结缘来。每次皆缘于水。

中华民族始祖之一炎帝神农氏就诞生于随州,有距今约四千多年的石室“摇窝”为证。伫身洞前,你仿佛能听见华夏文明远古的洪荒风雷。史载炎帝与黄帝结盟并打败了蚩尤,随后逐渐与蚩尤部落、黄帝部落形成华夏族,由此炎黄子孙大一统。传说炎帝年少聪颖,三天能说话,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穑之事。他一生为民办事谋利,教人渔猎耕作,尝百草,医病疾。百姓丰衣足食,走向农耕文明,天下无不景仰神农。《越绝书》曰:“昔者神农之治天下,务利之已矣,不望其报;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不以其智能自贵于人,而天下共尊之。”

随州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大洪山脉屏障,挡住北方寒流,留住南风温暖,极利农业生产,故称鄂北粮仓。水是生命之源,水利是农业命脉。解放后,党和政府带领随州人民挥锹舞锄,肩挑背扛,车轮滚滚,在近万平方公里土地上修建700多座水库、16.8万口堰塘,四通八达的渠道让28亿立方米蓄水滋润万顷良田。然而近年地球气候反常,世界被“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之类的魔男魔女搅得忽冷忽热,极端天气频发,原本雨沛水丰的随州也成了“旱包子”,旱情年甚一年,每旱政府投入大量人、财、物抗旱保苗,虎口夺粮。2009年至2014年“五连旱”,史所罕见,赤地千里,塘堰龟裂,水库见底,溪河断流,地表水尽掘地下水,浅井抽干吸深井,丢卒保帅,宁可禾苗干死,不能把人渴死,旱情告急,干部心急……农业望天收、农民靠天吃饭的窘况亟待改变!

塘堰淤积,晴干雨漫,何以抗旱?2011年秋冬时节,声势浩大的“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激荡荆楚大地。“挖塘堰、强基础、惠民生”号角催人。随州市数万干部组成千个工作队,围绕每个村民小组修建一口饱田养苗“当家堰”的目标,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机械轰鸣,夯歌号长,百日大战,热火朝天……田间门口的塘堰清水满盈。

秋收时节,漫步田垄,稻田收割,农民或忙着抽水灌堰,或扶犁整田,张罗播种油菜。一个叫浪河的村庄,民居一色徽派建筑,白墙黛瓦,垂柳清波,农民在稻场上晒谷,在房前屋后忙碌。强壮劳力和年轻女子多半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和儿童居多。一年轻女子分外夺目。她在广东打工,为了相亲赶回家。她说:现在农村跟城里差不多,虽然吃粮能买不再愁,但家里的田不能荒废,能收多少是多少,前年干旱田都干裂了,今年政府替我们挖塘堰,再没像过去那样颗粒无收了。路边一户农舍,一年轻小伙子正把稻谷从屋里往外搬运,撒在稻场上翻晒。他也在外打工,此番专门回家替父母收稻谷的。他说,家里4亩田,亩产1000多斤,不仅够全家吃,还卖些钱给孩子读书用。村组长也是年轻人,他介绍,全组192亩田、56户,前几年受旱严重,有30多亩稻田因缺水而绝收。去年挖了一口7000多立方米的大堰,几场春雨把堰灌满,今年大旱水稻才没减产。低洼农田不愁水了,但山丘岗地的田怎么办?见一老大爷正手挽稻草绳,为耕牛过冬准备草料,上前打听知道,他家3亩田都在岗地上,今年大旱减产一大半。“有塘堰的田能将就,但缺雨少水的田就没那么幸运了,谁把我家岗上那口堰整修好引来水,不用再到河里挑水灌田,我就给谁烧高香……”老人的眼神充满期盼。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盛世兴水,时不我待。访民情,问水利,水与农田的关系亦如鱼与水。临别那刻,路边翻晒稻草的农民依恋不舍挥手说:有时间再来呀,我们还有很多话要说呢。金色的阳光透过车窗,倾听土地的足音,感受农民的不易,我心沉甸得像稻穗,农时不能误,误则伤民心;水利不能等,慢了就受惩。水是第一资源保障,水利建设一刻都不能放松,一刻也不能多等,水利人有很多事情要做。陪同的水利干部说:干旱期间,我们到一线打井找水,指导抗旱,向灾区捐款,而这只是杯水车薪,连年特大干旱,直接经济损失10多亿,农业增产也都是靠巨大代价换来的。为除旱,省领导多次到鄂北调研踏勘,寻找治本之策,指导抗旱救灾,确保农业连年增长,地方和省直领导也是马不停蹄,深入乡镇和水利建设工地……但这都非长久之计。

而今我再次踏上这片土地,火热场面让我震撼。水利建设工地彩旗飘扬,工棚林立,机械轰鸣,车轮滚滚,一派热火朝天景象。湖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启动有史以来省建最大水利工程——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工程总投资180亿元,以丹江口水库为水源,自西北向东南横穿鄂北岗地后到大悟县王家冲水库,全线自流引水,全长269.67公里。工程向鄂北地区多年平均供水7.70亿立方米,其中城镇生活和工业供水5.74亿立方米,农业灌溉1.96亿立方米,灌溉面积363.5万亩,从根本上解决鄂北粮仓干旱缺水问题。

生态文明,国之目标;发展规划,国之纲要。“十三五”内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水利责无旁贷。新使命,新作为,鄂北调水工程已经全面施工。工程所用PCCP管道与南水北调工程相差无几,参建人员夜以继日,争分夺秒,群策群力,出师告捷。沿途各地及早规划相关产业,配套建设附属工程,让人民群众共享水利发展成果。为了这个浪花托起的世代梦想,党和政府一声令下,群众齐心合力,全力以赴支持工程建设,主动让地,自觉拆迁,有的把米、面、油等生活物质免费送到工地,慰问建设者,重现当年服务大三峡、支持南水北调工程的壮观景象。“两年前期,三年通水,五年完成”、“永久、生态、高效、廉洁”,当宏伟的蓝图展现荆楚大地,必将是一幅汉水向东五百里、稻浪千重天下足的壮美画卷。

炎帝神农大殿西南侧有泉一眼,终日喷涌,名神农泉。传说炎帝神农诞生时,天崩地裂,九井自穿,九山相连,即汲一井水,八井皆动,一山抛鞭九山应,中华民族龙的传人由此而来。倘若借引喻水利,则一井泉涌,百井波澜;一井源竭,百井干涸。水,生命源泉,万物恒基。而今缅怀华夏始祖,炎帝神农天下为公的奉献精神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高尚情怀一脉相承,他们仿佛在此相会握手,激情拥抱;历史仿佛因此回光返照,熠熠生辉。啊,炎帝大禹随州会,凝结的不正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自强精神吗!展示的不正是勇于开拓的创新实干精神吗!而水利建设者们以自己的汗滴滋润天下民生的神韵与风采,正是炎帝和大禹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宜都市水利局  李广彦)

免责声明:《炎帝大禹随州会》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水利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水利在线联系(QQ:593295900),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击下面的打赏按钮,对本站进行打赏支持!

| 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