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屈原
更新时间:2015-07-02 10:09:38 来源:原创 作者: 商鹤 浏览:1272次 评论:0条
导读:走近屈原仙汉分局 商鹤 “窗户风薰端午,楼台月满中秋。”端午大约就要来了,艾符蒲酒渐远,端粽飘香愈浓。正如闻一多所说,如果我们还要让这节日存在,就得给它装进一个我们时代所需要的意义。这个意义,简而言之:端午是文人的节日,是爱国者的节日。由此,凭栏望..
走近屈原
仙汉分局 商鹤
“窗户风薰端午,楼台月满中秋。”端午大约就要来了,艾符蒲酒渐远,端粽飘香愈浓。正如闻一多所说,如果我们还要让这节日存在,就得给它装进一个我们时代所需要的意义。这个意义,简而言之:端午是文人的节日,是爱国者的节日。由此,凭栏望月,屈子仿佛缓缓走来……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屈原作为中国独立诗人之祖、浪漫文学之源、爱国义士之魁、世界四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在其身上彰显着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许多特质与精髓,当我们将其从遥远抽象的文化符号还原成鲜活丰满的历史人物之后,穿越历史的尘埃,走近屈原,认识屈原,其冲击更强、意义更深、魅力更大。
屈原的可钦可敬,源于其可亲可近。屈原生活的时代,是诸侯林立、杀伐惨烈的时代,“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无疑是一位真正了解百姓疾苦、体恤民生的上层士人,其忧国忧民、公而忘私,自然容易引起世人的共鸣,愿意亲近与爱戴。自屈原而始,不能生得光荣毋宁死、忧国忧民的精神,从此就在一代又一代的文人身上延续着,其所体现的价值与精神早已融入到民族血液之中,奔腾流淌不息。
在可亲可近的基础上,屈原爱憎分明,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欺下媚上,不朝秦暮楚,不随波逐流,不与世混浊,任凭冷嘲热讽,哪怕罢黜放逐,即便独寂孤苦,何惧荣辱得失,却始终探寻,始终求索,始终疾呼,始终坚守,甚至不惜以生命捍卫信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渺渺余音尚在耳畔回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尤未悔”的屈原留给后人的那道萧索寂寥的背影,又何尝不正如那多情山鬼一般,于深山老林间孤身与天地争斗的同时,那深深埋藏在狰狞外表之下的一腔热血、一片赤忱,又该道与谁知,堪与谁怜!
我不禁想起那棵悬崖边的树,一半沉默在贫瘠崎岖的山石之中,另一半激扬在蓝天白云之上,仿佛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又像是要展翅飞翔……继而恍然:屈原,从来就不曾远去。
苍天不语,碧海无言,但有香草美人为证,黎民百姓为恋,历史自有公断。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屈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体现了君子不器、士者弘毅的精神,完成了内圣外王的追求,升华为民族文化的绚丽瑰宝,璀璨古今。
屈子的探索,更是鞭策了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正视困难,昂首奋进。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其实,放眼古今中外,不论名人大家,还是国家民族,无一不是跋山涉水,披荆斩棘,一路从困难中走来。辩证的看,困难并不可怕,某种意义上,还应感谢困难。客观的说,困难就如同水和空气一般,从来就与我们密不可分,激励个人成长,促进社会进步,推动历史发展。
读史使人明智,历史告诉我们: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超越总是与困难为伴。如今,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征程上,我们如何实现人生追求,完成历史使命,回味历史,不妨从屈原等先贤身上汲取营养、获取力量,继承和发扬爱国爱民、坚守信念、勇于求索、不懈奋斗的精神,正确认识和应对各种困难挑战,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在各自的工作和生活中,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协力并建人生路,同心共筑中国梦!
免责声明:《走近屈原》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水利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水利在线联系(QQ:593295900),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击下面的打赏按钮,对本站进行打赏支持!
| 评论
评论 |
|